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剧照。
阅读,怎么会只有一种方式?
世界读书日,在这份清单里,打开阅读的可能。
✎作者 | 萧奉、程迟
不知何时开始,毛姆的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成了人人皆知的金句。我们想象了一种名为“阅读”的生活方式,它在书页间万千个平行世界次第绽放,我们在其间思考、快乐、悲伤、辗转难忘。翻开书本之后,我们得以暂时从现实中抽身出来。
阅读的人成为了风景:在地铁里拿起书的女孩,公园椅子上戴着眼镜读书的老人,图书馆里踮着脚拿起童话书的孩子……阅读会是一剂生活的解药吗?
在卡夫卡看来,书籍或许是一种麻醉剂。他说自己笔下的故事“是一种让人闭上眼睛的技巧”,他还提醒“我们可以较为轻松地从生活中提炼出许多书,可从书中我们提炼不出什么生活”。
是的,阅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时的“庇护”,但放下书本,真实的世界依然会汹涌而来。
真正的阅读,或许是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审视外部世界,更加清醒、坚定地迎接无法逃避的生活。

下面这份书、影、音清单,来自新周刊·硬核读书会的推荐。从做新媒体到举办刀锋图书奖活动——未来还将出版图书,硬核读书会做的所有工作,无非是与读者分享、共读,连接更多爱书的人。
这些关于阅读的图书、纪录片和播客里,有硬核读书会想要倡导的阅读方法,但最重要的东西是,去读,去对话,在众声喧哗里沉浸到一本书中,寻找那些无人听见的独白。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609期
关于书的视频
《一本好书》

导演:关正文

主演:赵立新、黄维德、何雨桐 等
这档综艺节目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如《查令十字街84号》《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等,改编成了话剧。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用表演、舞台、光影等找到中外名著的精髓,同时精确地传达出来并非易事。
但通过优秀演员们的表演,以及主持人的深度解读,《一本好书》达到了极好的平衡。谁说综艺就是轻浮的呢?至少,在这档节目里,我们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对文学的尊重。

《文学的故乡》

导演:张同道

主演:贾平凹、阿来、莫言 等
当你读某位作家的作品时,是否会好奇,是怎样的环境,滋养了这样的文字?贾平凹、莫言、阿来、迟子建、刘震云等作家依次登场,讲述他们和故乡之间的联系。对于中国老一辈作家来说,故乡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话题,莫言的高密,迟子建的东北,阿来的藏地……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故乡,就无法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书写,更进一步,也就缺失了对中国这片广袤大地的认知。

《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
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主演:塔-内西·科茨 等
什么是“公共图书馆”?《书缘》用了将近三个半小时,事无巨细地记录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运转,看起来有点枯燥,却足以发人深省。公共图书馆的功能除了最基本的藏书和借书,还可以举办讲座和音乐会,提供儿童工作坊、残障人士和失业人士职业培训等社区服务,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和教育支持,深刻地融入社区和城市文化。阅读和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公共”的事业。

《布莱克书店》
导演: 迪兰·莫兰、格雷厄姆·莱恩汉、 尼克·伍德
主演: 迪兰·莫兰、 比尔·贝利、 塔姆辛·格雷格 等
欢迎来到布莱克书店。在这里,你会遇到一个打破你一切关于书店“美好”印象的店主伯纳·布莱克。
你一定很好奇脾气极其暴躁、作风极其恶劣、生活极为紊乱的书店店主,如何经营一家摇摇欲坠的书店。书店,到底是一种理想主义,还是生意?抛开对书店的滤镜,你会发现,在层层叠叠的书架背后,原来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和可爱的故事。

《书籍之美》
导演:威尔·阿斯皮纳

主演:理查德·多默、斯蒂芬·贝利 等
书籍之美在何处?这部BBC出品的纪录片从《圣经》、中世纪古籍、绘本、平装书这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一篇浩瀚的、属于书籍的史诗。书籍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人类文明“往前走”的证明。
当我们看完数千年来的书籍发展史时,我们一定会为古人的智慧而叹服,也一定会为那本握在我们手中的小小平装书而自豪。
关于书的播客
《硬核读书会FM》

出品:新周刊
在对话之中,学会“阅读”。那些写作者在思考什么?那些历史学者在关注什么?那些投身于艺术的人在追寻什么?那些“冷门”“小众”的话题,真的无人问津么?
在硬核读书会FM中,阅读绝不只是书本和文字的阅读。用诚恳的态度,去理解不同的生活,去体悟不同的人生,和那些认真的创作者和在场者对话,发现书本的“弦外之音”。

《跳岛FM》

出品:中信大方
我们常常说,这个年代,我们的青年作家越来越难被发现、被看见,但在《跳岛FM》里,你能听见许多青年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也能够和国外文学界的新风向同频。
文学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自说自话,作家也并非一定要躲在文字背后。《跳岛FM》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多重面孔,它是真实的、亲切的、活泼的。

《忽左忽右》
出品:JUSTPOD
作为中文播客的先行者,经历近五年的沉淀,《忽左忽右》已经成为许多播客爱好者的必听栏目。
现在,这档节目更偏向于历史。它难得地在小众和大众之间达到了平衡,提供有信息量、有质感的内容,也创造有价值的思考。

《螺丝在拧紧》
出品:单向空间

这是《单读》主编吴琦的播客节目。它延续了《单读》的思考:它紧扣当代青年关心的问题,寻找答案。
它的问题意识可能是当下涌现的播客中最为突出的,不管是社会学议题,抑或是文学的话题,它都没有回避那些艰难的问题。

