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洞外无洞天
冯站长看天下
作者:朝碧海
大名鼎鼎的织金洞,位于贵州织金县官寨苗族乡,距贵阳120公里,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地之一。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旅游资源普查时,六位勘察队员冒险进入当地百姓所称的“打鸡洞”,从而使这个天下奇观被世人所认识。
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
织金洞开放后,1988年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将其列为中国最美溶洞之首,认为“如果你一生只想去一个洞穴,那非织金洞莫属”。2015年9月,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这也是贵州省的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
迎宾大厅前开启探秘之旅
据介绍,织金洞内长度达12.1公里,但开放的长度是6.6公里。入景区不远就到了织金洞的“迎宾大厅”,巨大的溶洞入口看得我们目瞪口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规模宏大,形态万千,色彩纷呈,是织金洞景观的显著特色。
规模宏大的迎宾大厅
织金洞最宽处为175米,相对高差有150米,共有大小厅堂47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厅有13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厅堂有6个,是世界上岩溶大厅最密集的溶洞之一。溶洞的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
令人眼花缭乱的溶洞堆积物
奇特神秘的织金洞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又是怎样形成的?一直是人们想了解的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许多喀斯特和洞穴学家,以及国外多国的学者,曾先后到织金洞进行考察和研究。
被称为“大力神杯”的石笋
经过对织金洞比较系统的洞穴学和洞穴环境研究,专家们认为,如同人的成长过程一样,织金洞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第一期为幼年期,大约在120万年前,织金洞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水沿岩石层、裂隙及空隙对岩体进行溶蚀,从而出现了洞穴雏形。
状如丝丝帷幔的溶岩沉积
第二期为少年期,距今约70~120万年。东南面新寨河潜入织金洞,致使洞穴水流加大,溶蚀及冲刷能力加强,洞腔不断扩大拓宽,以“十万火山”、“广寒宫”等洞段为代表的上层洞,以及“寿星宫”、“塔林洞”为代表的中层洞的洞腔就形成于这一时期。
高挂的琵琶造型的溶岩
第三期为青年期,发育于70万年以后。因新寨河发生渗漏,导致进入织金洞的水量逐渐减少,于是上层洞和中层洞的扩展缓慢,但水流的下切作用形成了以“水乡泽国”、“老鼠洞”为代表的下层洞。
极像“新娘盖头”的浑圆状石笋
第四期为壮年期,距今35~40万年左右。由于织金洞发育的下切速度跟不上地表河的下切速度,河水不再经常潜入织金洞,造成洞内水流在洪枯期变化巨大。加之地质构造运动可能在此期转为強烈,致使洞穴产生崩塌,洞腔被再次扩大,层与层之间形成了连通,如“凌霄殿”、“摩天岭”、“日月潭”、“迎宾厅”等洞段。
凌霄殿里的一线连天奇景
距今约25万年以来,地表河不再潜入织金洞,上、中、下三层的洞腔基本停止扩展,新的洞道形成也十分缓慢,主要靠洞内渗滴水流开拓,以“水乡泽国”东北端为代表延续至今。
棕榈状石笋“石花斗艳”景观
织金洞多姿多彩的堆积物,主要是在两个时间段内形成的。首期距今25~35万年,洞穴顶板及洞壁渗滴水量大,物源丰沛,含泥质多,因此主要堆积成粗大的石笋、石柱。如“老寿星”、“讲经堂”、“广寒宫”、“凌霄殿”等大厅的大石笋、大石柱、石帘、石幔等。
唯妙唯俏的婆媳情深
第二堆积期大约发生在近10万年,洞穴渗滴水量减少且含杂质低,因而主要堆积成色调洁白或较白的冻菌状、松球状、塔状、花瓣状、杆状、竹节状、石笋、石柱及卷曲石等较小的形态景观,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有趣的“海豚飞跃”
织金洞内的步道蜿蜒曲折、时上时下,梦幻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塔林宫”里耸立着100多座塔状石笋,仔细观察的话,可发现有些石笋仍有缓慢生长的迹象。据说现在溶洞管理部门正在强化洞顶和进出口附近的绿化,以期增强水分涵盖,提高洞内湿度,为石笋的生长发育 “输液”。
耸立着100多座塔状石笋的“塔林宫”
“雪松厅”中有一株状如雪后青松的石笋,这种石笋的初期是一个承水的滴盘,随着矿物质的析出而逐渐增长为叠塔状石笋,而处饱和态的水则溢出滴盘向下缓慢流淌,再次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后会对石笋下部产生溶蚀分割,从而产生宽窄不一的花瓣状,加上顶部滴盘的溅水也促进了这种现象横向与纵向发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松球状。
如圣诞树造型的典型塔状石笋
“寿星宫”的高和宽均在90米以上,所以又叫“九九宫”。宫中有三座粗壮的石笋,高约20米,即为福、禄、寿三星,尤以中间长须下垂、手拄拐杖的老寿星最为神似。步道旁有一个打了红色灯光的球形石笋分外抢眼,像极了新娘的红盖头。
讨喜的福禄寿三星
攀登“南天门”比较吃力,这个超大的溶洞有18盘、28拐、448级台阶,进入南天门, “灵霄殿”、“广寒宫“、”天都宫“接踵而来,恢弘壮观的气势显示了天堂的庄严与华美。
华美的“银雨树”
宏伟的“广寒宫”中有一片连绵200余米的石笋群,前后呼应,跌宕起伏,如一首 “江山多娇”长卷,似一曲讴歌大自然的华章,充分体现了织金洞“大”和“美”的特点。近在眼前的“霸王盔”堪称一绝,珠玑点缀,金光闪耀。
堪称织金洞一绝的“霸王盔”
“广寒宫”里还有二绝,分别是高达50多米、形态优美的“桫椤树”和洁白晶莹、亭亭玉立的“银雨树”。在全国开放的旅游洞穴中,前者这般巨大的石柱独此一例,后者细长纤巧的树身宛如象牙雕刻,至精至妙举世无双。
灵芝山上的桫椤树
“天都宫”是游览线上的最高点,海拔1410米,比全洞最低点高出242米,内有“十万大山”、“飞鸟觅食”等景观。穿过隧道,便可抵达织金洞的天然出口“雷神宫”。“天都宫“与“雷神宫“本来是互通的,由于地质运动导致中部发生坍塌,再加上钟乳石群的发育,致使腔室发生了堵塞。现在为了便于观光,两宫之间又被人工凿通了,而且在“雷神宫“外还设有景交车将游客送回景区入口。
大型山水画卷“十万大山”一角
溶洞景观有“大、奇、全、美“的四大特征,无愧为中国之最。我们尽兴而归,忍不住要对织金洞发出由衷的赞叹,在此不妨套用一下世人的评价:“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因为这也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被称为“掌上明珠”的水母状石笋
您的点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