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
8
·
线··
周励:“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

——探究米开朗基罗与叶企孙的苦恋世界

作者:周励

美籍华人作家,1985年赴纽约州立大学自费研读MBA,1987年经商。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发行160万册,获“十月”文学奖。2006年出版《曼哈顿情商》,2020年出版《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再度引发热潮。
01
(一)忧思如落花
面对着蔚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节,色彩斑斓的海滨空气却如此凝重,海面上看不见一只海鸥,沙滩也渺无人影。我,担忧着故乡上海每天超过2万奥米克戎疫情, 惊骇着媒体传来远方的野蛮杀戮;唯有阅读和歌剧,能给沉重不安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在夜不成寐之时,又看到一条令人心碎的消息:上海大众乐团(沈传薪团长、指挥)陈顺平小提琴手,因急性腹痛(估计是急性胰腺炎)叫了120,但送了两家医院都拒之门外,不給看病,经过一夜的痛苦煎熬,绝望至极,清晨留下遗书从顶楼跳下去自杀身亡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未料想一场腹痛竟要了他的命,4月8日刚过71岁生日就与世长辞了!
虽然在三亚,但心系故乡上海,我妹妹儿子善良无私自告奋勇当志愿者团长,每天不分昼夜团购搬运服务小区居民,人都消瘦了,令人感动心痛。日前我应上海市人大代表的邀请,给人大和市政府领导提了七点建议,其中要求市长必须亲自参加每日疫情发布会、一切救护治疗手术血透门急诊必须立即恢复正常,专门组织孤老救援小组。统计次生灾害,究其原因,每周发布,引以为戒。征集各小区团长先进事迹,在报刊陆续发表。
海上升明月,波涛卷碎银。赫然,视频里听到一首熟悉的咏叹调,它与我遥远的青春岁月有关!
“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
我感到你轻轻的爱抚
我体验到那美妙的爱情,
可是啊,
  春风后是狂风暴雨的折磨
既然这样,
春风啊,你为何把我唤醒……
我的痛苦生命已到尽头,
亲爱的,你见过我美好的青春,
你在旷野苦苦寻觅,
明天,你却再也摸不到我那远逝的踪影……"
这是我极喜爱的法国作曲家马斯奈歌剧《维特》中的著名咏叹调《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马斯奈的音乐有一种魔力,让你沉浸于片刻的遐思与幻想中,和他著名的《泰伊思冥想曲》一样带着法国式的、纤美而悠长的哀婉旋律。
忧思如落花
此情可问天
马斯奈根据歌德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编的法语歌剧《维特》首演于130年前的1892年。英俊少年维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处于社会底层却有远大理想,他热爱大自然,向往自由平等, 魂牵梦绕着美妙爱情。圣诞前夜,他对深爱的夏绿蒂唱完这首《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咏叹调后,禁不住热泪盈眶,夏绿蒂也泪眼婆娑,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炽热的感情,把夏绿蒂拥入怀中,正想给心爱的女人他的初吻时,已婚的夏绿蒂理智战胜了激情,从他的双臂中挣脱出来,请求他离开。维特伤心的大叫“而今只有死路一条”狂奔而去。
夏绿蒂随后慌张地奔向维特房间,然而晚了一步,维特已开枪自杀,倒在血泊中,他请求不要惊动别人,向夏绿蒂静静的倾诉对她的爱,奄奄一息的维特讲述为了她的名节一直压抑着这份爱,他只希望得到临死前的一吻,然后葬在偏僻的山谷,他盼望夏绿蒂会去秘密的造访,用热泪祝福死去的他——远处飘来了圣诞节的歌声,维特满怀少年深情死在心爱的人的怀中……
1774年,年仅25岁的歌德根据真实故事写了这部名著,他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享盛誉的作家,据说青年时代的拿破仑看了七次《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的命运触碰了他心底最柔软处,并伴随着他的戎马生涯的一生。这本书是我北大荒时代青春岁月最喜爱的经典书籍之一,令我对遥不可及爱情充满了幻想。
1955年,意大利著名男高音莫纳科;在西方歌剧史唯一可与“一代歌王”卡鲁索媲美的“黄金小号”演唱了这部歌剧并拍成我手中的黑白影片,他英俊高挺的外形和充满张力的宽厚嗓音当即轰动全球!你想得到吗?莫纳科居然和我的老友罗魏有着令人感动的师生关系!罗魏,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在八十年代的得意门生、不到三十岁的他曾在意大利国际舞台演唱《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竟然兼具卡鲁索和莫纳科的风采, 轰动全场,一举获得意大利国际维尔第声乐比赛银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西方古典歌剧的金字塔尖获得此项奖杯!意大利留学三年回国, 罗魏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收下了赤着脚从四川大山里来的农村学生廖昌永,用不到两年时间将他从全校最差生培育为名列第一的优等生,从而改变了廖昌永的一生的命运(如今廖昌永是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1985年春天,34岁的我在赴美自费留学前夕,采访了俊朗阳光,纯洁真挚的罗魏,我因为曾在上海市少年宫合唱队度过金色童年,这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语言。那年5月份《文汇月刊》刊登了我采访罗魏的报告文学《心儿在歌唱》,获得广泛好评,我们的友情更深了。
亲爱的读者, 请与我一起静下心来,欣赏一下人类艺术宫殿的瑰宝《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莫纳科演唱, 1955年)、莫纳科的中国得意门生罗魏演唱的《偷洒一滴泪》(1984年),以及他们师生俩共同的偶像卡鲁索的《偷洒一滴泪》(1907年),你会发现这三位美声学派代表的情感,色调,气息与呼吸的奥妙变化是何等相似!
