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一百多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旗帜,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青年将青春和热血洒在为之奋斗的战场,源源不断地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中国资本市场,星罗棋布着近4800家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赛道熠熠生辉。近看上市公司“掌门人”,一支由80后、90后青年组成的企业家队伍日益壮大,形成A股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们似乎总能先人一步、登高远望,看尽你我目力不及的繁华世界。
创新,是他们的底气。实验室中的困难,让6个大学生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一家科学服务公司由此诞生;一部电影《环太平洋》点燃了31岁的昌敬二次创业的梦想,从此扫地机器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从“打工人”跻身胡润百亿富豪榜,85后张国涛夫妇坚持“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品牌理念,挖掘出传统珠宝行业的新价值。
传承,是他们的勇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80后的方剑秋毅然从50后的父亲手中接过“权杖”,带领东方生物在战“疫”中大展拳脚;怀着对父辈制药人的崇敬,坚持从基层药厂做起,王旭正引领北陆药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父母坐拥雄厚的资本版图,他却特立独行“入主”一家上市公司,自己当家作主,95后的戴斯觉虽是A股最年轻的“掌门人”,却不负众望带领保龄宝创出近5年的业绩新高。
但抹去资本光环、褪去财富华衣、摘下掌门皇冠,他们又与你我无异,是一个个朝气蓬勃、一身正能量的热血青年。
新青年,勇担当。随着一代代青年企业家走上资本市场舞台的中央,上市公司的资产版图、业务模式、经营理念也被注入新鲜的血液,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需要他们勇挑重任、堪当大任。
新青年,待成长。历经改革开放的红利、金融危机的洗礼,新青年企业家培养了吃苦耐劳、心存敬畏的品质。当然,他们还需更多磨炼,牢记“上市”初心,坚守“四个敬畏”,提升“五种能力”,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业
不是理性规划,只为梦想执着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他们不曾想过,一场炎热夏天的闲聊、一部畅想未来的电影、一次大胆实验的项目……让他们从普通青年,华丽蜕变为资本市场身价百亿的“掌门人”。他们只是坚信,攻克技术的难关、解决身边的难题、改变现实的困顿,唯有创新、创业才能闯出一片天。
新青年激活新经济。数据显示,A股320位80后企业家中,108位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占比超过三成。在最新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中,85后的张国涛、卢依雯夫妇凭借42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首次上榜。
将时钟拨回到2005年,当时20岁的张国涛因家庭贫困前往深圳务工,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是“打工人”的卢依雯。恋爱中的小惊喜让张国涛萌生了要为爱情“实名认证”的想法,他别出心裁地在求婚钻戒里刻上二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定制钻戒过程,让他看到市场的空白。2010年,夫妻二人以“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的品牌理念创业,让迪阿股份在珠宝业迅速“走红”。2021年12月15日,张国涛、卢依雯掌舵的迪阿股份在创业板上市,也将夫妻二人送上百亿富豪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财富达十亿美金以上的U40白手起家企业家共87位,达到5年前的两倍,创下全新的记录。近年来,U40榜单何以备受世界瞩目?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给出答案:“全球白手起家U40榜单通过世界上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的故事讲述了新经济的故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模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的答案预示着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胡润关注到,在中国U40企业家中,做消费品的相对较多,例如迪阿股份的张国涛、泡泡玛特的王宁,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比较完善的供应链,以及新的营销渠道。
新青年引领新科技。“寒武纪”数亿年的历史谜题让人着迷,“天才少年”陈天石欲一“芯”解密。
陈天石与哥哥陈云霁均出自中科大少年班,早早完成博士学业的兄弟俩,一个主攻硬件芯片,一个钻研人工智能(AI)。一次研究项目的思想碰撞,让二人决定将AI与芯片设计交叉研究。2016年,31岁的陈天石创办了寒武纪,并受到阿里、华为、科大讯飞等产业大佬的青睐,4年后寒武纪成为科创板一名耀眼的“芯”生。
陈天石信念坚定,要为人工智能的大爆发提供最好用的AI芯片,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
