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
你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是什么?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读心术。
越来越多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感到无措,什么人值得交?什么人是隐患?这样的纠结萦绕脑中也没有答案。
于是,一系列识人技巧像数学公式般被列出来,比如:
公交车上喜欢坐双人座的人热情开朗,喜欢坐单人座的人缺乏安全感;

说话喜欢以「我」开头的人掌控欲强,以自我为中心;
公共场合说话关门小声的人心思细腻,为别人着想;

……
这些技巧有用吗?可能有用。准确吗?也不一定。
人的性格、情绪、品德、背景是复杂的,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动作来窥见一个人的全貌。
虽然我们渴望识人,但识人亦不可急于求成、忙于下定论。
既然立竿见影的快速技巧不一定靠谱,那么,我们不谈技巧,谈方法。
从需求出发
识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识这个人,有没有必要识这个人。
答主 @杨大宝在思考 认为,识人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这个人的关系,来对识人的尺度把握进退。
不要想着看透所有人,而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把握好你和对方关系中的核心「利益」点。
比如说,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需求肯定和对私人朋友之间的关系需求不一样。
同事之间,和对方有配合的时候,对方工作给力,敬业有效率,那么你就不要管你的同事是吃斋念佛还是荤素不忌了。
你需要的是,在你们的关系范围之内,以正确的方法使用对方的特质。
我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主机厂采购,我手下有个供应商的销售,比我年长不少,是一个很好的人,对人温柔,内心柔软。
但是,也因为他有点老好人,遇到事情的时候硬不起来,所以有什么事的时候找他一点用都没有,项目进度出问题他没办法去推动。
于是几次之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我都不找他了,而是直接找他的另外一个同事。
几次来回之后,他的存在感就弱了,工作便渐渐被架空。
于是,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销售。
虽然他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但是,我跟他只是工作上认识的,他对小猫小狗温不温柔,我一点都不用 care,工作是工作,我们处理好工作上的问题就好,私人关系没必要过多牵扯。
同样,我之前工作的上司,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上司,作为一个主机厂的大采购,他还愿意花时间手把手地教新手,培养下属,提携后辈,敬业又聪明。
但是他私底下是不是孝顺,对他女儿是严厉还是温柔,对待老婆是体贴还是冷淡,他有没有信仰,都不是我应该管的事,只要他不是道德底线低到没有原则。
我和他的关系就是我是他的下属,他是一个好上司,那就够。
所谓的识人之术,一般情况下,对方的家庭背景、学历教育、个人经历这些客观的条件看下来,只要信息不是虚假的,那么对方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便能了解个七八了。
这比对方穿什么衣服,带不带佛珠之类的,鼻子是高是矮,额头是宽是窄,靠谱多了。
重要的是,对于不同关系的人,你对自己的需求要有一个清醒的管理,不要导致关系混乱,距离不清。
然后,管理好自己的资源在不同的人身上的分配,包括物质资源以及情感,做好风险控制,那就够了。
在饭局上认识,下次指不定会不会再见面的,喜欢吹牛打嘴炮也好,稳重可靠深不可测也罢,都来者不拒。
打嘴炮的就当听相声看笑话了,摸不着底的那就一起享受美食好了,能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就当见世面了。
密友知己之类的,不知根知底、没有在一个没有利益纠葛的单纯环境里相处过一段时间、没有感情基础的,不要随便就把人家划入这个类型。
要说真有什么识人方法,那就是和对方聊天。
任何一个不太敏感的话题在非正式的场合聊起来,一是看对方是否愿意给有料的信息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是看对方切入点是否够独到或者开阔,那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能了解个大概了。
因为愿不愿意发表观点,能看出对方的态度是不是实在真诚。
那种滑不溜秋的说了等于什么都没说的,为人就虚。
而切入点和信息量,能看出对方的实力和眼界。
虽然愿意表达,但是听起来索然无味,便是水平有限。
所谓识人之术,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态度诚恳,姿态放低,在和足够多的人交流过之后,自然就能练就一定的识人能力了。
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的关系需求,把不同特质的人放在合适的关系里,或者在一定的关系里选择具有合适特质的人。
不变与可变
要看一个人,需要清楚应该看什么。
如果把目光聚焦于细节,管中窥豹,容易产生偏见。
而把各方面的观察汇总在一起,又陷入纠结混乱。
答主 @明光 的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特征,分为不变的和可变的两部分,分开来看。
任何人,其实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不变的和可变的。
不变的部分,比如你的身高、眼睛颜色,打小就喜欢吃甜豆花不喜欢咸的,看到毛毛虫就发毛,这些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东西。
可变的,就是其他一切所谓「性格、三观」,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部分。
几乎所有人,都有个自己意识不到的大毛病,就judgmental,对人喜欢下论断,以一件事定终生。
比如这个人今天恰好心情不好,对着餐馆服务员脸色稍差了点,你就根据流传的「看一个人要看他对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态度」给他下个论断,这人素质不好,不可交。
但,你不是他,你也没经历他当时正在经历的事情。
你要是知道他刚被领导骂,或者家里有人得了重病,或者被朋友出卖,任谁情绪都会糟糕的时候,你就凭他一时不耐烦就下论断,这种识人术还是赶紧丢沟里洗洗睡吧。
而且,如果你自己被 judge 过,就应该知道这个滋味很不好受。
所以,识人,首先要分清人身上不变的和可变的两部分,否则这种「识人术」一定不准
不变的,是「多次在同类情况下给出的反应,是 pattern(惯性模式);可变的,是受较大情绪或环境刺激给出的反应,是个例。
千万不要把个例当模式。
下面两张图,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二者的差异:
想象一下,假设你处于上面两张图的环境中,你觉得你的表现会有不同吗?
