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体对于孩子很有益!
毛豆有一天放学回来,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老师想让孩子们学习“传统节日的民间传说”这个主题,要求孩子自由结成4-5人的小组,自定主题并发表研究成果。
毛豆说,和谁一起组成小组这个问题不用考虑,他有四五个死党,总是在一起玩,于是顺理成章就组成了小组。
这时,他发现班上有一位新转来的同学,因为大家对他还不熟悉,没人愿意和他一组。新同学脸上的表情十分落寞,于是毛豆就向他发出了邀请,新同学开心极了。
这件事情后,毛豆在老师要求的作业中写了一个童话,写的是一个没有朋友的瞌睡虫最终找到组织的故事。
可见在孩子眼中,被认同、有朋友支持是多么重要!
我问他:“是不是你们班上,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好朋友?”
毛豆说:“是的,到大课间和自由活动的时候,大家都找自己的好朋友玩。
我:“那现在还没有好朋友/小团体的孩子,有吗?”
毛豆:“有啊,他们就蹲地上玩蚂蚁。”
毛豆形成小团体算是晚的,小助理说她家闺女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形成小团体了。
而且,团体中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有主导的、有跟班的但是不属于一个团体的女孩子并不多见。
也有的孩子游离于任何小圈子之外,并能淡然自信,但据我观察的案例,目前是比较少的。
反正据我观察毛豆他们班的情况,小圈子里的朋友,是孩子们接触时间第二多,影响仅次于父母和老师的重要影响力来源。
我观察下来这几年,毛豆的小团体感情十分深厚,直接表现就是——
总在一起玩,遇事互相捧臭脚,班级竞选时内部拉选票,忘记作业时互通有无,被老师批评时一起吐槽并获得安慰
所以大家发现了,小团体对孩子的情感支持太重要了,毛豆就从他的小团体里收获了很多欢乐。
据我的观察,小团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预防霸凌
孩子什么时候容易遭到霸凌?霸凌很多情况下是孩子落了单,所以来自团体的支持和接纳很重要。
毛豆的小团体里,有一个女孩子小B。有一阵,班上的一位女学霸对小B有霸凌的苗头。
怎么回事呢?因为某个无厘头的理由,女学霸禁止她所有的好朋友和小B玩。
后来是毛豆他们小团体里的几个人,出来指责那个女学霸不对。
(我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孩子们真的很会为朋友挨义气耶!)
渐渐地,女学霸发现小B有人撑腰,不再敢造次。霸凌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没有愈演愈烈。
毛豆把这件事给我讲了一遍,我惊奇的发现,在霸凌事件中,起作用最大的竟然不是老师。
因为据我所知,小B的妈妈也曾找老师深入沟通过,但是老师也确实反复批评学霸过,但并没有什么实效。
因为老师只能给孩子讲道理,却无法深入孩子的人际交往细节。
反而是小团体的人多势众威慑了女学霸,这件事才渐无声息。
可见团体对孩子的情感支持作用有多大!
所以,大家可以问问孩子,有没有在幼儿园/学校形成了自己的亲密小圈子?
这对孩子的心灵发展、在学校是否开心都非常重要。
为什么小团体对孩子这么重要?
形成小团体,是孩子社交的太太太太重要一环。
同龄人的陪伴对孩子的心理、情感、社会性都非常重要,这种同伴的游戏和陪伴,不是父母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简单的归纳几点吧!
1. 小群体让孩子学习社会交往。
缺乏同龄玩伴的孩子,他的社会关系过于简单。只跟成年人有交往的孩子,成长会有缺憾的。
因为成年人大多会在交往中下意识的忍让孩子,吃的给孩子最好的,穿的用的顺着孩子。会导致孩子缺乏同理心。
如果没有跟同龄人之间的矛盾、摩擦、协商、互让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会严重滞后,更加难以融入同龄的小圈子。
2. 小群体能让孩子得到情绪认同和负面情绪的发泄。
缺乏玩伴的孩子,情绪、情感很难得到认同。
比如孩子看动画片被妈妈吼了,爸爸回来知道又训了他,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
如果孩子有紧密的好友群,可能会跟大家吐槽爸妈——
“管得太严,一点动画片都不让看!”;
“作业都写完了还不让看动画片!”;
“别人都看,我怎么就不能看,我妈/爸就是唠叨!”
这时候群体可能会回他——
“我妈也不让看,呜呜呜”
“不让看,咱们就出去玩吧!”
他的负面情绪得到转移,对孩子的心理发泄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就跟咱们大人一样,跟老公吵架了,找好友哭诉一番就能好受不少吧?