行文至此, 心中感谢这三位了不起的男高音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的精神慰藉!而维特之死, 比起我下面谈到的另一种感情与死亡,似乎也有着某种悲剧关联, 为今天带来深邃哀叹与严肃反思。
歌德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封面,译者杨武能
作者周励和文友胡德才(左一)、卢新华、梁燕丽、钱虹(右一)在法兰克福歌德故居留言。
本文作者周励在法兰克福歌德故居留影
歌剧《维特》作者、法国作曲家马斯奈肖像
著名男高音罗魏和恩师莫纳科在意大利合影
1955年莫纳科演唱《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黑白影片
1907年卡鲁索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偷洒一滴泪》歌剧《爱情甘露》选段)

【留美学子】有关罗魏文章:

国际大赛: 别人轿车宾馆 他一介寒儒却赢了

02
(二)此情可问天
1992年, 我和我美籍德裔的丈夫麦克博士在旅行中认识了一位曼哈顿上东城的美国律师理查德, 他的祖先曾参与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在旅途中我们时常交谈, 我想把这位依然单身的金发律师介绍给我的女友, 他闪着蓝眼睛坦率地对我讲:“很抱歉,我对女孩子不感兴趣, 我是 Gay(同性恋)。”
我很好奇地问:“同性恋是天生的吗?”
“我家四个男孩, 两个是Gay, 两个直男,我认为是天生的。这很遗憾, 因为我将一辈子不会有自己的孩子, 但是我无法改变我的遗传基因。”
我问:“男人爱男人也会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的激情吗? ”理查德;这位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律师沉默了一下回答:“当然一样, 也许更加激烈。
这是我第一次与同性恋男士近距离地接触谈心。他聪慧幽默, 大家都喜欢他,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影响人类文化历史的同性恋伟人有苏格拉底、牛顿、米开朗基罗、柴可夫斯基、图灵等数不胜数, 今天人们已经能坦然看待,然而直至上世纪40年代,这是要判处死罪的。图灵吞咽至死的那只毒苹果, 现在成了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LOGO,乔布斯以此表达对图灵这位“计算机科学之父”的悼念与崇敬。
现在, 我要谈在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生在清华大学一对浓情师生之间的另外一只毒苹果,我幻想他们两人的名字——上海英杰叶企孙和熊大缜,也能够成为清华大学的LOGO,让世世代代的清华学子和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如同拿破仑看了七遍《少年维特的烦恼》、卡鲁索唱了十年《春风, 你为何将我唤醒》一样——此情可问天, 让这样具有歌剧特质的人间悲剧永不重演!
人类心灵最深处最私密的爱情, 往往喜用诗歌表达。本文还将探究米开朗基罗写给他心中男神的十四行诗以及他的苦恋, 但是,让我们先来回顾被世人忘却的这段极为深情痛苦的白话诗,这是叶企孙先生——中国物理学界一代宗师和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他1938年在赴香港的海轮上思念熊大缜所作的长诗,而他心心念念的学生熊大缜,在1939年遭人诬陷含冤惨死。
他本人在文革中因熊大缜冤案累遭批斗毒打,最后变成疯子, 沦为乞丐,在清华园沿街乞讨, 有人拍下了他乞讨时的照片,对比他在哈佛大学读物理学博士的风采, 真是感慨十年文革浩劫“把人变成鬼”!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办人叶企孙
叶企孙:一生未娶,培养出79位院士,晚年却被赶出清华,孤泪离世。
二弹一星功勋学生为恩师雕像揭幕
1932年,法国物理学家郎万之访华期间合影(前排左一为吴有训、左三为郎万之、左四为梅贻琦、左五为叶企孙、左六为严济慈,第二排左二为周培源)

叶企孙的爱徒、清华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冀中抗日根据地供给部部长熊大缜
03
(三)叶企孙与熊大缜
耳畔回响着大海的浪涛声,我又一遍阅读叶企孙怀念熊大缜的长诗:
匡庐钟灵秀,望族生豪俊。吾入清华年,君生黄浦滨。
孰知廿载后,方结鱼水缘。相善已六载,亲密如骨肉。
喜君貌英俊,心正言爽直。急公好行义,待人以赤诚。
每逢吾有过,君必直言规。有过吾不改,感君不遗弃。
至今思吾过,有时涕泪垂。
回溯六年事,脑中印象深。初只讲堂逢,继以燕居聚。
待君毕业后,同居北院中。春秋休假日,相偕游名胜。
暑季更同乐,名山或海滨。君有壮健躯,尤善足网球。
才艺佩多能,演剧与摄影。戏台饰丑角,采声时不绝。
西山诸远峰,赤外照无遗。师生千五百,无人不识君。
塘沽协定后,相偕游浙鲁。孰知五年内,国难日日深。
芦 沟事变起,避难到津沽。
吾病医院中,获愈幸有君。同居又半载,国土更日蹙。
逃责非丈夫,积忿气难抑。一朝君奋起,从军易水东。
壮志规收复,创业万难中。从君有志士,熙维与琳风。
吾弱无能为,津沽勉相助。倏忽已半载,成绩渐显露。
本应续助君,聊以慰私衷。但念西南业,诸友亦望殷
遂定暂分道,乘舟向南行。
良朋设宴饯,好友江干送。外表虽如常,内心感忡忡。
此行迥异昔,身行心仍留。舟中虽安适,心乱难言状。
时艰戒言语,孤行更寂寥。终日何所思,思在易沧间。
叶企孙对爱徒熊大缜的深情思念浸润于字里行间:“吾入清华年,君生黄浦滨——孰知廿载后,方结鱼水缘。相善已六载,亲密如骨肉。舟中虽安适,心乱难言状。” 尽管熊大缜已有未婚妻,而且极可能他们师生之间并没有肉体关系,这使得一生从未结婚, 只爱一人的叶企孙的苦恋更令人感慨唏嘘!
众所周知,北大以“文科”见长,清华以“理科”见长。如今叶企孙的铜像竖立在清华园物理楼,年青学生们做梦都不会想到他曾沦落为乞丐,沿街乞讨!
他的学生家喻户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杨政宁、“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氢弹之父”彭桓武、“力学之父”钱伟长、以及“光学之父”王大珩、中国核物理奠基人王淦昌等,"两弹一星"功臣中的23位功勋科学家,有19位是叶企孙的弟子!
让我们重温他不幸的一生与爱情幻想的破灭。
