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新增确诊新冠病人34,466例,这是国内至今为止累计病人数的三分之一。如果你觉得当时武汉的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今天香港形势的严峻程度是武汉的很多倍。
想对香港疫情前景做一个判断,如果现在不做,过几天可能就太晚了。
预判新冠疫情经常是个不靠谱的事情,但没有预判的防控应对是更不靠谱的事情。我还是决定试一试,纯粹作为学术探讨。若没做好,敬请指正。
我不用数学模型,虽然数学模型可以预测的更精准,但不好把道理说清楚,因为我想说的是疫情背后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疫情走向背后的决定力量,数学模拟也是基于对这些力量的分析和估计。
一)香港这次疫情到底有多猛烈?
2021年12月25日Omicron首次进入香港。2月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突破前期100例左右的平台,27日到达34,466例,从2月5日到27日,22天内香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的绝对数增加了34,366例,相对数增加了344.7倍。相比,2021年11月7日Omicron进入英国,2021年11月29日,伦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突破前期5,000例左右的平台期(见下图),在未来的22天内单日最高新增确诊病例数为33,951,绝对数增加了28,951例,相对数增加了6.8倍。
由以上分析可见,虽然我们不能下结论说香港Omicron疫情的进展速度是伦敦的几倍,但其增速不亚于“躺平”的伦敦是显然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部分原因可能是伦敦当时流行的主要是Omicron BA.1亚型,而香港目前流行的是比BA.1传播力再高30%的Omicron BA.2亚型,比2020年初武汉流行的毒株传播力高好几倍。另外,香港人口密度更大,接触效率更高,且没有前期伦敦大量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使病毒更容易传播。
二)今天疫情是否已经到顶?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香港的总易感人数开始分析。所谓易感人数,就是一个地区可以感染Omicron的总人数。香港有750万常驻人口,外加20万流动人口,共有770万人口。目前,约540万(70%)人打了两针疫苗,那么就有230万人因没有接种疫苗而成为易感人群。再假设疫苗接种几个月后预防感染的保护率为50%,那么540万打了两针疫苗的人群中就有50%或270万人不能被疫苗保护而成为易感人群。那么,Omicron流行以前香港的易感人群总数是500万(230万+270万)。在香港,已经感染且获得免疫的人数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疫苗的保护率低至30%,那么这个易感人群的总数则高达608万。
目前感染了多少人呢?Omicron流行以来香港确诊的总病例数约为19.3万(见下表)。当然,这些确诊病例数不包括那些感染但没有被确诊的人数。据悉,确诊和没确诊的人数可能为1:5或更高。保守一点,假设这个比例为1:3,那么,到今天为止,香港感染Omicron的总人数约为19.3x3=57.9万。如果假设确诊和没确诊的比例为1:5,那么香港感染Omicron的总人数则高达19.3x5=96.5万。在疫苗保护率为50%的情况下,即易感人群为500万的情况下,目前57.9万人感染的感染率为11.6%,96.5万人感染的感染率为19.3%。在疫苗保护率为30%情况下,易感人群为608万,这两个感染率则分别为9.5%和15.9%。

一般情况下,当疫情达到高峰时,即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达到最高时,人群的感染人数大约是整个流行完成时总感染人数的50%,尽管不是每一个易感者最终都会被感染。目前的感染率大约在10%~20%之间,远在50%以下。换言之,疫情尚没有达到高峰,还有不少的上升空间。
三)疫情高峰什么时候到来?
在疫苗保护率50%和确诊|没确诊比例1:3的情况下,目前大约500万易感人群的10%~20%即50~100万人已经感染,还有400~450万没有感染。以疫情目前每隔一天翻一番的速度继续发展,感染余下上限450万人最多需要6~8天的时间;假设未来传播速度可能减慢,隔三天翻一番,感染余下450万人最多需要12~16天的时间。无论如何,预计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在6-16天之内,即3月6~16日之间,但可能更接近3月6日,如3月8~12日。因为不是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被感染,所以这个时间可能会来的更早一些。如果疫苗保护率为30%,这个时间会来的更晚一点;如果者确诊|没确诊比例为1:5,这个时间会来的更早一些。但大抵都落在6-16天这个范围之内。
当然,如果香港近期很快使出雷霆手段,大大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高峰到来之日将会相应延迟,也不是没有可能,反而是更令人高兴的事情。
四)疫情高峰时每天会有多少病人?
现在已经感染50万人,再翻3番,就相当于400万人感染,接近剩400-450万人的剩余易感人群。今天的新增病例数是34,466,翻1番后将为68,932,翻2翻后将为为137,864,翻3翻后将为275,728。但是,由于人群感染比例越高则病毒传播速度越慢,疫情接近高峰时会用时间换空间,持续在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因此高峰时单日最高新增确诊病例数可能会大大低于27万,比如在15-20万之间。这是一个很粗略的猜测,使用数学模型估计会更准确。
在这样猛烈的疫情之下,人群核酸检测、感染者隔离、密接追踪和隔离、防范境外输入,等等,这些“动态清零”的关键措施,都将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医疗救治和如何压平流行强度。香港目前多家医院已经超负荷运行,未来必定更加困难。方舱医院建设势在必行,希望在病床数和呼吸机上有充分的谋划和准备。但无论如何,尽快采取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压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减轻医疗救治体系的负担,都是当务之急!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是希望对未来的预测能召唤我们的行动。

2022年春节伊始,武汉疫情爆发两年之后,Omicron突然入侵香港,势如破竹,形势堪忧,这给国内疫情防控敲了一次警钟:我们是否做好了可能不得不被动应战的准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