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核酸检测可以根据防疫的实际需求,通过调节Ct值来调整确诊标准。抗原检测不行。
什么是Ct值?
新冠病毒非常微小,仅约流感病毒的十分之一,想要监测病毒RNA的浓度,就必须多次复制特定基因,放大观测。
每将病毒放大一次就是1单位的Ct值,也就是2的次方倍(以Ct值35为例,就是指2的35次方)。如果确诊者体内病毒RNA浓度很高,进行核酸检测时,只要复制几次就能观测到病毒,此时Ct值数值相对较低,显示传染力较高,例如Ct值21,那就很高,应该还处于传染期内。
相较之下,许多确诊者感染时间较久,体内病毒浓度相当低,在做核酸检测时,就必须重复复制好多次,才能观测到病毒RNA浓度,这个时候Ct值数值就较高了,却也代表传染力低,比如Ct值38,一般认为不具有传播力。
一般来说,确诊者出现症状时,Ct值较低,显示刚被传染,体内病毒浓度较高。在染疫14至20天后,Ct值逐渐变高,如果到了30以上,传染力相当低。
中国解除隔离和出院Ct值40降至35
3月15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通知》,《第九版》调整了解除隔离或出院时核酸检测的标准,把核酸检测Ct值从40降至35,与国际同步。换句话说,今后,当Ct值大于35时,不再算作核酸阳性。
中国有关研究显示,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样本中未能分离出病毒,密切接触者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
在奥密克戎疫情之前,把Ct值范围设置得高一些,检测到的阳性感染者就会越多,能够筛出更多的感染者,可以更大范围和更快地阻断疫情。但是,在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情况下,这一手段已经不合适。
中国一般核酸检测的确诊CT值设在40,而许多国家则设为35。前者是后者的32倍。
例如,一个从加拿大出发的旅客,在加拿大以CT值35做行前检测,结果是阴性;入境中国之后,做入境检测,但中国执行的是CT值40,他说不定显示阳性,确诊。
《第九版》只提到核酸检测Ct35作为解除隔离或出院的标准;似乎没提到入境检测的核酸检测Ct标准是否也作同等调整。

张文宏:确诊Ct值从40变成35是一个重大调整


中国调整确诊Ct值后,张文宏在第125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很多人说Ct值,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Ct,以为到医院拍个CT。Ct值原则上扩增的阈值。什么意思?病毒量到底低到多少才被认为是有风险的?按照现在标准,核酸量非常少,病毒量非常少,根本检测不出来。通过核酸扩增技术拼命扩增,才能测出来。新冠疫情刚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基于对这次防疫整体的要求定为40。有没有可能更低?我们边抗疫边研究,全球也都在探索。”
张文宏说,“通过研究发现,当Ct值阈值调到30倍扩增时基本传染性已经很低了,调到很低时还要保证充分冗余度。继续调高到35时,全球科学家和中国自己的研究大家全部认可。这次下调是一个重大调整,意味着一到35,大家只要在医院住7天、10天。但是如果要等待35-40这一段,有些人可能就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问题是几个月在医院里住着,在救治上毫无意义,如果不具备传染性再把他关在医院里也是极不合理的。科学是有责任把Ct值做到非常合理的位置。这次调低,我们可以保证患者不会有这么长时间住院,所有人在医院待的时间会大大缩短。最关键的一点,这个值到了35的水平之后,我们就不再要求你在隔离酒店隔离2周再让你回家,你可以直接居家观察了。”
张文宏主任说,做出这样一个重大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认为这是我们在智慧抗疫方面走出非常重要的一步。
(图源:张文宏医生微博)
确诊或康复者的Ct值
有研究团队发现,在病愈之后,人体仍会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内,间歇性排出呼吸道粘膜细胞,这些细胞含有冠病病毒核糖核酸RNA碎片,有时会被RT-PCR测出,因而出现“反复无常”的结果。
如果这类“复阳“病患的CT值高,加上样本无法培养出病毒、体内有抗体,那么,所检测到的样本就是死病毒碎片,不具有传染力。
研究团队研究了本地几十个“疑似二度感染”的病患,发现所有复阳检测的循环阈值(CT值)都高于30甚至35,显示他们体内已无活病毒。
这也意味着,初愈者虽然可能仍在脱落病毒碎片,但不会对社区构成显著公共卫生风险。
研究团队也指出,二度感染冠病情况尽管相对罕见,仍有可能发生。
这个研究结果发表在新加坡医学专科学院的医学期刊《Annals》第50期,2021年2月出版。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LCY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