1898年7月16日,当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正密锣紧鼓地进行时,叶企孙诞生在上海书香门第,属于上海名门。由于天资聪颖,他13岁便考入了清华学堂,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
20岁,考取了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布里奇曼。
23岁时,他和导师通过多次实验,合作测量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普朗克常数h值,得到欧美科学界的公认与激赏。
25岁,叶企孙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27岁,在其他留学生功成名就,结婚生子的时候,他秉持着“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的理念,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自己满目疮痍的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以一己之力,开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为中国培育出了第一批物理学精英。1945年,叶企孙出任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他不仅是清华的首任物理系主任,还是清华大学理学院的首任院长,他在清华大学创办的理学院包括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地学6个系,他一共培养了72名院士!
清华大学校园, 作者的妹妹是清华自动化系的毕业生,2021年校庆110周年曾捐款母校表达感恩之情。
清华大学师资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看都是奢华的顶级配置。梁启超、王国维、梅贻琦都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在清华众英贤中,叶企孙就是一位“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的海派绅士。
如此高洁的叶企孙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依然没有躲过残害。而理由竟然是“为奸细熊大缜伸冤”!
叶企孙为了自己的爱徒一直在奔走呼告,可是谁能想到这成为了打压叶先生的借口。叶先生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培育弟子,哪能想到在晚年的时候竟然连番入狱,遭受了毒打、刑讯等残酷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打压,当年那位芝兰玉树的叶先生最后沦为疯子与乞丐。
蓬头垢面的叶先生对着学生乞讨时,总是说:给我一点就可以,其余的你们买过冬的衣服。晚年的叶企孙先生因遭迫害而精神崩溃满身污垢,但在清华人心中他永远是那位芝兰玉树的君子。
号称“数学大师”的华罗庚说:“我一生得他爱护无尽。”
诺贝尔获奖者李政道说:没有叶企孙的关心和爱护,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叶企孙觉得李政道是物理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1946年,他推荐还在读大二的李政道去美国读博。这在学院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人质问叶企孙:“一个大二学生何德何能获得读博的资格?“
无论外界如何议论,叶企孙仍坚持自己的决定。
民国期间,夜半时分,万分寂寞的叶企孙回想冤死的爱徒熊大缜,时常暗自流泪。他万没有想到更悲惨的结局在等待着自己。
1971年,杨振宁回国时,时值动乱时期,叶企孙已经疯了,师生2人无法相  见。而此时,叶企孙心爱的学生熊大缜已经被害32年。
最近, 央视以《理想照耀中国:烈性》播放了熊大缜抗战时期在冀中军区研发炸药、如何获得恩师叶企孙帮助的感人事迹,上海电视台《大师》也播放了叶企孙先生“大师背后的大师”的平生介绍,1986年,熊大缜冤案平反;1987年,《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以示恢复叶企孙的名誉。
熊大缜(1913年—1939年),又名熊大正,出生上海名门望族,1931年由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第二年入物理系,为该系第七级毕业生,曾与著名科学家汪德熙、钱伟长、彭桓武、林家翘等为中学或大学同班同学。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兼任清华理科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助手,参与南迁和组建西南联大工作。
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清华求学期间的熊大缜,中等身材,相貌英俊,豪爽大气,聪明能干,且多才多艺,不但学习成绩优异,也酷爱文体活动。
1938年4月,熊大缜放弃赴德留学的机会,推迟婚期,参加八路军,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技术研究社社长,领导研制烈性炸药、地雷和无线电设备,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地雷战”的幕后英雄,被誉为抗日“军工大王”。
熊大缜到达冀中军区后改名熊大正,全身心投入炸药研发,很快解决了炸弹原料,远近程威力等问题,引发敌后“地雷战”风起云涌,熊大缜深得司令员吕正操赏识,仅三个月后,便被任命为供给部部长和炸药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整个根据地的物资工作。在叶企孙的帮助下,熊大缜还聚集起一百多名清华北平大学生,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就在这抗战的紧要时期,延安的除奸运动扩展到冀中,冀中军区也成立了除奸部,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被当成国民党的“内奸”除掉!
