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豪华版小区
一直到近现代,中国都有很多城。首都有都城,各地有府城,县城。高高的城墙,耸立的城门楼,箭楼,瓮城,护城河,可以御敌于城外,保护城内的衙门,百姓。
更多的时候,城是为了区分内外,在城门处设岗,一是盘查来往人员,二是到了晚上关上城门限制出入。
人类发展到热兵器时代,特别是近代的飞机大炮厉害,城墙已经挡不住敌人的进攻,只剩下了限制平民出入的功能。
于是,壮观如北京城,西安城,都被扒出了好几个“豁口”,就是为了便于出城进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大家眼里“城”与“城墙”就是落后与封建的残留物,各地的古城基本都被扒得干干净净,包括北京城。
没有了城后,尽管大家还常说“进城”这样的词汇,已经不用过城门这样的界限,也难以区别哪儿是“城里”哪儿是“城外”了。
但是那时候,各地的大城市里有一些“大院儿”。政府机构、大学校园、工厂机关研究院等,都喜欢整个高高的院墙把自己包进去,且要设立门岗。
大院儿的本来目的是工作重地,大家下班后出大院儿回到外面的房子或宿舍,这本来也没啥违和感。可是大院儿功能渐渐扩大,有的大院里建了住房,北京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院儿子弟”。

“大院儿子弟”都是革命者的后代,他们带领老百姓砸掉了封建的老城墙,却给自己新建了一个个新式的“城”。这样的大院儿平民百姓一般进不去,却非常憧憬和羡慕。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平民百姓可以购买“商品房”后,过去住在苏联式的筒子楼,赫鲁晓夫简易楼,或是平房大杂院的人,纷纷地搬进了各种“小区”。
▲小区的围墙
小区就是百姓跟上面学的“大院儿”。
小区用高墙围住,建个气派的大门框,拉起铁门,搞个门房,雇一些农村来的年轻人当保安,常常还让他们穿上军绿色的保安服,盘查进出的人。把“大院儿”的那一套都抄过来了,住户们觉得这样才有面子和档次。
笔者在去日本之后,发现日本就根本没有这种高墙围住的“小区”,连政府的楼都没有围墙。
高围墙,大院儿式的小区,是中国发展出的特色文化,是一种现代中国人的“城”。
有人可能觉得小区能保护里面的住户,以及里面能有一些儿童玩耍的地方。但是笔者要说,没有小区的日本,照样有很多运行良好的安全措施,和更多的儿童玩耍小公园,文化会所,体育设施。
中国人把自己的家装在一个一个表面气派的大院儿“城”里,实际上的负面效果却更大,只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而已。特别是遭遇新冠疫情,笔者看到了很多小区里的特色现象。

▲疫情中的某小区
1、小区围墙人为地阻断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毛细血管,加剧了城市堵车,使得出行时间成本增大。
2、
小区围墙占据了本来可以停车或绿化的地方,使得停车成本增大。有些小区因此把停车场挖在地下,即容易涝灾又对楼体有影响。

3、收个快递,叫个出租,很多地方都不能直接来到自己的楼下。
4、
小区内的大片公共面积,基本上都不由住户处置,权利糊涂不清。

5、大家交的管理费大多用在没多大意义的保安公司,而平常的住宅小维修,定期的住宅大维修却做不好。(这点大家可以比较看下日本的30年公寓,基本还是新新的)
6、小区往往为了规模里面建有很多楼。楼是密集的,住户民意却更分散,更不容易参与管理。
7、发展到现在,小区的物业拥有很大的权力,成了类似一级上级管理部门,住户们还得负担他们的花费。
8、
各种原因理由,小区的大门被人把守后,成千上万的住户们被统统封在里面,不得出去。

最后一条,小区在封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时候的一个个小区,就是一座座围城。本来用于限制外人进来的“城门”,反过来可以非常有效的限制里面的人“出城”。对有急事急病想出去的,要打报告请求,还不一定被放行。小区气派的大门,成了“愁城”的大门。

中国人花了很大的代价砸烂了封建的旧城楼,却发展出了小区这样的“城”,照样是限制自己的。想当初人们对于“大院儿”的憧憬,得到非常魔幻的结局!
雪田塾日语与日本资讯第七季!欢迎有志者加入
准备来日本的年轻人建了学习交流群,欢迎加入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