要知道,很多青少年抑郁都是憋出来的。
毛豆的小团体在一起玩的时候,我总是听见他们几个一起吐槽家长的作为。

往往他们玩着聊着、我们在后面跟着的时候,我们就慌忙上来制止:“好了好了,家丑不可外扬。”
谁家的教育是完美的呢?难免会吼孩子、骂孩子两句。是孩子的亲密朋友让自己的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
这太重要了。
3. 孩子有固定玩伴,有自己的小团体,让孩子有归属感。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孩子的玩伴群中,是有自己的角色的。
有的孩子是领导者,是规则的制定者,有的孩子则是追随者,还有的孩子是矛盾的调和者。
无论哪种角色,是团体中的归属感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周围的成员所认同,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但是,也有孩子很容易被孤立,为什么呢?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孤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也不例外。那容易被孤立的孩子都有什么特点?
1. 新来的孩子。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环境中其他孩子已经形成稳定的小团体,新来的孩子就很难融入。
对于转学的孩子,刚转学的半年到一年内,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业,更要关心他是不是交到了好朋友。
2. 被权威否定的孩子。
孩子天生都有追求优秀的倾向,所以,如果一个孩子受到老师表扬或者成绩很好,其他孩子就会向他学习模仿,下意识希望接近他。
而成绩差的孩子则被经常被老师批评。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般的孩子簇拥着学霸,后进生则抱团取暖。
所以,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在班里的人际关系!
3. 肥胖的孩子
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肥胖的孩子也容易被同伴排挤。
据我观察,在一群小瘦子的面前,胖孩子也经常被认为是异己,真的很让人无奈
所以,家长也要帮孩子做好体重管理。
如果发现孩子形单影只,怎么帮助孩子融入集体?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落单”。先找找原因,看看为什么孩子会在学校或者同龄人当中被孤立。然后对症下药:
1. 孩子性格孤僻、胆小没有同伴?
如果孩子是这类性格,别责备孩子不会说话、不会交友,这是家长的责任,我们要帮孩子做更多!
我们可以多约上其他同学一起玩。周末可以一起约爬山、放学去附近小公园,哪怕刚开始孩子难融入也没关系,因为即使是经常见面,对孩子之间的相处也十分有帮助!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即使陌生的环境,有爸妈陪着也不会胆怯。玩两次后,孩子就能和其他同学熟悉了。
家长也慢慢能看出来哪些孩子跟自家娃更合的来,哪些合不来,不用强求。朋友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慢慢孩子就能找到他说得来玩得来的好朋友了。
2. 孩子调皮任性,别的同学不愿意跟他玩?
孩子的小团体也是流动的。二年级的时候,毛豆的小团体有一个孩子慢慢和他们玩得少了,因为那个孩子太过于自私,一直让别人让着他,团体中的所有人都不爱和他玩。
大家可以观察到,在家被宠坏了的孩子,也很难和别的孩子形成亲密友情的小团体,因为没有同龄人会无条件让着他。
所以,如果孩子任性,第一要让他明白的事情就是“规则”。让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明白玩游戏要守规则、轮流玩的玩具要排队。
如果孩子跟朋友玩的时候,总是破坏规则的一个,那其他孩子就会有被轻视、侵犯的感觉,自然慢慢都远离了他。
希望大家都明白一个问题,千万不要教育孩子“占上风、别吃亏“。
学校里最容易被孤立的孩子就是“小霸王”,其他孩子又不傻,被欺负一回、对方破坏一次规则就能记很久。
我们要在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前,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也要教会孩子协商和退让,这样才能真正交到朋友。
3. 刚刚进入陌生环境?
如果孩子刚转学到这个学校、刚搬家都一个新的小区,其他孩子都有自己固定的玩伴了,孩子还没有融入进去。
这时候也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在家长群观察观察,哪个孩子家长性格好、爱交流、距离近,主动加一下对方的微信,时不常咨询个问题,聊聊孩子,然后带孩子约活动,给孩子创造机会跟别的同学熟悉起来。
 我想说的就是以上这些啦!
小团体对孩子太重要了,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对了,大家可能还会对毛豆的作文感兴趣。是的,他的字还是不咋样
不过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因为那是一篇小练笔的草稿,等老师判完分数还会再誊写在作文本上的,届时会更工整一些,看起来就没这么乱七八糟了。
好在北京这边的老师对写字要求不是太高(至少毛豆的语文老师是),相比之下更注重孩子观点的原创性和思考,所以毛豆的作文成绩基本上都是优+,属于最高一档,所以我也没太干预他的字迹,就这么滴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