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识韦尔斯利
转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韦尔斯利一直是我在申请季中十分憧憬的一个地方。所以在收到韦尔斯利offer的一周内,我常常登入portal来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被录取了。在看到“Congratulations”的瞬间,我仿佛已经站在韦尔斯利的校园里了。
被录取后,还有另一所我比较期待的学校在几周后会放榜。每次别人问起我,我总是回答“再等等看”。我的习惯和理性让我在等待的几周中尝试听取不同人的观点,甚至列了一整个备忘录的优缺点。但无论怎么比较,我的直觉总让我回到最初的选择,即是韦尔斯利。这样类似的选择我在高中三年也做过很多,但我发现每次选择前我就早已经得出了答案。因此,我想我进入韦尔斯利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学会更坚定的选择自己。
01
为什么选择韦尔斯利
韦尔斯利的环境正与我所想的相符。申请前,我常常听到身边人对于我选择韦尔斯利的质疑,从“女校局限性”、“文理学院知名度”,再到“韦尔斯利泡沫”。也有人跟我说,他认为韦尔斯利所寻找的都是看着就很aggressive的女性,这样的形象和我的外表就并无相似之处。我也查阅了很多被录取的资料,搜索了韦尔斯利很多校友的经历和成就,当时也深感自己“平平无奇”的成绩和看着“旁门左道”的活动可能不会被学校认可。但我从来都是个很犟的人,这些想法始终无法让我忽略我在看到Wellesley 100中每一条的时候所产生的归属感和敬佩。对于我来说,韦尔斯利就像抛出“从来如此,便对吗?”这类问题的地方。因此我坚定地申请了这所学校。
我相信韦尔斯利就是我寻找的那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地方。我想学习和改变女性在职场的现状,于是发现我可以在如何从历史、法律、经济等角度研究female laborer的不同课程和学生组织的National Seed Project找到我的兴趣点。我喜欢艺术,就发现了Davis Museum和它的策展实习项目。我想了解在Wellesley的生活和讨论未来规划,于是受到Wellesley的学姐和一位毕业生热情的帮助。这些交流是我在申请其他学校时没有体会到的,我也把这些写到了文书里。我想在韦尔斯利的“强大女性”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学术能力顶尖或性格强势的女性,更是那些有自己的信念和坚持的人。由这些人组成的星空,可以散发着耀眼热烈的光芒,也可以是温和但有力的光。
02

活动和文书
我生活在一个自我矛盾的申请季中。我一直试图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找一些新的方向,冒险尝试那些不属于标准的“申请成功案例”的路子。在我的申请季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活动之一并不是比赛和学术,而是自己策展的一个画展。当我决定不学纯艺,但又想用学了这么多年的艺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就想做一个画展记录孩子们怎么通过画画表现自己成长中不断发展的认知。所以我试着找到寄托我小时候很多奇怪想法的那间画室合作,由画室中不同年龄小孩子们提供部分作品。从小就记得798算是北京最大的一个艺术社区,于是经过自己联系协商并对比了二十多家展馆后,最后签下人生中第一个租赁合同。作为第一次策展的新人,整个沟通和合作过程比我书本上学到的复杂更多。听着不同小朋友在开幕式上讲自己的故事,我好像又经历一遍在画室长大的童年;从画室老师、展馆经理、参观者的身上,让我见到不同的人看问题的不同视角。这样的经历可能并不属于申请中最有帮助的一份材料,但是我几年成长的有力证明之一。
除了学术上的努力,我在这几年中常做着这样让我十分热爱的事情,像女权相关的workshop、经济社全新的活动策划、月经羞耻相关的画展等等。因为每次经过无数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日夜,我总会立下“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决心。我想这些新的尝试不只是为了申请,更是通过不断的试错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更深的钻研进去。于是我把这些经历和想法写进了文书,大概这样的信念也是让我有幸能在韦尔斯利继续学习成长的原因之一。
在申请季的几个月里,我有时感觉自己像是活在悲观主义里的乐观主义者。越靠近提交申请的日期,我越感到自己的标化不够高、活动不够突出、文书好像也不够完美,这些无缘由的焦虑让我有了对申请结果的最低预期,但又保持着“the best is yet to come”的心态继续努力。不过那时候正是落叶的季节,我喜欢放学之后一个人走在学校的柏油路上,一边想着文书的思路,一边注视着叶子以不同的方式飘下来、看着球场上踢球的人、听着相对安静的歌。这样总能让我安静下来,重新思考我的经历,同时从焦虑中缓解出来。韦尔斯利录取我的那天早上,我也收到多封waitlist,几乎快让我做好去保底校的心态,不过最后还是获得了申请季中最好的一个消息。
03
申请季的一些闲言碎语
申请季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让我放大了对于生活的观察。我开始学着跟几位朋友毎日分享日常和交流想法来开阔思路,外向地和朋友一起适当“发疯”来获得快乐的能量,并分析每一个值得我在某一方面学习的人。我一直不善于表达情感,不过我在申请季中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包括一直承包我各种情绪的朋友和家里人、一位在画展和往后学习里一直无条件支持我的老师、在申请季中一直帮我开阔思路的班主任和counselor等等。
在申请季前,我看过一个TedTalk叫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这也是推动我试着更多了解韦尔斯利的动力之一,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强大的人并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壮或是个性的强硬,而是那些敢于直面或好或坏的自己和世界,但依旧保持清澈或决定改变的人,而我也想借韦尔斯利的教育成为这样的人。
对经历过申请季的我来说,我愿意相信,那些暂时看不到成果的事情可能其意并不在结果,而是在扎根。
附:
威尔斯利学院中国学生录取数据
威尔斯利学院视频
相关内容:

作者:Nina,人大附中学生,今年秋季入学的2026届韦尔斯利新鲜人,转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深度了解韦尔斯利,广度探讨文理教育及女性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