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雅克·贝汉去世,享年80岁。
许多人知道他,或许是因为《海洋》《迁徙的鸟》等自然纪录片;还有些迷影观众推崇他,是因为他在《天堂电影院》里扮演人到中年的“托托”,亦在《放牛班的春天》里看到了他的身影。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他,便会发现——
25岁,雅克·贝汉就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
28岁,他担任制作并参演其中的剧情片《Z》(中文译名《焦点新闻》),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并在最终获得评审团大奖;
29岁,《Z》登上了奥斯卡的舞台,荣获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
但这些,还不足以形容雅克·贝汉,到底有多牛逼!
01
他从剧院走来
POST WAVE FILM
一望无际的海面,翻跃的鲸豚。游鱼卷起漩涡,水母静静漂浮。
《海洋》(2009)
提到雅克·贝汉,我们的脑海里,最先浮现出的或许是《海洋》中的画面。
那是2011年,他的纪录片第一次在中国上映,许多人因此才了解到,法国竟然还有这样一位纪录片导演。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雅克·贝汉在刚刚涉足影坛时,是个演员。
1941年,雅克·贝汉出生。
他的母亲是一位演员,父亲则是剧院的舞台监督。因此,他从小就在剧院里面长大。
戏剧舞台上,演员们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表演感染了他,他暗下决心,未来也要从事演员这个职业。
这或许是他答应出演中年“托托”的原因——在“托托”身上,雅克·贝汉很有可能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影子。
15岁时,他开始正式的舞台表演。
过了几年,因为他细腻的动人的演出,一位导演看中了他,邀请他成为自己下一部电影的男主角。
这部影片就是1961年上映的《手提箱女郎》。
《手提箱女郎》(1961)
雅克·贝汉因此声名大噪。
你简直难以想象,雅克·贝汉英俊青涩的形象,在当年俘获了多少欧洲少女的芳心,又让他获得了多少导演的青睐。
《手提箱女郎》(1961)
不过,当时的雅克·贝汉大概也没能想到,几年之后,他就会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成为影帝。
让雅克·贝汉成为影帝的电影,是一部极其小众的片子,名叫《半个男人》。
《半个男人》到底有多小众?
豆瓣上仅有305人标注“看过”!
不少媒体曾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在漫长电影史当中的佳作。
可是,都帮雅克·贝汉拿下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了,为什么会这么小众?!
因为,这部片子,非常意识流。
24岁的雅克·贝汉,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有着心理创伤的青年。一直以来,他被童年的阴影和过去的记忆,深深地困扰着,最终,影响到了他现在的生活。
导演为了放大男主角的困扰和痛苦,选择用精准且极端的视听语言,来营造情绪,推进叙事。
镜头迫近雅克·贝汉,凝视他的神情、动作和语言。
这无疑需要雅克·贝汉极其细腻的表演,才能够完成导演的天才构想。
影片上映之后,帕索里尼称其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荣格电影’”。
补充一下:这部电影的配乐是莫里康内,后来在《天堂电影院》里,俩人又有过合作。
拿下威尼斯影帝这年,他才25岁。
但这,不过是他高光人生的起点。
02
制作“焦点新闻”
POST WAVE FILM
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膺影帝后,雅克·贝汉转行做起了制作人。
当时他担纲制作人的影片,名字叫做《Z》,中文译名是《焦点新闻》。
《Z》(1969)
这是一部只听名字可能会让人觉得平平无奇的影片。
然而,它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冲击了整个影坛,甚至成为政治类型片的开端。
该片取材于真实案件——
1963年,希腊反动政府勾结军方,利用帮派分子杀害和平斗士兰姆斯基。
《Z》展示的,就是这起案件的调查过程。
导演极其大胆,采用讽刺和寓言的方法,让整部影片在严肃之外,又透露出黑色幽默的色彩。
在片头,他就向观众宣告:“本片如有雷同,纯属故意为之!”
雅克·贝汉,再一次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他在其中亦客串了一位记者。豆瓣上有人评价,他表演的偷拍,非常园子温。
也是这部片子,让雅克·贝汉在29岁时,就代表整个制作团队,捧起了197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小金人。
够吗?
还不够!