同样怀揣着用人工智能产品更好服务用户的梦想,32岁的昌敬开启了第二次创业之旅,以石头科技打响扫地机器人的品牌,并一度成为科创板第一高价股。昌敬一直强调:“我们要看淡上市,忘记股价。公司能取得成绩,本质上是我们能给用户带来足够的价值。”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显示,2014年以来,在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500万人,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应用服务业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一大批由青年领衔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喷涌而出。
2007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宿舍,谢应波、张庆等几个大学同窗为解决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困局,创立了国内最早的科学服务公司——泰坦科技。
2020年10月公司顺利登上科创板舞台,此后频频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对创新的追求,对发展的执着,是青年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这是泰坦科技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张庆创业15年最深的感悟。
守业
财富、亲情与两代人的默契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陆续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是率领企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还是薪火相传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他们的选择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亦决定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殷殷期许中,破解了时代命题。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优质民营企业完成了“子承父业”的平稳交接,“创二代”们陆续走上历史的舞台,引领上市公司开启新征程。
药企传承,历久弥新。今年3月,华兰股份、仁和药业两位50后、60后的父辈董事长让位给80后、90后的儿子,完成了公司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1992年,35岁的华国平创立华兰股份,专业从事直接接触各类注射剂类药物包装材料的生产商。历经30载风雨征程,华国平决定将而立之年的华兰股份交到儿子华一敏手中。去年11月,父子俩共同带领华兰股份登陆创业板上市。新掌门领航新征程,足见华国平之用心良苦。
打造了众多OTC知名品牌的仁和药业也顺利完成企业的传承大业。仁和药业创始人、实控人杨文龙将董事长的“帅印”交给90后的儿子杨潇。从履历来看,杨潇2018年正式进入董事会历练,此前一直担任公司大健康销售总监。仁和药业的大健康棋局或将迎来新局。
子承父业的平稳背后,则是两代企业家的努力与默契。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向记者分析称:“交接班能否顺利,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二代有没有接班的意愿,对父辈经营的企业有没有认同感。”
谙熟家族财富管理的吴飞研究发现,子承父业通常可分为四类:一是情感性承诺,二代对企业有很强的情感认同、奉献精神;二是规范性承诺,接班是出于责任感、使命感的驱使;三是精明性承诺,接班是出于社会竞争、生存成本较小的考虑;四是强制性承诺,二代对接班本身没有兴趣,只是顺应父辈要求不得已而为之。
“从实践来看,第一类出于情感性承诺的接班效果最佳,第二类次之,此类案例不仅执行过程顺利,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奠定了良好基础。”吴飞指出,除接班的意愿之外,接班的配套安排也是子承父业必不可少的一环,例如重视二代的教育培养、学科背景契合企业业务、较早进入企业历练、合理股权分配以保障二代的话语权等,都影响着企业后续能否稳定、健康运营。
在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看来,传承要早。
他很早就对女儿刘畅接班进行准备。刘畅17岁便进入新希望集团董事会,大学毕业后正式入职,在集团旗下多个公司、部门历练。2013年,33岁的刘畅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权杖”,走上新希望董事长的位子。9年来,新希望坚持“做强饲料、做大养猪、做精肉禽、做优食品、做深海外”的战略目标,公司市值一度暴增7倍。面对生猪价格下降、饲料价格上涨对公司带来的挑战,刘畅也将迎来一次“大考”。
同样,海澜之家、恒逸石化、北陆药业、亚宝药业、东方生物等一批民营企业,都在周密的安排下顺利完成了子承父业,由80后、90后的“创二代”挑大梁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踏上新征程。
承业
江山代有才人出
刘永好曾说,企业传承不只是传给某个人,而是传给年轻群体,使企业呈现年轻化的格局。
社会发展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更需要年轻人发挥作用和力量,既要培养他们,也要给他们机会。“以前是我带她,现在是她带我。”刘永好的言语透露出对刘畅等年轻一代的信任。
事实上,传承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传得下更要传得好,承得起更要承得稳。
在吴飞看来,子承父业不仅仅是财富资产的传承,而应该是财富能力、财富精神的传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资本市场上,不少青年企业家就是通过新型的传承模式而独当一面。他们身为“创二代”,却并未承接家族事业,而是转身做起了创一代。A股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掌门人”就是这样诞生的。
2017年,永裕投资以协议收购获得保龄宝控股权,时年22岁的戴斯觉顺势成为保龄宝新的实控人。