《惊奇电台》

出品:读客 × Justpod

从此时此刻出发,我们可能到达怎样的未来?《惊奇电台》可能是国内唯一一档专注科幻的播客,到现在,它做了40多期,从软科幻、硬科幻、乌托邦、反乌托邦、性别到人类认知……它的议题比我们想象的广泛得多。
认真听过它的内容之后,你会发现,科幻从来都不是“小众”的,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看理想电台》

出品:看理想

时下年轻人关心什么?出版行业的热点在哪儿?有哪些好书值得关注?在《看理想电台》,你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在热点与冷门、专业和大众之间,它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平衡。在轻松的表达之下,有着严肃的观察——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理想主义”。
关于书的书
《中国史学名著》

钱穆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4

读中国史,从这本书开始是不会错的选择。这是钱穆先生在大学开设的“中国史学名著”课程的结集,凝结了他毕生对历史的研究和关怀。司马迁为何不仅是千古一大史学家,也是千古一大文学家?文章高妙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笔下有“道”,还有“人”。这也是钱穆给晚辈的阅读建议,读书不仅要看到书上的知识和材料,更要看到“人”。

《我的阅读史》

洪子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7
一个人如果修读过洪子诚教授的文学课,大抵会受益无穷。他的个人阅读史贯穿整个20世纪下半叶,在了解阅读的变迁与不变的过程中,他始终以冷静而克制的笔触去叙述文学史。跟着他读巴金、张枣、加缪、契诃夫,能够体会到书籍是如何融入一个人的生命的,就像他结语里引用的纪德的话,书籍“能教你对自己比对它感兴趣——而对自己以外的一切又比对你自己更感兴趣”。

《读书读书》

陈平原 编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5
为何说读书是一件雅事和乐事,不仅仅是个人的闲情逸致而已?陈平原编的这个集子收录了鲁迅、老舍、周作人、林语堂、叶灵凤、孙犁等作家的读书故事,将他们买书、卖书、藏书、读书等故事细细说来,打捞现代学林的吉光片羽,其趣无穷。
编者也提醒,读书这件雅事看似容易实则艰难,王力先生早说过,“这年头儿的书呆子加倍难做”,这话仍未过时。

《阅读的故事》

唐诺 著
理想国 | 九州出版社,2020-4

作家唐诺的读书生活和大多数普通读者一样,书房不怎么打理,经常读一本书没读完就翻开另一本,或者同时读好几本,今天研究李嘉图的经济学,明天欣赏钱锺书的冷嘲热讽。他确实把阅读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
更令读者心有戚戚焉的是,他说出了阅读者心底藏着的善念和期待:在令人失望的世界里阅读,相信未来与人性。

《小说课》
毕飞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2
不是每个读小说的人,都能读出小说的妙处,作家毕飞宇无疑是个中高手。
他解读《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只是分析他如何“走”上梁山,便教人拍案叫绝,使人对林冲的悲剧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谈鲁迅《故乡》的“冷”、奈保尔的冰与火、海明威的刀光剑影,犹如高手拆招,通俗易懂地告诉读者如何读小说、这些名篇好在哪里。

《书店不死》

[日]石桥毅史 著,熊韵 译, 
明室Lucida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10
 “书店衰落”的论调不只在中国盛行,在日本也是人人都能说两句的话题。
但是,不论书店受到怎样的冲击,总会有读者向往和需要书店,也总会有人尝试着去开书店。在这样的时代,书店是如何生存的?
被我们忽视的书店店员在想什么?一家好的书店是如何“制造”的?日本文化记者石桥毅史遍访日本各色书店,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奥] 弗朗茨·卡夫卡 口述, [捷克]古斯塔夫·雅诺施 记述, 徐迟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12
这是一位年轻作家和前辈作家之间的互动。卡夫卡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务员,他和作者雅诺施更像亦师亦友的关系。
读了雅诺施的记述,你或许会略感意外,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卡夫卡身上有什么 “名作家”范儿,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提醒身边的年轻人,要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够进行真正的阅读和写作。

《存在的瞬间:伍尔夫读书随笔》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著,刘文荣 译
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9
一个优秀的作家,一定会是一位好的读者。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伍尔夫作为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是如何思考生活、性别与书写的。
书中记录的,不仅是伍尔夫的阅读故事,还是她的生活故事。于伍尔夫而言,生活、阅读、写作,是一体的。
也正因此,她的文字是我们理解她的时代的重要参考。我们甚至可以说,伍尔夫不是在阅读书籍,而是在阅读她的时代。

《歌德谈话录》
[德]艾克曼 著,洪天富 译,

译林出版社,2022-1
歌德人生最后的九年,是在与青年艾克曼的谈话中度过的。这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晚年最重要的总结和反思。
歌德之所以为歌德,并不是因为他写出过《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样的伟大作品,而是在于他持之以恒的“人文主义”,他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人文主义”的实践。

《快时代的慢阅读》
[美]大卫·米基克斯 著, 陈丽 译,

译林出版社,2022-1
每个人都拿着手机的“快时代”,我们需要一些“慢阅读”。读者们常常争论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优劣,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大卫·米基克斯认为,比起介质,更重要的是开始“阅读”这个动作。
这几乎是一本手把手教你“怎样阅读一本书”的手册。阅读有哪些规则?如何阅读短篇小说?如何阅读诗歌、戏剧和随笔?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方法。
2022年度“刀锋图书奖”
春季榜单,现已揭晓

点击链接,即刻收藏

你的声音,请让我们知道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