04
(四)大祸从天降,邪妒摧英杰
1939年1月,时任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的鹿钟麟派一个考察团到冀中,有个叫方平的共青团员到了供给部,供给部部长熊大缜见方平是读书人,试着用英语与之交谈,双方一下子交流顺畅起来,越聊越投机。这让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在一旁听不懂,又气又恼,将这事当成特务嫌疑上报了。
这个王文波, 1912年7月生于河北农村, 比熊大缜大一岁,1929年入党,解放后担任商业部副部长,199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比他的“对手”熊大缜多活了近60年。
就是此人,千方百计阻挠熊大缜案的平反,有关人士推断, 当年,这位自以为更有资格的共产党泥腿子干部,对吕正操司令员重用业绩大,人气旺、人品高的清华英杰熊大缜,满怀这嫉妒不满,乘着锄奸运动赶紧背地诬告,以清除其仕途障碍,就这样将年方25岁纯洁无辜的熊大缜推向万死不劫之深渊!
以下是80年代,受吕正操司令员委托参与平反熊大缜案的老干部王林回忆, 可见即使在抗日战争自己的队伍里,人心居然可以如此险恶!
1984年4月5日
上午到吕正操同志家。他说去冬到上海找到熊大缜(正)的兄弟。此人是上海市委的常委。他写的情况,与孙鲁老同学写的一样。
4月20日谷雨
为熊大缜(熊大正)平反昭雪事,替吕正操同志起了申请草。
但最大阻力还是一位当事人王文波,熊大缜任供给部部长时,他任政委(后曾任商业部副部长),他的证言十分关键。
看完材料,王林的火就来了,不顾情面地当面指责王文波,场面十分尴尬。据冉淮舟讲,王林当时气的直用拐杖敲打地板,他们都甚为吃惊。
王林日记:
5月13日星期日
王文波同志以当年供给部政委的身份,为熊大缜(熊大正)案件写了书面材料。我看了看,当面质问他:“从你写的材料看来,熊大正仍然是当时用逼供信逼出来的罪状:汉奸兼国特。”他哼哼唧唧不肯明白说出自己的观点,因而推托不是这意思。
我指着他写的材料问:“炸药研究所,为冀中军队研制了大量军用炸药,有的,如门本忠(清华大学毕业)在白洋淀牺牲得非常英勇,其他成员如汪德熙同志至今仍任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可以说这个研究所的成员,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三十多年,没有一个出问题的,而且都有贡献。”可是王文波政委写的材料,仍然用含沙射影的口气说得这个研究所十分可疑,并说他们有秘密电台。
这种人就用这种手段,一直升官!
我当面戳穿了他的用意,王文波为了掩盖自己当年诬告的可耻行径, 千方百计试图巩固当年错误的肃反扩大化的恶果。
从王文波家里出来,王林的气仍未消,用拐杖戳着地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屁股后面冒烟吗!(指部级干部配给小汽车)!
熊案里居然还写道:是叶企孙详细介绍了熊大缜参与了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叶企孙一生只刻苦钻研学术研究,从不顾及政冶,怎么可能介绍心爱的学生参与国民党特务组织呢? 或许也是王文波诬告的吧?
熊大缜死亡之谜变成覆盆之冤,因历史悠久和遭受了一些位高权重者如王文波的重重阻碍久久拖延。但熊大缜的家人、师友、国内外很多清华人却一直耿耿于怀,块垒填膺,钱伟长老先生数次吁请,吕正操大将以八旬大龄,犹且忘不掉,发文写信给河北省委要求要为熊大缜平反昭雪。终于,1986年10月,河北省委依据证据调查总算做出了《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议》。这时距熊大缜遇害己经半世纪,“文革”完毕也已整整的十年!
