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来源:@新华社)
如何“攥紧中国种子”?瞭望专访九位院士:
点击标题可阅读,详请见下 ▼
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前:
破解水稻种业密码(点击阅读)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公顷以上,2021年稻谷平均单产达到474公斤/亩,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中,中国单产水平最高
我国的水稻育种经历了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超级稻培育三次飞跃,不但实现种源基本自给自足,良种覆盖率超过96%,还奠定了水稻育种科研水平国际领先地位
水稻育种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一是加强我国种质资源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二是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系统融合与集成应用,加快新型产品和多性状叠加产品研发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种康:
我国在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方面优势明显,引领了国际育种发展方向
通过分子设计的方式改良水稻品种,使其遇到低温也一样能够存活,保持产量不受影响,这样既可以解决现有生产区域水稻稳产问题,又有可能在高纬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仅有619个饲草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引进品种和引进改良品种占三分之二,“饲草之王”紫花苜蓿用种量的80%以上依赖进口。饲草的种质设计与创造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我们团队借助水稻基础生物学与育种研究的经验,着力建设饲草复杂基因组功能解析、饲草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推动饲草育种尽快步入设计育种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振东:
我国小麦口粮自给率达到了100%,种子的自主率同样达到100%,口粮绝对安全,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先进育种技术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同步,但目前只有“点”的应用,缺少“面”的普及,应尽快促进先进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的融合,推动我国小麦育种全面进入3.0时代
我国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的精准鉴定和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基因型鉴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已有种质资源的鉴定、利用率只有10%左右,如何利用好已有的种质资源、为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供坚实的科技基础,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0%,玉米单产从2001年的313公斤/亩,提高到2020年的421公斤/亩,玉米育种对单产水平的贡献占到45%以上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玉米育种总体上还存有一定差距,在不同领域呈现出领跑、并跑和跟跑共存的态势
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面临利用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提高玉米单产的强烈现实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学校:
保障百姓吃菜安全(点击阅读)
我国蔬菜种类多,涉及50个科,29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种种植面积超过总播种面积的87%,蔬菜种业处于世界领先梯队
部分蔬菜品种依靠进口并不影响我国蔬菜总体周年均衡供应,因为蔬菜品种之间的替代性非常高,在这些进口品种蔬菜上市期间,还有其他大量蔬菜可以替代供应
有可能某种蔬菜的某种特性、某个基因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建芳:
20年来,中国水产养殖的产量一直占世界养殖产量的2/3左右,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1/3以上的动物蛋白来源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遗传改良率为52.8%,良种对我国水产增产的贡献率为25%~30%,低于水产养殖发达的挪威等国
“基于基因组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育种能够精准创制鱼类的优异经济性状和品种,培育出肉质好、产量高、病害少、繁殖快的‘完美鱼’。”“吃鱼不挑刺有望成为现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印遇龙: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猪肉生产经历了从养肥猪为主的小农生产阶段到引进瘦肉型猪种与地方品种杂交提高瘦肉率的阶段,再到商业化瘦肉型猪品种持续选育与集约化生产阶段,产能大幅增加,生猪年出栏量从1950年的6000万头增长至目前的近7亿头,占到居民肉类消费的60%
培育高效种猪新品种的核心,是种猪饲料转化效率高,产肉多,繁殖率高。据测算,如果我国肉猪饲料转化率由2.8:1降低到2.6:1,养猪业将节约1300万吨以上的饲料量,大约相当于我国年粮食进口量的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少军: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刘少军带领团队通过一个一个实验数据的积累和归纳分析得出了鱼类远缘杂交遗传规律和繁殖规律,这是他们自主创新的成果,教科书中找不到这种可借鉴和模仿的案例
对鱼类远缘杂交遗传规律和繁殖规律的研究,修正了远缘杂交难以形成可育品系的观念,丰富了杂交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水生:
在我国饲料粮供应紧张的背景下,为保障我国民众的优质动物性蛋白供应,发展高饲料转化效率的鸡鸭鹅等家禽产业是必然趋势
近5年来,我国肉鸭年均出栏超过45亿只,产肉量位于猪肉、鸡肉之后,是我国第三大肉类产业
肉鸭的抗病育种和使用前沿技术育种是产业发展需要和重要方向
点击按钮 ▲ 关注我们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杨 越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