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央视市场研究2021年数据统计,手机用户人均每月使用APP数量高达25个;
  • QuestMobile研究表明,约有73%的广告主会在今年继续提升对移动互联网的广告投放。
这意味着,2022年品牌投放这件事,变得更“卷”。
一方面由于投放媒介被切割,用户信息触点变得多元化;与此同时,由于投放预算的持续性提升,增大了用户触达的难度。对于想要做投放的品牌主以及他们的代理公司而言,传统的整合资源、集中投放变得不那么具备实操性。
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整合大思路是:你要想尽办法,让你的品牌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去触达更多的用户。
这个思路本身没有太大问题,问题在于,触达用户的规则、通路随着媒介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粉尘化被重新定义,加上如今企业经营的实际压力,在这些因素之下,我们必须重新理解品牌整合,"新整合"的根本在于: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
整合、降本、增效其实已经被业内喊了很久,也被研究了很久。但是,真正实现这些,并不算容易。比如一些新兴品牌,在尚未盈利、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对品牌投放的期待可能是“大热”、“出圈”;对于那些有广泛知名度的大品牌来说,面临的品牌投放考核指标,也可能会更深一步,比如与高潜力用户渗透、助力售卖转化相关。
互联网平台作为当下品牌主和代理的一个重要选择,一直在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中丰富、拓展自己的阵地,提供商业产品和服务。现在,摆在它们面前的问题也很现实,谁能更快一步:
证明品牌整合的提效不是一个伪命题?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打造真正有效的通路?
整合是很多件事
也可以是一件事
整合之难,在很多情况下难在了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壁垒,无法有机协调,这导致品牌投放相对孤立,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链路,一件件工作的叠加,也导致人力和成本的重合、浪费。
关于理想中的品牌整合,有一个这样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一个交响乐团,各个投放触点是不同的乐手,只有各个乐手在指挥家的指导下,在合适的时机加入演奏,最终才能形成好听的交响乐。
像上文所说,各家互联网平台都在基于自己的阵地优势,不断寻找整合的最优解,带来关于品牌投放的一次又一次新变革。如何演奏好这一场“营销交响乐”,各个营销平台目前也交出了最新的答卷,巨量引擎就是其中之一。
巨量引擎基于平台技术与丰富的数据,推出一站式全链路触点智投的品牌整合产品——「品牌联投」,官方也给出了相应的产品价值:让品牌整合更简单高效,助力品牌营销降本增效。
这个目的,说得很直接,也很实际。那么,如何借助单个产品的使用,实现多件事的成果累积,回答前文提出的两大问题,这值得深入探究。
1)融入生活的多元场景
「品牌联投」产品一个重要的思路是:用好“场景”,如果想要让用户自觉接受广告的吸引,这个广告信息需要自然地融入他们的生活场景之中。
同时,传统USP理论认为,营销需要提出一个独特的营销主张,找出最有竞争力的一个点,进行不同媒介的“爆炸式”输出,使用户形成反复的记忆。
「品牌联投」产品覆盖了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番茄小说四个平台,融入的场景从视频、资讯到阅读,均与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基于目前已经推出「开屏全域通」、「信息流全域通」两大产品功能,无论是在APP开屏时抢占用户第一时间的高聚焦注意力,还是抓住用户进入产品后的沉浸式使用状态,品牌主都可以通过多个APP的全域投放实现。
「品牌联投」产品最直观的整合成果在于:从单一触点到多个触点,提供更多的流量机会,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反复触达影响目标受众,同时结合跨端触达频控,能够潜移默化却又恰到好处地对用户形成长期的"肌肉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到达率和互动率无疑会比单端投放有提升,同时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也相应更低。内部实验数据显示,使用「开屏全域通」后,CTR较抖音单端提升超过90%;使用「信息流全域通」后,CTR较单端提升最高可近200%。
2)不被浪费的流量
如前文所说,传统品牌整合的思路是想办法覆盖更多渠道、触达更多用户,这个思路没有大问题,问题在于,由于传统时代的媒介投放缺乏更多的参照系,投放过程极易产生“幸存者偏差”:比如你得到了一个很漂亮的数据反馈,你以为这是问题的最优解,然而事实可能是你已经浪费了95%的流量预算,这个漂亮的数据可能是投入的5%所创造的。