历史悲剧回到1939年春天,国共关系急剧恶化,冀中军区锄奸部怀疑军区内部有一个庞大的中统特务组织,供给部是它的大本营,技研所则是它的活动中心,熊大缜无疑是首要“奸细特务”。以王文波为首,抓捕了熊大缜等技研所全部技术员。接着又把机关中平津来的所有知识分子全部抓了起来。总共有100多人,搞出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特务汉奸案。冀中抗日根据地一下子抓了这么多知识分子,远在延安的党中央震惊了,党中央派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到冀中多次复审。复审最后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化应予纠正。除熊大缜尚需进一步审查外,其余人员全部释放。
为何供应部部长熊大缜不得释放?可以想见这是供应部政委王文波在背后继续诬告搞鬼。可以说, 熊大缜之死,王文波手里是沾满鲜血的!
熊大缜生命的最后时刻, 又跳出来一个与王文波异曲同工的刽子手之歌!
1939年7月,释放的伙伴们让熊大缜感到安慰,但莫须有的奸细罪名令熊大缜更愤怒不已。在军区机关转移途中,负责押送他的战士史建勋对他进行辱骂,性情刚烈的熊大缜与其争执,史建勋被激怒了,竟然私自决定枪毙熊大缜。
在刽子手举枪的片刻,熊大缜喊了暂停。
仿佛他站在大学的足球场上,虽然饱经折磨,依然健美纯洁,目光深邃悲愤。阳光下的他如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他没有求饶,也没有畏惧,他对刽子手史建勋大声说:“ 八路军兄弟,你误解了,我不是奸细,正如我的伙伴们都不是奸细都被释放了一样,我们来到冀中只为了一个目的:抗日。现在你手里有枪,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但我有一个要求,请用石头砸死我。作为军区供应部部长, 我深知在敌后制造弹药是多么不易。你可以省下一粒子弹去打日本鬼子!”
史建勋一时愣住了,但他立即想起锄奸批斗会上王文波政委对这位清华大学白净公子的严厉批判和竭力申讨,似乎这位年轻部长“军工王子”比日本人还要坏。
史建勋的目光离开了枪星瞄准器,落在熊大缜的脸上,静静地看了一会,然后慢慢地放下枪,转身真的从附近找来一块大石头,命令熊大缜转过身去, 然后对着他雪白颈项黑发飘逸的后脑勺猛然砸了下去……
熊大缜年轻美丽的生命倒在血泊中。这一年,他才26岁。
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
噩耗传来,叶企孙万分悲痛,但国家还处于危难之中,他只能强忍心中的伤悲,继续支援抗日队伍。但他也从未忘记为自己蒙冤而死的学生奔走申冤。
文革中,叶企孙因熊大缜案被污蔑为“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屡屡揪斗,在殴打和辱骂中,昔日儒雅恬静的名教授,腰弯成了90度。
在病痛和羞辱之中,叶企孙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1977年,当他去世的时候,所有的报纸都禁止登报纪念。
天下桃李,悉出公门。叶先生却落了个如此下场。
当年的清华园,留下了他一生的心血,留下了他对熊大缜的纯洁的爱恋。据说他临终之前一直喃喃自语:“回清华,回清华……”
“喜君貌英俊,心正言爽直。急公好行义,待人以赤诚。”
叶企孙怀念熊大缜的诗歌余音绕梁,这是中国历史舞台比《奥赛罗》《维特》《托斯卡》更凄凉动人的真实悲剧!我幻想, 如果在清华大学叶企孙的雕像边上, 再放上一座抗日地雷战“军工大王”熊大缜的雕像, 让他们师生相依相守在美丽的清华园,让世世代代的人们铭记他们这段历史,那该多有意义!
05
(五)“爱已窃走我全部力量”
——走进米开朗基罗的感情世界
“即使最轻快的幻想
也无法想出另一种形状的灵与肉
去匹敌你的美丽
在我曾经受伤,而如今被幻想庇护的心里
如果与你分离,我将坠入深渊
爱已窃走我全部力量
但爱将用它的手拭去我的泪水
向我许诺欢乐终将到来
我付出的代价,必会有所回报 ”
——米开朗基罗致年轻贵族托马索·卡瓦列里十四行诗
“请告诉我,仁慈的爱情,
如果我的眼睛直视
那张我爱慕的美丽脸庞,
它会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中吗?
如果一个人有着青春的爱情,高尚的奉献,
命运会让两颗心和谐相处;
如果一颗心悲哀,那么另一颗心也会悲伤;
如果一颗心被煎熬,那么另一颗心将会被撕裂,
如果两个人相爱,将会忘记自己,
甜蜜互相缠绕,充满幸福。
我会在悲痛与颓废中度过漫长岁月;
爱情的火焰在生命的半路中燃烧,
那是你,在我年老时,让我又一次感到年轻。"
——米开朗基罗致年轻贵族年托马索·卡瓦列里十四行诗
"有时候希望会像风一样快乐飞舞,
带着我燃烧的热情飞到天空。
如果上帝眼中每个爱情都有罪,
那上帝创造世界的终点会在哪儿?