当时,投资者对这位年轻的“掌门人”还有诸多顾虑,不过其家世背景、雄厚实力又让投资者安下心来。
戴斯觉之父戴昱敏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是港股中木国际和中国再生医学的执行董事,还在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担任高管。其母亲邓淑芬曾是中木国际董事局主席,现任华商集团副董事长。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邓淑芬出任保龄宝董事长、总经理,为戴斯觉从幕后走上台前“护航”。去年,戴斯觉正式挂帅,带领保龄宝净利润突破5000万元,创下近5年新高。
深耕资本市场服务24年,荣正咨询董事长郑培敏从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企业家对股权激励认知和执行中,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家精神和理念的变迁。
郑培敏表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吃苦耐劳、敢为人先、居安思危,是他们历经磨炼而形成的可贵品质和企业家精神。这是“创二代”们更值得传承的财富宝藏。
“新一代企业家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善于应用新科技,具有国际化视野,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作为上市公司掌门人还有年轻人的一些缺陷,例如世界观的成熟度、敬畏之心,还需要不断在磨砺中成长。尤其是初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家,要时刻用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四个敬畏’强化主体责任。”郑培敏坦言。事实上,抱着有足够的青春去试错,1998年郑培敏实现了创业梦,那一年,他26岁。
与时代同向同行,他们引领产业勇立潮头;与市场共频共振,他们尊重规律良性竞争;与企业齐生齐长,他们勇于担当实学实干。
新青年,正芳华。新时代,建作为。
以青春之姿,歌咏壮美中华
何谓“青春”?
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
何当“青年”?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穿过历史的长镜头,曾有无数蓬勃力量自血与火中淬炼而出——
1919年的北京街头,黑发白衫的学生们反对巴黎和约,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
1921年的石库门外、南湖船上,一群平均年龄不过28岁的志士,在风雨如晦的中国大地上,挥笔写就“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青春呐喊震动寰宇,沉睡巨龙恍然惊醒。“为中国之富强,虽万死而不辞。”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一部部中国青年的奋斗史诗,在岁月的磨砺下初心不改、历久弥新。
“新”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今天的中国已龙腾虎跃于世界之巅。“新青年”们承袭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傲立于前沿科技与互联网发展的潮头浪尖,自当可以“放眼看世界”。
“不改”的是奋斗之姿态、爱国之情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吾辈深知,生逢盛世,更要肩负重任。
于是,平均33岁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以及平均35岁的北斗团队,立志航天报国。
于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90后”“00后”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无怨无悔。
“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激发青年智慧,凝聚青年力量。
慷慨踏歌,强国在我。
放眼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创业的薪火,也正由更多年轻人赓续传递,渐成燎原之势。
最新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U40富豪榜》中,财富达十亿美金以上的U40白手起家企业家共87位,达到5年前的两倍,创下全新的纪录。
而A股320位80后企业家中,108位来自创业板和科创板,占比超过三成。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优质民营企业完成了“子承父业”的平稳交接,焕然一新再出发。
令人艳羡的巨大财富与精彩人生由何而来?
资本市场的新锐青年们,身逢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时代,因融个人理想于家国情怀、寄鸿鹄斗志于富强之路,方有机会开创伟大事业。
中华民族的奋斗儿女们,既有一以贯之的拼搏精神、创新意识,更有超越时代的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才能站到历代前辈们的肩膀之上,极目远眺,于无人处启新程。
时间之河,奔腾向前。
“新青年”们正用自己的活力和激情,为上市公司的资产版图、业务模式、经营理念注入新鲜血液;用精深的专业和宽阔的眼界,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开辟新格局。
今当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青年们奋斗之志弥坚,精神之树常青。
即日起,上海证券报推出“新青年——资本市场新锐力量”特别报道,探寻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描摹资本市场发展的“年轻脊梁”。
脚本、配音:罗茂林   视频:贾立歆   
编辑:郭成林   制片:全泽源、张骄、薛婧
责编:张晓光   校对:孙洁华
制作:何永欣   图编: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