这也引申出品牌投放的另一核心问题:如何精准触达更适合的受众?怎样把每一点的流量都充分利用到?这显然不是一个可以立刻回答的问题,毕竟投放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并非拍脑袋的经验主义。
精细化划分受众,是「品牌联投」解法的第一步。例如,抖音覆盖的人群圈层以中青年为主,一线及新一线用户比例高,这些人相对更注重实际体验与质感、追求品质生活;今日头条覆盖的人群圈层多是消费能力较强的中产,他们对科技智能产品的体验可能会更有兴趣。西瓜视频有很多新知识青年作为用户,他们的接受度高、消费力量可观;番茄小说的用户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愿意为兴趣买单。
基于不同内容端的丰富用户特征,产品对人群的触达方式也更加科学讲究,可以借助「人群并集」或「人群交集」的方式,简单来说,人群并集是做加法,更加趋向于更有广泛覆盖性质的营销活动,比如:Big Day、新品上市、电商大促等场景,可以让品牌声量更大。而在人群交集中,是做减法,品牌可以在不同特征的人群找到特定兴趣圈层,进行精准渗透。
即便拥有了精准的流量池,品牌投放也并非一蹴而就,以“反复试探”的方式层层递进更符合常理,内容序列化能力正是「品牌联投」产品解决这一痛点的一次新突破,能够合理控制投放频次,避免投放次数过多浪费流量或次数过少效果不佳的情况,并设置用户观看内容的顺序,从而把品牌的多个内容科学、有序、多次地传递给目标受众。
一般来说,从"种草"到成为"忠粉",用户要经历感知、好奇、询问、行动、拥护五个阶段。品牌主可以根据素材特点以及期望触达效果,依靠内容序列化能力,逐级培育用户认知和兴趣,最终助力转化。
潘婷在一款洗发水新品上市营销中,就基于内容序列化功能,将品牌内容、达人测评、成分解析等素材通过信息流全域通产品进行投放,在这一过程中,相较于前一序列,后一序列内容的用户点击率不断提升,最终共带动超过7万次品牌主动访问量,有效为新品制造声量并形成心智种草。
显然,伴随着流量红利的饱和,对于投放而言,更重要的或许不是竭尽全力挖掘新的流量增长点,而是科学地整合流量、提升流量利用效率。「品牌联投」在这一层面上,没有令人失望。
3)无限趋近理想的结果
传统品牌投放的过程大致遵循了“计划—执行—复盘—总结提升—再次计划”的过程,每一个投放环节,离不开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然而,随着投放环境更复杂、品牌诉求更细分多元等现实挑战的出现,过去“放之四海皆准”的经验,越来越无法满足特定的投放目标。
理想化的投放,一方面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最终效果做出有理可依的反应另一方面,这种投放应该是更为动态、更为灵活、更为敏捷的。
而「品牌联投」的智能化特性,则契合了当下的复合营销诉求。「品牌联投」的原理是以技术和数据为底层支撑,在投放全流程中提供智能提效工具,降低广告决策难度,提高人效。
投放前,产品能够针对品牌主“品牌塑造”、“心智种草”、“转化助攻”等不同的营销目标,定制差异化的广告投放策略,灵活选择相对应的“优选触达”、“优选点击”和“优选调起”等投放目标;而在投放中,实时监测工具能够对广告表现进行智能优化;投放后,智能数据分析工具则提供了多维度数据和指标展示。
这个过程,产品也以全方位无死角的方式,监控着投放每个环节的情况,并在投放进行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的投放情况做出动态的复盘,给予广告主及时、动态调整传播策略的机会。与过往相比,它让品牌主的策略不再变成一只“薛定谔的猫”,这意味着,投放的结果可以通过智能调优,更接近于期待的目标。
此外,「品牌联投」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品牌阵地打造、效果协同等更多职责整合在了一起,建立了一个可以实现长期运营的品牌场,品牌通过与平台合作的方式,完成用户的运营、产品的推广等,实现了品牌营销的“内整合”。
写在最后
「整合」算得上一个老生常谈的概念,但在我们对数字化营销、对新营销方法论如此推崇的今天,仍然将它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归其根本在于整合意味着对降本增效的持续探索,而这是广告主永恒的考题。
品牌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但科学整合的本质绝不是简单的触点组合,而是在人群破圈、用户体验、复合增长、数据沉淀等方面提供价值,从而帮助品牌实现广告投放的降本增效,这才是新整合的意义所在。「品牌联投」,已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品牌联投」核心的一点还在于,它实现了产品端、企业端向“用户服务意识”的又一次迈进,一切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融入到用户最轻松的生活场景中、以最契合用户心理的智能手段,实现“有的放矢”而且“润物细无声”的用户触达。“谁先赢得用户,谁就赢得未来”,这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真真正正落到每一次动作中的改变和决心。
我们相信,在未来,更多营销通路将随着数字化探索的持续深入而更加顺畅、更加高效。正如巨量引擎,已经迈出的这一小步。
本文作者:喵小晨
• END •
 点击 get 2022年小黑书 
 一本耐撕的创意职场黑话日历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