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生命》限时特惠包邮 ¥35.8原价¥59.8 ),2022年4月13日活动结束。
如果生命的历史“倒带重演”,人类还会出现吗?多数人会给予肯定的回答吧。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请先翻开由世界著名的演化论科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撰写的《奇妙的生命》一书,去探索一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缘落基山脉高山之上的伯吉斯页岩的故事吧。
根据传统的达尔文生命演化观,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过程。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人类之前一亿多年的生命历史都是在为其的到来做准备。因此无论生命历史如何重演,人类必定出现。而伯吉斯页岩无脊椎动物化石群的发现则颠覆了这种传统生命历史观。 
伯吉斯页岩动物生活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的海洋(现在加拿大幽鹤国家公园),大多数属于我们不熟知的“奇葩”类群。它们的解剖学构型多种多样,涵括了如今全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有至少20类独一无二的构型。伯吉斯动物构型的多样性和差异度都远超现代。在重构的25种基本构型中,只有四种在后来获得巨大成功——如今地球上占优势地位的节肢动物四大类群(三叶虫类(已灭绝),甲壳类(如龙虾、蟹、虾),蟹肢类(如蜘蛛、蝎子),昆虫类)的相应祖先。其余类型全部灭绝。后来的发展,不过是在有限的几种固有构型上(如昆虫、鸟类、哺乳类等),物种规模的壮大,而构型的类别并无增多,复杂性也没有增加。尽管与伯吉斯生物所在的海洋相比,现在的海洋里生物物种数目要多得多,但是构型的类别却少得多。伯吉斯页岩动物群告诉我们多细胞生命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迅速形成巨大的规模,构型差异度达到巅峰。随后的故事便是遭受抽灭,构型减少。因此生命进化的过程并非朝着更加复杂更加多样性更加优胜的方向稳步演进,而是在大规模灭绝后,少数幸存者持续分化的故事。 
那是什么规则决定物种的生和死呢?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幸存者应该具有适应的优势。但是让任何一位古生物学家穿越到寒武纪的伯吉斯海洋,观察当时的25种基本形体构型,他都很难判断哪种生物注定会成功。四类后来的幸存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带有成功的印记:数量不是更多,也没有更高的效率,也不是更灵活可塑。毫无证据表明其成功与更好的构型有联系。而那些出局者皆是特化充分、能力超群的。如寒武纪最大(身长0.6米)最凶猛的动物奇虾,有擒握附肢和坚果钳状的大口,附肢可以将猎物送到口部,将其钳碎。而伯吉斯的成功者之一埃谢栉蚕不过是一个海绵上匍匐蠕动的小动物。很难想象骇人的奇虾是出局者,而埃谢栉蚕会是勇猛征服陆地的昆虫的祖先。由此可见,伯吉斯生物遭遇抽灭的可能性如彩票抽奖一样不可预测,具有偶然性。幸存者不过比出局者更幸运罢了。如果生命的记录带倒回到伯吉斯时代重演一次,谁能保证这次的赢家不会是奇虾呢。
再如大家都熟悉的白垩纪大灭绝,恐龙作为地球在任的统治者占据了大型陆生脊椎动物所有的生境,保持着不可挑战的地位。当时的哺乳动物形体弱小,苟存于恐龙世界的夹缝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有称霸地球的趋向。如果不是一场飞来横祸(地外物体与地球相撞)让体型大的恐龙遭遇灭顶之灾,而哺乳动物却因为体型小而幸存。哺乳动物很难获得实质性发展: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动物,或形成更大的脑和体型。这样人类可能就不会在我们的星球上产生。
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和鸟类竞争下一任地球霸主,当时的哺乳动物并没有胜算的筹码。在始新世的时候出现过一种巨型捕食性鸟类——不飞鸟。不飞鸟头部强大是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而同时代的哺乳动物个体娇小(当时的马只有猎狐犬那么大)。两者PK最终哺乳动物胜出,原因不知。但如果把生命的记录带倒回到始新世重演,幸运之星可能不会落在哺乳动物身上。如果鸟类胜出,人类也不会出现。在大灭绝来临时,决定生死的可能是一个之前没有任何意义的性状。引起大灭绝的常常是迅速而猛烈的环境改变。在新的规则下,之前进化出的最优性状,可能成了死穴,而一个之前没有任何意义的性状却成了幸存的关键。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生命倒带重演,人类极有可能不会出现。生命的历史只是偶然性的产物,人类的出现是“在偶然性的界域之内发生的一次概率小得让人难以置信的进化事件”。那这种新的生命历史观——多细胞生物出道即巅峰(构型差异度最高),随后彩票式抽灭,是不是推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呢?答案到书中去寻找吧。 
本书适合高中以上的读者阅读。古尔德幽默的文风与严谨的逻辑相得益彰。本书的英文版1989年刚出版即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和英国隆普兰克奖,在美国亚马逊网自然科学图书排行榜上常居前列,成为全球销量超过一百万册的畅销书。
文字:津津
版式:山海相隔
连叔最近出了四本新书,点击以下四张图片可以购买。
▼ 点 阅读原文, 购买  《奇妙的生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