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作者

溪云|编辑

Pexels|图源

有道是“正月初九闹花灯”,馆长和朋友们一般是“正月初九立Flag”。
新的一年嘛,计划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说到计划,馆长的好朋友钱奥菲可来劲了。
这个春节,她攒了一肚子委屈,就等着今年“华丽大转身”——
“一过年,我们家的亲戚们就跟比赛似的,你女儿每月工资多少、我儿子攒了多少钱,连你公积金按什么档缴的,都恨不得拿出来比一比。
可恨我工作六年,愣是一分钱没攒下来。馆长,今年我想好了,存钱!攒钱!明年过年我说一个数,就能亮瞎所有人的眼!”
别看钱奥菲如此凌云壮志,这话其实她每年都要喊上一次。
毕竟攒不下钱这事,就像长在她身上的一株毒瘤,病因尚不明,病症还很复杂:
明明收入不低,也没有赡养等负担,却月月挣,月月光;
不慕虚荣,但偏爱超额消费,是信用卡的“资深客户”;
理财知识头头是道,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负债当前难以及时止损,反而破罐子破摔......
如此看来,钱奥菲这存钱攒钱的Flag,确实要好好立一下了。
虽然不能马上拥有“在过年pk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存款,但至少不要让每个月的血汗钱没得那么不清不楚。
不过在此之前,馆长决定和她一起,好好分析下背后的原因。
“纵欲式”消费
错误的“疗伤”方法
“除了基本花销,我的钱几乎都花在外出吃饭上了。”
钱奥菲有个爱好,就是周末外出吃饭。
有别于普通的外卖和餐馆,奥菲是哪里新奇去哪里、什么有名吃什么、想怎么吃怎么吃。
一个周末几顿饭下来,花出去一两千不稀奇。
奥菲说,她不为打卡、不为拍照发朋友圈,只为了在忙碌了一周后,感受大吃一顿的快乐。
看着高额的账单,虽然也会有一瞬间的心疼,但在她心中,其实根本不排斥这样的行为,反而非常上瘾,倍感解压
解压。
解压的方式千千万,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个劳财又伤身的方式呢?
馆长不禁问起奥菲,最初通过“吃”这件事感受到“解压”,是怎样的时刻。
“小的时候,爸妈在我吃饭这件事上要求特别严苛。是严苛,不是严格。他们最喜欢下的命令就是不许吃快餐。比如汉堡,买完以后从来只让我咬一口,就只允许咬一口,你能想象吗?上高中后我有了大笔的生活费,第一次吃快餐我就吃到了吐。”
“虽然很难受,但那次我很快乐。我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
听完这段过往,馆长突然觉得,奥菲口中的“解压”,也许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压力,也指在过去严苛的教育方式下,她那份没有合理释放的不满情绪,也就是“攻击性”。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形容,每个生命都宛如一个气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都要扩张气泡的大小。而所谓攻击性,就是生命扩张之动力的直接展现。
父母在幼年奥菲饮食问题上的严苛管教,虽然出自维护孩子健康的初心,却无形中造成了对孩子朴素的、并不过分的诉求的压抑与控制
而成年后的奥菲在饮食上近乎放纵的举动,正如当年她吃肯德基吃到吐那样,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无声“控诉”。
在曾经的绝对禁止,与如今的随心放纵之间,奥菲感受到了巨大的自由,也就是她口中说的“解压”。
在馆长看来,奥菲的钱包更像是一个可怜的替罪羊,里面装满了奥菲对于昔日控制的不满、对于如今自由的依恋。
和大多数沉迷于“剁手”的人一样,她不是生来虚荣,大手大脚,只是无意识中,把过度消费,当成了安抚自己的渠道
对于他们而言,唯有从源头出发,找寻自己消费成瘾的情感初衷,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钱奥菲新年的第一个Flag,或许不是攒下多少数字,而应该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聊聊,好好安抚当年那个诉求被一次次打断的自己
合理的目标
整合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
和馆长回顾完过去的心结后,钱奥菲异常兴奋。
她拿出手机计算器嘴里念念叨叨地算着,每个月工资到手多少,扣除基本花销还剩多少,每个月节衣缩食再凑个整数,这一年下来,得攒多少钱啊!
上头了的奥菲揽着馆长就要穿衣服穿鞋:走,今晚咱们必须大吃一顿!
此话一出,想到刚谈完的大吃大喝问题,奥菲望着馆长讪讪一笑。
别说,就这一笑,馆长突然理解了奥菲漫漫存钱路上的又一个困境——
“报理财课、做计划表,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过去我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每次把终极目标一列完,我就突然泄气了,想赶紧买点什么把钱花了,好歹让自己此刻放松一下。那些计划自然也就泡汤了。馆长,你说我怎么这么没有毅力啊?”
与其归因为毅力,不如说是因为预设的期望过高。
钱奥菲多次制定省钱计划、上理财课,每一次都对消费行为的改善倾注了巨大的期待。
然而,在这巨大的期待背后,幻化出了钱奥菲的两个“自我”——
一个是当下的“钱奥菲”,亟需纠正问题,却拖沓、懒惰、毫无执行力;
一个是理想的“钱奥菲”,有问题就改正,执行力满分,每一天都在进步;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正是由于人们渴望弥补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才让人类从不停歇发展与进步。
但是当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过大时,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开始自我否定。
我们担心,一旦开始行动,将暴露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不如只在头脑层面进行想象,这样就不必遭受任何现实层面的打击。
就像钱奥菲,上一秒刚算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存款,下一秒想到的就是马上去大吃大喝。
毕竟,从理想层面走入现实世界,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过高的目标容易让人过早放弃,反而离预设的目标越来越远。
比起在最开始就给自己设下完美情境的理想目标,不如从最易执行与实现的目标开始,逐级增加难度。
既不至于让人在一开始就泄气,也给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留出了空间。
了解了大手笔花钱的心理动因,奥菲或许应该给自己的执行力再添一把动力了。
那就是新年的第二个Flag:戒骄戒躁。改变自己,从第一步开始。
正向情感反馈
让计划事半功倍