美丽的面孔终将衰老死去,
但一颗磨炼过的心中依然拥有甜蜜的希望。
这些都是上天的馈赠。"
——米开朗基罗致贵族青年托马索·卡瓦列里十四行诗
年轻贵族托马索·卡瓦列里,米开朗基罗的恋人,当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才发现这段恋情如清风明月般纯洁,又如地狱恋火般痛苦!2018年冬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策展人卡门·芭班奇博士带我走进了米开朗基罗的内心世界!
卡门·芭班奇(Carmen C. Bambach)女士是世界著名的研究文艺复兴艺术的专家。她拥有耶鲁大学艺术史本科、研究生及博士学位,自1995年起担任大都会美术馆策展人,其著论包括“重新发现达芬奇”、“达芬奇:绘画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及其未完成的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与绘画“等。
卡门·芭班奇女士精心准备了八年,大都会博物馆的“米开朗基罗:神圣的匠人暨设计师(Michelangelo: Divine Craftsman and Designer)”的展览,是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米开朗基罗素描展,包含从梵蒂冈博物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收藏等逾五十家机构借展的一批重器。
卡门·芭班奇对《纽约时报》说,本次展览的目的是呈现米开朗基罗作为艺术家如何进行思考、如何形成他绘画和雕塑作品中形象的概念,以一种近距离、亲密的方式来进行他的人生成就与感情世界的叙事。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和耶鲁大学高级讲师、著名作家苏炜回顾了2018年2月我们一起观看米开朗基罗展的激动心情,“真是岁月如梭! 好像还是昨天的纽约故事,现在都成了珍贵的岁月记忆了!”苏炜感叹道。
那天一早, 苏炜和夫人冒着细雨特地从耶鲁赶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我们都是从少年时代通过书籍迷恋米开朗基罗,更何况这位蜚声欧美的策展人也出自耶鲁大学!
纽约大展共展出了200件展品,包括米开朗基罗的133幅手稿(含14行诗的诗稿原件)、一批早期绘画、3件大理石雕塑、以及大师为彼得大教堂拱顶设计的木质模型观赏这个数百年前的原始拱顶模型,我不由兴奋地回想起2012年和我妹妹一起攀登300个旋转石头台阶,终于满头大汗登上了这圣彼得大教堂最高处的拱顶!
那是个美丽的黄昏,站在小露台俯瞰着罗马的壮丽景色,令人充满静谧与感恩,我们开心地与负责保安的意大利警察合影(万没想到,第二天我和妹妹遭遇了震惊全球的歌诗达号豪华邮轮撞礁沉船事故, 32人死亡,船长斯凯蒂诺判16年监禁,我和妹妹惊险逃出,捡回一命)!
离开小露台后,我在返回途中忽然发现米开朗基罗的半身铜像竖立在穹顶下方的小广场中央,我用手指着,激动地对妹妹讲:“这里的一切都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可惜他生前没有看到完工!是他的年轻情人托马索·卡瓦列里监督完工的!米开朗基罗一辈子服务了九位教皇, 却时常在逃跑和被追赶的苦路上!”
古老展品: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殿拱顶设计的木质模型 
纽约大展:按1:4等比例复刻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
 《利比亚女先知的习作》
大理石雕塑《大卫•阿波罗》
作者周励与苏炜夫妇在大都会博物馆
作者周励和妹妹攀登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拱顶
我去过六次梵蒂冈,最迷恋西斯廷小教室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以及他的《大卫》《圣母怜子》《摩西》大理石雕像。我听说这次米开朗基罗大展的策展人专门开辟了一小专栏,展示这位大师的爱情世界。那天。在陪苏炜夫妇观看了大部分重头展品,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后,我特地去询问了一位带胸牌的博物馆女工作人员, 请她帮我寻找一个人:托马索·卡瓦列里!
最美妙的奇遇来了!这位金发碧眼,气质高雅的女士正是卡门· 芭班奇博
士,《纽约时报》曾整版介绍她花费八年策划此展,而我这时仅把她当作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她也把我当作一名普通的华裔游客( 在美国生活30多年,我遇到无数芭班奇这样善良真挚的美国人, 也重未感受到种族歧视)! 她和颜悦色地对我讲:”你对托马索·卡瓦列里感兴趣,这很好,请跟我来。”于是, 穿过这熙熙攘攘的大厅,卡门·芭班奇博士——她带我走进了米开朗基罗的感情世界!
这位米开朗基罗特展策展人、被誉为“这个伟大展览的灵魂人物”Dr. Carmen Bambach女士,她是专家,更是善良的典范。她带我穿过重重人群,来到我所询问的米开朗基罗在情人节赠给密友卡瓦列里的藏品前,热情地、滔滔不绝给我讲解,结束后我感动地拥抱她,感谢她,我以为她是我如此熟悉、如此热爱的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这时她对我讲:“我很高兴为你讲解,你的眼光不同寻常,顺便讲一下,我就是策展人Curator 巴班奇”!这让我颇为惊喜,这位为此展准备了八年的国际专家,奔走八个国家五十个机构,包括向温莎古堡英国女王借私人藏品,筹划有史以来最大的米开朗基罗展~巴班奇女士, 竟然如此敬业,热情洋溢,平易近人,在她善良睿智的微笑里,旷世奇才米开朗基罗复活了!我和她一起合影留念。这时展览即将关门,苏炜夫妇已经离开了博物馆,我真希望他们也在这里!
