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迎来了第28个肿瘤防治宣传周!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袁冬梅教授对两大常见的肺癌诊治误区进行答疑。
肺结节即得癌?
要不要一刀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胸部CT,而不是胸片来进行体检;另外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有创性操作之前都要求患者完善胸部CT检查,导致肺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肺结节的出现也让患者非常恐惧。
肺结节是不是意味着得癌了?需不需要一刀切?其实,多项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CT检查发现的结节超过90%是良性的结节。因此,发现肺结节无需过度慌张,结节并不等同于癌症,应该找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 对于初次发现的肺结节:医生需评估患者是否有肿瘤的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史、职业暴露史、肿瘤家族史等。另外,还会在影像上观察肺结节的性质,判断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还是亚实性结节。同时需观察结节的形态:有无毛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肿瘤的征象。经过综合判断之后,有一部分考虑恶性概率较高的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一步的检查或手术切除;有一部分考虑恶性概率很低的结节,医生可能告诉患者“这个肺结节无碍”。但是绝大部分肺结节在初次发现的时候很难绝对判断,处在“灰色地带”,对于这部分患者,定期随访观察不可或缺。
  • 关于肺结节的随访流程,国外有NCCN指南、Fleischner指南等,国内也有较多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家共识可以参考。所以医生建议患者“3个月复查、6个月复查、1年复查……”并不是一拍脑门决定的,患者还是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随访,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复查,便于医生进行前后对比。
  • 如果在不同的医疗机构检查,复诊时一定要带好电子影像。如果在随访过程中肺结节吸收了或消失了,这就不会是一个“坏”的结节;如果随着时间的延长,肺结节在缓慢增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在随访过程中,如果医生发现了一些肺结节“恶性”征象,也会及时建议患者到胸外科进一步处理。
  • 出现肺结节的患者也可以选择专门的结节专病门诊,专科就诊也可以获得更多专业的意见。
肺癌患者有没有
基因检测的必要?
基因检测已成为肺癌诊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对于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的手段,疗效及耐药的判断都至关重要,所以合适的患者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是相当必要的。
  •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尤其是肺腺癌的患者,在初始治疗之前或靶向药物耐药进展之后都应当进行基因检测,最好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基因检测,便于给医生做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再次进行组织活检基因检测,如果组织活检风险较高,抽取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的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
  • 现在对于术后的患者也在越来越多应用手术标本进行基因检测,部分患者也有可能从术后的靶向治疗中获益。
  • 当然,基因检测的费用确实较高,大范围的基因检测是超过万元的,并且目前还不在医保报销的范围。目前有很多检测公司可以交一次费用进行多次的动态检测,这可以为患者节省一部分费用。相信随着国家对于基因检测的进一步规范,基因检测在将来也肯定会越来越可及。
每个人积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切实遏制癌症危害,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往期精彩回顾
肺癌六大罕见靶点最新研究进展,一文盘点
肺癌罕见靶点治疗进步迅速,患者不再因“罕见”而“恐惧”
聚焦肺癌MET靶点,中国迎来MET靶向治疗新时代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