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不冠不婚,不死不祭

©文/  言九林

编辑:禅心云起、瑞秋的春天
☄ 礼,原本是为百姓提供保障的,如今却成了害民之本。所以,开封府请求变更现行政策,不要再搞了。

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宋徽宗赵佶很高兴。
在他的主持下,议礼局众官员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编成了《五礼新仪》二百二十卷。这是赵宋政权正式颁布的第二部官方礼典。上一部全国推广的礼典,还是宋太祖赵匡胤主持编纂的《开宝通礼》。那时节,北宋建国时日尚浅,诸事纷杂,没有力量对历代礼制做全盘的梳理与考订。所谓《开宝通礼》,不过是在唐代开元礼制的基础上做一点增补与删改。
盛世要有盛世的体面。赵佶觉得《开宝通礼》太粗陋,配不上宋王朝的蒸蒸日上,于是在大观元年(1107年),于尚书省中设立议礼局,专门负责讨论与修改礼制。扼要说来,就是通过考订历史,来确定两件事情:(1)朝廷举办各种活动时,应该在什么地方、穿什么服装、由何人主持、举行何种仪式;(2)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生育成年、婚丧嫁娶等,应该在什么地方、穿什么服装、由何人主持、举行何种仪式。若有议礼局解决不了的争议,须提交给赵佶圣裁。
在反复争议与不断圣裁中,《五礼新仪》的编订工作一搞就是七年。
前代礼制,主要是为了通过各种仪式化活动,来彰显皇权的威严与合法性。《五礼新仪》自然也不例外。赵佶下过一道圣旨,命议礼局采用周礼。内中说: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皆“失先王礼意”,他们的礼制都是错的。今天我大宋要做的是“接千岁之统,乘久安之运”,决不能辜负百余年的繁荣安定,必须将中断了上千年的“先王之礼”重新接续传承起来。赵佶的膨胀心态,于此可见一斑。
宋徽宗像
这种膨胀心态,也见于《五礼新仪》的另一个特点——该礼典首次针对“庶人”,也就是底层百姓,提出了礼仪制度方面的硬性要求。内中有“庶人婚仪”(底层人如何正确举行结婚仪式)、“庶人嫡子冠仪”(底层人如何正确举行嫡子成年仪式)、“庶人庶子冠仪”(底层人如何正确举行庶子成年仪式)、“庶人丧仪”(底层人如何正确举行丧礼)等名目。孔子说过,“礼不下庶人”,因为庶人很穷,没能力按典籍操办礼仪,强迫他们按礼行事,是在逼他们去死。但赵佶觉得,那已是1600多年前的陈词滥调。大观政和时代的大宋国富民强,正是让底层百姓普遍接受礼制教化、提升大宋全民文明水准的好时机。
故此,《五礼新仪》制成之日,赵佶便迫不及待下令,要将之强行推广到大宋的每个角角落落。他希望看到每个大宋百姓都严格遵循《五礼新仪》,来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可惜,大宋百姓的“觉悟”普遍跟不上赵佶。强制推行很快引来了民间的抵制和批评。议礼局官员刘炳上奏建议严惩批评者,赵佶于是下发了御笔手诏:
“礼以定民志,制未立而浮言惑之,妨功忌能,乱化之奸尚未悛革。可依所奏,仍立赏钱一千贯,许人告,以徒三年科罪。”
先解释一下:御笔即赵佶的批示。御笔批示不与朝臣商议,也无须经过任何程序,会直接下发给各级官员去执行。执行不到位、执行不积极者,将以延误时间的长短为据,按“违御笔罪”施以严惩。
赵佶这道御笔大意是:朕搞的《五礼新仪》,有固化百姓价值观的效用,但新礼制还没铺开,便出现很多批评的噪音。这些噪音说明我大宋仍有许多坏了心肠的奸人。所以朕决定批准刘炳的建议,号召百姓互相举报,举报一名诋毁《五礼新仪》者可得赏钱一千贯,被举报者将被拘禁起来强制劳役三年。
举报运动发起后,赵佶还是没有等来自己期望中的效果。于是他又觉得“五礼新仪,州县推行,未臻厥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官僚们不肯卖力。作为应对,他在在官僚集团内部发起了监察运动。赵佶通过御笔命令“诸路监司”,要他们以是否卖力推行《五礼新仪》为考核标准,上报下辖官员的表现,再由朝廷来对这些官员实施赏罚。
受史料限制(笔者所见也有限),我们不知道赵佶搞出来的这场“《五礼新仪》强推运动”究竟折腾了多久、折腾到何种程度。能够知道的是,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府的官员与百姓已经无法继续忍受。这年六月,开封府上奏恳求赵佶偃旗息鼓。内中写道:
“顷命官修礼施之天下,冠婚丧祭莫不有制。俗儒胶古,便于立文,不知达俗。闾阎比户,贫窭细民,无厅寝房牖之制,无阶庭升降之所,礼生教习,责其毕备,少有违犯,遂底于法。至于巫卜媒妁,不敢有行。冠昏丧祭,久不能决。礼欲以齐民,今为害民之本。开封府申请《五礼新仪节要》、并前后指挥、及差礼直官礼生、并教行人公文指挥,可更令(不)施行。”
意思是,朝廷强推的《五礼新仪》,涉及百姓的成年礼、婚礼、丧礼、祭祀礼等方方面面。那些愚蠢的“俗儒”只知固守典籍里的教条,只求如何更方便地形成文件,并不顾及百姓们的现实需要,于是开封百姓全都遭了殃。那些生活在狭窄街巷之中、收入有限的底层百姓,只有一个可供栖身的小破房子。这些房子没有所谓的厅房、寝房之分,也没有台阶、庭院之别。可是,那些负责推行、监督《五礼新仪》的“礼生教习”全然不顾这个现实,只一味责备底层百姓,要他们备齐实施新礼制所需的厅、台阶与庭院。《五礼新仪》规定该在厅里办的事情,决不允许在厅外办;《五礼新仪》规定该在庭院里办的事情,也决不允许在庭院外办。谁要是胆敢违犯,就将谁抓起来绳之以法。于是,现在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百姓们不敢占卜吉日,不敢去请媒人,不敢给孩子举行成年礼,也没法让孩子结婚,没法给死者举办丧礼,没法举办各种祭祀。礼,原本是为百姓提供保障的,如今却成了害民之本。所以,开封府请求变更现行政策,不要再搞了。
开封府的这封陈情奏章,措辞颇为严厉,直斥“《五礼新仪》强推运动”变成了害民政策。这可能是因为,开封城乃天子脚下,是宋徽宗盯得最紧最勤的地方。奏章中称朝廷的“礼生教习”们已被派到了城里的各个角落来监督底层百姓,恰可说明这一点。开封官民受到的压力最大,所以才会有人呈递陈情奏章。
遗憾的是,史料中见不到宋徽宗的批复。最大的可能是没有批复。毕竟,对宋徽宗而言,《五礼新仪》是他极为得意的成就,要他因开封府的一封区区陈情奏章就放弃推行,很难。

本文核心史料来自《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八,“政事一·礼乐上”。
[1]赵佶:《依周吉礼之制御笔手诏》,大观二年八月十九日。
[2]赵佶:《户部尚书礼制局详议官刘炳乞禁浮言御笔手诏》,政和三年十月四日。《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八,“政事一·礼乐上”。
[3]赵佶:《奉行五礼新仪监司因按部考察䖍惰御笔》,政和八年正月二十五日。
[4]《开封府申请五礼新仪节要幷前后指挥更不施行》,宣和元年六月二十五日。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