米开朗基罗特展策展人 Dr. Carmen Bambach芭班奇女士
芭班奇女士为作者周励讲解后合影
行笔于此, 我仍然沉浸在特展的激动氛围里。“英雄柔情” ,《纽约时报》刊登,策展人巴班奇女士对我私人讲解:中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曾经创作了一系列的“神圣人头”画像赠送给年轻贵族格拉多·佩里尼,安德烈和托马索·卡瓦列里作为礼物,他对这些年轻人都曾有过好感。他在为安德烈创作的炭笔肖像中把这位比他小37岁的青年描绘成一个双唇饱满、眼神迷离的梦中情人的形象,让人不禁立足观赏。他送给卡瓦列里作为情人节礼物的几幅素描则充满了情欲和神秘感。
无论他与卡瓦列里之间感情究竟是何种性质,两人最终成为了一生的挚友。1564年,当89岁的米开朗基罗在罗马去世时,卡瓦列里在画家临终前一直陪伴在其左右!
芭班奇女士指着标志着大师感情世界的珍贵展品对我说:米开朗基罗细心教授贵族青年卡瓦列里学习素描, 并在情人节赠送给他素描与雕塑《被宙斯的翅翼举起的甘尼米》《提提厄斯》和《被劫持的伽倪莫德斯》,这是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少年伽倪莫德斯生的美貌,宙斯被他美貌吸引后化作一只鹰将他掠去天宫做男宠,这幅画隐喻着米开朗琪罗对卡瓦列里强烈的欲望。”
这些展品很多是全球首次展出
米开朗基罗在情人节赠送给心上人卡瓦列里的雕塑和素描
米开朗基罗为安德烈创作的炭笔肖像
米开朗基罗在绘制《创世纪》时亲笔书写的十四行诗
“我们刚刚回到家“,苏炜收到我激动的微信后,写道:“哇! 这位策展人Curator是这个伟大展览的灵魂人物! 我也为她对你的细心讲解感动! 博物馆展前音乐会开场时,指挥特地把巴班奇女士介绍给大家, 全场掌声雷动持续好几分钟。她说: 此一刻, 米开朗基罗是纽约的摇滚明星! 他带动起整个纽约和世界的全新的流行! 显然她对自己策展的空前成功很为骄傲。”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工作狂,更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一生里曾为九个教皇工作,其间他与教皇的纷争不断,常常是逃跑了又被教皇追赶回来。61岁时被当时的教皇召回,接下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壁画工作,近500平方米的弧面和343个人物的工作量但米开朗基罗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花了四年零五个月,日日仰着头举着胳膊作画,以至于完成画作之后,他差点儿因长期扭曲的姿势变成残废,湿漉漉的颜料滴进眼睛里,让他几近失明。从未画过湿壁画的米开朗基罗,硬是完成了这幅恢弘杰作。然而,在大师过人的才华背后,隐藏的却是不被世人接纳和抚慰的灵魂与“丑陋的外貌”,因年轻时受人欺负,米开朗基罗被人一个老拳打碎了鼻梁, 导致终身破相。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央大廊全部被用来陈列《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了,我看到他手写的一首十四行诗的页脚,米开朗基罗给自己画了一幅漫画,可以看到他倚在脚手架上,正对着天花板,以一人之力坚持不懈地进行着这项浩大的工程。
“这无休无止的苦差事
我躺在脚手架上,
已让我累得患上甲状腺肿大
我的画刷每时每刻都在我眼前
而颜料总是滴在我的脸上,
变成了一块色彩斑斓的罩布。”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盛赞米开朗基罗的伟大与扭曲人生的痛苦:
“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
将苦难与欲望凝聚为诗句,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了343首诗与诗歌片断,体裁大多为十四行诗和抒情长诗,时常有类似这样至今读来催人泪下的诗句:
“只有我依然在黄昏里燃烧
太阳已经被剥夺了它在世界的光亮
其他人带走他们的乐趣
而我酸楚,
在地上匍匐,哀叹和哭泣。”
1532年秋天23岁的卡瓦列里和米开朗琪罗在圣安杰洛相遇。风度潇洒惊为天人的卡瓦列里让米开朗基罗怦然心动,他给卡瓦列里写信表达着对他的赞美和喜爱,从此一种“单恋性质的”狂恋开始了。但那个年代同性恋是不被社会允许的。其实从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他对男性人体美的偏爱,就连女性雕塑都拥有男性健硕的肌肉。他如痴如狂地沉溺在爱的幻想中,终生未娶的他被人猜测89岁保持着童贞去世,他曾坦言:“艺术就是我的妻子”。卡瓦列里的第一封回信写道:“我收到你的来信,使我十分快慰……我确信你对我的感情……我请你在我可以为你效劳的时候趋势我,我永远为你驱使。” 他对米大师的忠诚,直到他死去都一直陪伴在身边,并且在场送终。在米开朗琪罗死后是他依照着米开朗基罗的意愿监督遗留工程包括大教堂拱顶的实施。