找到了情感诱因,解决了动力问题,这下钱奥菲的理财路应该顺畅了。
想到这里,馆长自告奋勇当奥菲的监督人,作为好朋友,怎么能不在行动上出一份力?
要知道奥菲攒下的每一分钱,都是来年家庭聚餐时的底气!
没想到,奥菲却一口回绝了馆长的提议——
“这几年我算是发现了,一旦有人参与我的计划,我就特容易破罐子破摔,花得简直比没有人监督的时候还多。馆长莫怪,心意我领了,事情我还得自己来。”
原来在过去,和馆长一样关心奥菲的家人和朋友,在看到她失控的消费行为后,都忍不住提出建议,甚至身体力行地开始监督。
在最开始,奥菲是很乐意的。
她想,既然自己做出改变很困难,那么有人监督,总要比单打独斗轻松吧?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人的相助不仅没有帮助奥菲走向正轨,却反而加速了奥菲消费行为的失控。
“我是很感谢大家的关心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她们一念叨什么注意着点花、不要乱花,我就反而更想破罐子破摔,干脆就这样烂下去算了。”
听完这番解释,馆长突然觉得,奥菲抗拒的,也许并不是来自他人的“帮助”,而是他人的“批评”。
面对钱奥菲失控的财政状况,家人与朋友出于在意,往往采取批评、劝告的模式。但钱奥菲的改变之路真正需要的,是关怀与信任。
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指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习得性无助”。
而在较大的困境和挑战面前,负面的情绪更容易诱发人的“习得性无助”,从而信心受损,意志消沉,干脆放弃尝试,听天由命。
想象一下,面对同样的一笔消费行为,朋友对你说:
A. “你比上次进步了,再接再厉,下次咱们就更厉害了!”
B. “虽然这次花得不多,但还是要注意。毕竟你还要存钱,经不起乱折腾啊。”
相信大家都更想听到后一句,虽然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上一句。
前者带有批评意味,在做出行动之前,听者首先要克服被指责的负面情绪,自然很容易唤起自身“放弃”的念头
而后者是正面情感奖励,让人本能地拥有继续的动力,这才是正确监督的打开方式。
想要在改变路上更有力量,奥菲应该做的,不是推开朋友的相助,而是试着从他人身上,寻找正面的情感支持
或者通过给自己设置奖励等方式,从自身获得正面的反馈,也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相信新的一年,奥菲能够妥善利用好身边的善意,将它们转化为有利的因素。
而在这里,馆长也给要给自己立一条Flag:新的一年,善举不仅靠善意,也要拿出更多科学的方法!
真正的改变 
从“心”出发
找出并解决情感诱因;
设置合理目标,不以过高期待要求自己;
寻找正面情感反馈,以奖励的方式推动计划执行;
这是过去那个嚷嚷着存钱攒钱的钱奥菲,2022年给自己立下的三条flag。
这三条计划看似与她心中的目标存款无关,却能够从根本上触及她过度消费的原因。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菲得到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说出理想的存款数字,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改善错误的消费模式,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END
在生活中,失控的消费行为、错误的金钱观、储蓄困难等问题,不仅困扰着钱奥菲,也影响了很多朋友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馆长想告诉大家,比起过度的担忧与自我否定,我们或许可以借助有效的心理手段,分析问题根源,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毕竟,在年夜饭上pk存款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获得成长,才是我们新年里应追求的最大进步哇!
开工大吉!祝所有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都钱包鼓鼓!能挣会花!
只要思想不滑坡
方法总比疑问多
人生答疑馆Live
欢迎来戳
让我们一起 
向更成熟的自己迈进呀
点个“在看”,我们“财”“才”兼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