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如何隔离、救治?家长能否陪护?近日,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
4月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表示,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如果家人不符合陪同条件,且患儿小于7岁,将在公卫中心接受治疗。
上述政策公布后,社会上关于不能让7岁以下儿童离开家长被单独隔离的舆情继续发酵,甚至有一些家长公开表示,愿意自己被感染为阳性以换得陪护孩子的机会。
对此,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惟彦提出了《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在其中,她提出了“婴幼儿照料建议措施”“特需儿童应享受最有利于其生命保障的陪护和隔离措施”“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提高医护/陪护人员比例”“创设儿童友好隔离环境”等建议,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突发事件造成未成年人监护缺失、医护人手不足的工作指引。本文为紧急建议全文。
*题图素材来源于PIXABAY。
关于0-6岁阳性婴幼儿隔离政策的紧急建议
此次疫情爆发,没有打过疫苗的婴幼儿最为脆弱,极易受到病毒的攻击。根据深圳市感染病例中儿童占20%的数据,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相关话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情或共鸣,仍在不断发酵。鉴于此,秉持科学和最有利于儿童(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最重要原则)的原则,中国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惟彦紧急建议如下:
建议一
婴幼儿照料建议措施
当前医护人手不足,难以及时、有效地回应婴幼儿的照料要求,而一周以上分离以及有效陪伴缺失,将给婴幼儿带来心理创伤。
建议:
家长无论阴性或阳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培训、做好防护后,可准许在公卫中心陪护照护7岁以下患儿,尤其是0-3岁婴幼儿。
有志愿经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经验的家长,可自愿报名,成为隔离点在地志愿者,承担协助性工作。
建议二
特需儿童应享受最有利于其生命保障的陪护和隔离措施   
1.如果出现6个月之内的婴儿阳性或母亲阳性,建议母婴不能分离。6个月之内婴儿处于绝对依赖期,这个时期婴儿心理上的创伤可能导致潜在的人格精神疾病,无论这个时期的婴儿和母亲无论谁是阳性都不应该分离,母婴不分离才是治疗的基础条件。
2.心智障碍儿童或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病史的儿童应优先考虑在家隔离。如果必须集中隔离,应该有单独区域,配备相关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同样,应确保家长每天至少一次视频电话可以与患儿交流,视频“见面”。
建议三
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提高医护/陪护人员比例 
1.在隔离点招募有教育、心理学、社会工作经验背景的阳性患者,以及志愿报名的陪护家长,组建临时陪护志愿团,接受隔离点统一管理,协调/协助低龄婴幼儿的沟通、看护、育儿活动等工作,如绘本阅读、运动游戏等。
2.未满周岁含一岁轻症阳性婴儿,每1个婴儿配备一位医护或陪护志愿者。
3.1-3岁轻症阳性幼儿,若有每天至少三小时集体育儿活动的组织开展,可维持目前每4个婴幼儿配备一个医护或陪护志愿者的比例,若无,建议2-3个婴幼儿配备一个医护或陪护志愿者。对于还不会走路说话的患儿,应做到1:1人手配置,保证其语言及运动能力发育不受隔离环境影响滞后。
4.3岁以上患儿配置比例可不变,但需特别关注社交行为较弱的患儿,注意筛查有抑郁症史患儿。可以引入儿童社工协助,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把因隔离给患儿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建议四
创设儿童友好隔离环境
1.如必须隔离,应允许患儿可随身携带自己心爱的玩具、熟悉的盖被、家人的照片等对患儿具有心理安抚作用的物品。
2.隔离点或公卫中心应提供玩具、图书等配套物资,通过财政购买或者联系行业协会、出版社、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开展捐赠募集,按0-3岁,3-6岁,6-12岁,12-15岁,15-18岁不同年龄段配备绘本、图书、毛绒玩具、益智玩具,同时,配套投影仪播放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电视节目、纪录片、电影
3.有条件的,可建立临时儿童游戏活动空间或者游戏角、阅读角
4.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确保每个患儿每天至少与家长有一次视频通话。孩子需要,家长也需要。
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突发事件造成未成年人监护人缺失、医护人手不足的工作指引。同时感谢各位专家和热心人士的参与和建议。
/ END / 
阅读推荐
值班编辑 / 坛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