1988年,最初制造迷影情结的《天堂电影院》上映了。
雅克·贝汉在这部影片当中饰演了成年“托托”。
影片最后,他一个人坐在观众席中,放映起阿尔弗雷多去世前剪辑的电影片段。银幕之上,曾经被教会剪切掉的那些内容一幕幕重现。
光影在雅克·贝汉的脸庞上跃动,我想,他一定也想起了自己的电影生涯,更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天堂电影院》(1988)
这时的雅克·贝汉,似乎已经开始老去。
通常在这个阶段,电影大师们会选择返璞归真。
雅克·贝汉也是如此,所以在2004年,雅克·贝汉以制作人的身份,制作了《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2004)
在片中饰演佩皮诺的那个小男孩,正是雅克·贝汉的儿子。
雅克·贝汉也再一次重操老本行,出演了成年之后的男主角皮埃尔。
这个故事,简单、真挚、动人,也让雅克·贝汉的履历,再次添加了精彩的一笔:《放牛班的春天》分别获得了第62届金球奖和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提名。
与此同时,雅克·贝汉也在《天堂电影院》和《放牛班的春天》之间,找到了自己的第三段人生。
03
纪录人生
POST WAVE FILM
在担任制作人的旅途当中,雅克·贝汉开始接触纪录片。
在《微观世界》之前,雅克·贝汉便已经担任过许多自然纪录片的制片。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有一种普世的价值,跟全世界居民都息息相关:那就是自然,就是环境。
《微观世界》(1996)
为了拍摄《微观世界》,他去见投资方,希望获得资助,但是投资商却觉得“没人感兴趣”、“太可怕了”。
这让他意识到,必须担负起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是演员和制片人的身份,都无法完成的。
于是,拍摄完《微观世界》之后,雅克·贝汉选择成为导演。
现在再去看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我们会发现,在BBC和国家地理开始制作如今流行的“蓝筹纪录片”之前,雅克·贝汉就在做这样的纪录片了。
大名鼎鼎的“天地人”三部曲,是不少人第一次接触自然纪录片。
《喜马拉雅》(1999)
《迁徙的鸟》,是在他这个领域的处女作。
影片中,我们常常有种和鸟类在平行飞翔的感受。
这样贴近、这样震撼的体验,是因为雅克·贝汉的构想和提议:他找到了全世界最优秀的飞行员,让他们带着摄影师飞行,贴近鸟类飞行的轨迹,展现它们动人的姿态。
如果不是飞行器只能坐两个人,雅克·贝汉大概会顶着在《天堂电影院》里就已经花白的头发亲自拍摄吧?
《迁徙的鸟》(2001)
只是,拍摄自然纪录片,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在拍摄《海洋》时,雅克·贝汉其实已经快70岁了。他为这部影片耗时整整5年时间,动用了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共有50个拍摄地,超过100个物种,被他和他的团队记录,前前后后花了5000万欧元。
2011年,影片来到中国的时候,这部片子的亏损,还有900多万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让精力充沛的雅克·贝汉,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苍老。
来到中国时,他谈起当时正在筹备的《地球四季》,虽然兴致勃勃,却也兀自感慨:
“当然我希望自己还能亲自去那里,你知道,伤病或者别的什么,比如年龄问题,都开始找上门了,与电影相比,我依旧认为这些不过是些个人分内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小麻烦开始绊住我的手脚了。”
他最后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影片是《时间之旅》,在这部片子里,雅克·贝汉再度成为制作人。
这是一部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宇宙起源的纪录片,光怪陆离又充满诗意,让人联想起《2001太空漫游》中,那段充满迷幻色彩的高潮。
《时间之旅》(2016)
我不禁猜想,在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雅克·贝汉在想什么?
或许,他就像自己曾经饰演过的角色那样,露出了让人释怀的微笑吧。
「后浪电影」粉丝调研
我们将在填写完成的宝贝中
每周抽3人送出
《教父》玫瑰徽章1枚+图书盲盒1本
快快参与吧
也可点击图片直接下单
作者丨逍遥
一个女大,别来管我



编辑丨飞檐    排版丨逍遥

推 荐阅 读
辣目洋子不美,但仅此一个,绝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