老米在苦恋之路孤独哭泣,他的诗里写道“我哭、我燃烧、我折磨自己,我的心痛死了……也许您是为了试探我,或是为了在我心中燃起一团更猛烈的火焰……”这位年长的拥有极高艺术成就的人,终于遇见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或许压抑了半个世纪的情感在此刻全部倾泻于这位美少年。但每次卡瓦列里的回信都用着很尊敬的态度和谨慎的语气。
这该死的爱,折磨着米开朗琪罗,留下了许多没有寄出去的诗歌:
“ 在你的翅膀上我轻捷地穿过天空;
你指引我朝着天国的方向;
你美好的愿望感动了我,面颊苍白,赤红;
在阳光中寒颤,在冬夜里灼烫。
我的愿望就在你的愿望中;
你的心铸就了我所有的思想;
我的语言没有你的呼吸就会消亡。
没有你,我就像月亮,空中一颗孤独的石头
——无人能在天空看见月亮,
只有当被太阳照耀——那是火光。
(作于1532-34年,致青年贵族托马索·卡瓦列里(Tommaso dei Cavalieri)。
当时的米开朗基罗已经五十多岁,早已成为名声斐然的大艺术家,但卡瓦列里只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两人辈分和身份之间的差距,让卡瓦列里对米开朗基罗表现出的热烈激情感到不知所措甚至难堪。他曾一度对米开朗基罗避而远之。
艺术家的心灵遭到了打击,爱情使他心醉神迷,更带来苦涩与酸楚:
“一日不见你, 我到处不得安宁。
当你向我微笑,或在街上对我行礼……
我像火药一般燃烧起来……
“啊!无穷的痛苦,
当我想起我多么爱恋的人绝不爱我时,
我的心碎了!
怎么生活呢?”
他终其一生都是个孤独者。但在80岁时,他所写作的情诗,读起来仍像是出自初恋青年之手。
爱,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突然醒悟到,爱,正如上帝馈赠的男性人体美,是我们的大师一切艺术灵感的来源!(卡门·芭比奇也这样认为!)那些漫溢深情的诗歌无一不在诉说着:在艺术家的身份之前,米开朗基罗首先是一个人。卡瓦列里是罗马贵族,年龄比米开朗基罗小34岁,是一位享有名誉与财富,热爱妻子与家人的美少年,是米开朗基罗一生的挚友,但两人从未越过雷池半步,更遑论发生性关系。
在为美第奇礼拜堂制作朱理亚诺公爵雕像时,米开朗基罗据说也用了卡瓦切的脸容。
“我为什么要努力减轻强烈的欲望,
伴随着更悲伤的泪水和空谈的话?
如果只是锁链和绑带可以让我祝福,
没有奇迹,如果我只是独自赤裸的离去,
一个武装骑兵的俘虏和奴隶的坦白。”
这里的“骑兵人”(Cavaliere)是卡瓦列里(Cavalieri)的双关语。
伟大的大师啊, 破碎的心灵!这与叶企孙和熊大缜的爱情何其相似!

米开朗基罗雕塑的朱理亚诺公爵雕像, 据说根据卡瓦切里的美貌与身躯。

米开朗基罗雕像和他的《最后审判》(作者摄影)
最后,我想起多次去朝拜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米开朗基罗的陵墓,在文艺复兴三杰中人生最痛苦的就是米开朗基罗, 但他却活得最长, 享年89岁,他的陵墓与但丁、伽利略、罗西尼比邻。米开朗基罗1564年逝世于罗马,卡瓦列里始终守在他的病榻旁,他自始至终表现了高贵的品德。
佛罗伦萨为米开朗基罗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葬礼,“西方艺术史之父”、米开朗基罗的朋友瓦萨里为米开朗基罗设计了这座陵墓。石棺上方的木开朗基罗半身像,下面的三个雕像代表了大师的三大才能,绘画、雕塑和建筑。
石棺上方是米开朗基罗半身像,下面的三个雕像代表了大师的三大才能,绘画、雕塑和建筑。
站在大师的陵墓前, 我耳畔响起他诗句:
“爱情!只要我能成功地抵挡住你的疯狂,就会生活得多么幸福!唉!如今我涕泪沾襟,全是因为感受到了你的力量……”
“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来衡量。”
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
亲爱的读者,在这苦难的时辰, 让我们与米开朗基罗为伴, 一起同行吧!
2022年4月15日 完稿 三亚


作者周励在三亚海滩

周励系列作品延伸阅读  ↓↓↓↓ 
周励最新力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