事实上,你仅仅是看的时候,心情都有些微的变化,更何况是身处其中。
你从生理到心理,肾上腺素、荷尔蒙、情绪、头脑冷静度、肌肉紧张度,都会判若两人。
如果此时有人看到你,依据你这时的表现下一个定论,就是用个例取代模式。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现实中很难遇到第一张图的情景。
对,它就是个比喻。你换成「不熟悉的、陌生的、和你相差很大的、让你不舒服的、对你有威胁的人群,结果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所有的识人术,如果抛开环境,只看个人的一次性反应,都可以扔了不用理。
最合理的识人术,一定要结合环境一起观察,而且要多次。
把不变的习气模式和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的部分区分开,就能大大减少人与人之间误解的几率,你识人的技巧也会高明无数倍。
主动示好
当我们对一个人有了大致认识时,接下来就要考虑是不是打算深交了。
人际交往其实也是需求的交换,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所以,与人交往也需要回馈。
答主 @是观音啊 的识人方法是:主动示好,观察是否能得到回馈,依此来判断能否深交。
感情是双向的,是交互的,是有条件的,是需要回馈的。
在认识的初期,可以尝试在沉没成本接受的范围内对其最大限度地释放善意,无论是友情,恋爱,是破冰联谊,还是商业过招。
尽可能去满足对方的某些想法和要求,推进关系,然后观察对方所给予的反应。
如果对方全盘接受,受之无愧,毫无动静,甚至加剧贪婪,那我的做法不是结束这段关系,而是结束对他无偿无条件地付出。
如果你想要我继续付出,对你施加善意,那请回馈我。否则,I quit。
所以普通人际交往里,我都会是主动示好的那个人。
你没地方住可以住我家,你失恋了吐了我一身我擦擦脸说没事,你喝醉了我可以环城送你回家,你没钱我借你,你想见我我分分钟出现在你楼下。
如果你一直只是像黑洞一样吸收我的热量,那我就挂机托管了。
你没地方住我可以说一句路上当心,你要吐我连垃圾桶都懒得抬手递,你喝醉了可以找代驾,没钱时我可以给你推荐高利贷,你想见我可以,提前预约一周。
毕竟我曾对你无条件示好过,并且持续过一段时间。
但是毕竟我不是慈善家,我不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机构。
通过前期的软实力铺垫、勾勒、观察和思考,来试探对方是否是值得继续交往之人。
识人,不仅是要识得此人是否有爱心,有潜力,有能力,更是要识得此人是否能与你产生一种链接。
当你输入时,是否能够获得产出。
最后想说,世间一切善意都是有条件的。
即使我所说的无条件地示好,那也是一种有条件的铺垫。
只是为了用有限的「无条件」,换取长期的有条件。
无招胜有招
武侠大师金庸在汲取道家哲学思想后首创了一个武学理念:无招胜有招。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张无忌练习「太极剑」时,要他「忘掉剑招,只记剑意」。
功夫达到至高境界,便是不拘泥招式,识人也是如此。
答主 @陈思危心理咨询师 在专业学习心理学后,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很多年来我都非常热衷于快速识人的方法,也曾经偷偷翻过爷爷的相面和手相书,我希望自己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一眼看透人心,于是我当年报考了心理学。
其实说穿了我不过是希望在与人交往时能够知道该如何应对,能够保护自己,不要吃亏,不要在跟别人的交往中像个小傻瓜。
这么多年我苦心专研识人技巧和方法,唯一的收获是:
我发现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用!
如果你真的习惯于套用套搬这些经验和技巧,那不过相当于你带上了一副墨镜,挡住了太阳的暴晒,也给别人都染上了同样的标准和颜色。
我曾经满怀期待地看过一本微表情的研究文献,我摩拳擦掌,自以为要拥有解开他人内心世界的钥匙。
最后呢,全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你不可能通过某些行为和方式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撒了谎,只有不同于他平时基线水平的表现才是有意义的。
撩头发是不安是吧?也有可能是他昨天没洗头。
摸脖子是紧张吧?没准人家湿疹犯了呢。
小气的男人不能深交是吧?人家亲人躺在病床上等着手术费,跟你 AA 就是渣男了是吧?
鞋子干净的人注重细节?我昨天买的新鞋需要跟你说么?
你不可能通过这些支离破碎的细节和片段真正了解一个人,因为那只是他的一个方面。
很抠的男人可能有很爱家的一面;喜欢搞暧昧的漂亮女生不一定是贪图需求和优惠,也有可能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建立亲密关系;一个在生活中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人,可能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热情……
如果快速识别一个人有方法,大概就是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吧。
如果你知道他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就不会对他有那么多的不接纳,你也会知道如何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尽量不触及到他的逆鳞。
和谐相处并不是把每一个人变成我们需要的道德楷模,而是在我们相处的安全距离外互相取暖吧。 
在知乎答主 @黄七竹 看来,识人技巧看多了,反而容易给人贴标签:
你越看这种有的没的,越学习这些所谓的小技巧,你看人就越带着偏见与预设,让你过早地给别人打上标签而不是客观地认识他的每一部分。
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好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将心比心就够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答主 @Nayuta 的想法,是不是说到你的心坎里去了?
题图来源:《你是我的城池营垒》
编辑:蜂蜜栗子
知乎热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亮「在看」,分享有用的方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