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大家好,我是风铃。
8月26日上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宣判“吴谢宇弑母案”。法院判决,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吴谢宇当庭未表示上诉意愿。

一个在邻居眼里“特别乖,很听话,学习好”的孩子,为何把屠刀举向生母。他在杀害母亲的那一刻,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有这样践踏人伦的残忍举动?他是否后悔过,是否悲痛过?那个给了他生命,养育他长大的母亲和他在现实中的关系到底如何来衡量?
这是不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失败的典型?
人性的低级部分,比如求生的本能,吃喝拉撒与人性的高级部分,比如道德伦理、学识修养、精神境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大写的人。当低级部分就是兽性部分,主宰了全部,人性的高级部分就化为虚无,人就会变为魔鬼。

人性的高级部分来源于家庭教育、生命的认知、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是人区别于兽的本质,也是礼、仪、信、德传统文化注入在个体生命中的伦理价值。
当人脱离了心灵,向动物不断的退化,他不会顾及情感,他的整个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就出现坍塌。
这几年出现的人伦坍塌的事例比比皆是,北大的吴谢宇,重庆南岸区从15楼让两个孩子坠亡的张波——他们从人性的根部已经溃烂,他们身体里的情感的原材料已化为灰烬,于是做出了惊掉下巴的事,把生命的屠刀指向血亲,这些最亲最爱的人。
要解释这种兽性行为,要追根溯源,必须从凶手的原生家庭谈起,是否有生命的陪伴和爱的教育与唤醒?教育中,是否有爱的纵容与爱的缺失。爱的纵容会指向生命的自私与自负,爱的缺失会造成性格的孤僻、冷漠与偏执。当爱与互动错位,就会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腐烂的种子,要么无法直立,要么在根部腐朽。

在我的亲戚中,有两个家庭,我认为是教育失败的。
一个是我的小姨、姨父一家,儿子和他们疏离十多年。儿子从十八岁到今年的三十一岁,不曾喊过他们一声“爸、妈”。今天我姨父过生,他们一早给儿子发信息,请他晚上一起在家门口吃鱼火锅,等来的却是儿子的冷漠与不回复。儿子的租住地离小姨一家不到两公里,走路只有二十分钟,但他们联系甚少,形同陌生人。
我的小姨想了解儿子的动态,只能一次又一次翻看儿子的朋友圈。后来,儿子把母亲屏蔽了。我小姨只有默默的掉泪。她不知道以什么办法与儿子和解。
还有一个教育失败的家庭是我丈夫的妹妹一家。
我的侄女可可(化名)今年参加完中考,漫长的暑假里,她与父亲捉迷藏。只要父亲在家,她就躲在外婆家或者到我家“避难”。有一次,她从外婆家回去拿换洗衣服,她走到楼下,看到父亲的车在家门口停着,她立即掉头就走。按照她的说法是“我不想见到爸爸,我讨厌他,我想远离他”。
可可从小生活在家暴的环境里。她小时候,父亲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要求年幼的女儿。“吃饭要有吃相,不允许在桌子上掉一颗大米”、“必须要对爷爷奶奶礼貌有加,不允许撒娇,不允许要零食”。一旦可可的做法不符合父亲的要求,父亲就拳脚“伺候”。一旦父亲支付的补课费与女儿考试的分数不成正比,父亲就会在各种场合“批斗”女儿,看似“为她好”,实则是对女儿一次次的心灵伤害。
作为母亲,理论上应该在丈夫和女儿间加以调解,但她是缺位的。她对丈夫的依赖甚于对女儿的爱护,她像温顺的绵羊,一切听从丈夫的,她不会反抗,更不会加以劝阻,她把丈夫对女儿的家暴,埋在心底,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每天夜里三、四点钟才能入睡,白天昏昏沉沉的。长期以往,自己的身体严重透支,她已经失去了爱护女儿的能力了。
这两个家庭都是亲子关系的瓦解。他们无力改善,也找不到改善的方法。即使心中有方法,他们不愿意去尝试,总把自己的遭遇归根于命和寄望于时间——总以为等孩子长大了,醒悟了,就会转变,就会对父母好。
我的小姨在儿子十八岁的时候,以“他长大了就好了”来自我安慰,等了十二年,等来儿子的继续冷漠——他们的亲子关系在时间里,恶化加剧。
可可的母亲以为女儿这个假期会慢慢有所好转,因为送她去了培训学校,她认为女儿在老师的教育下会有所改变。但是上周的一件小事,让可可妈再次情绪崩溃。
可可喜欢的一个韩国明星过生,粉丝在沙坪坝区有一场线下的庆祝生日活动。可可找母亲要200元去参加生日庆祝活动。可可妈以疫情期间不宜聚会为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哪知,可可就以死相威胁,在家和她大吵大闹。在与女儿的心理博弈中,可可妈妥协了,给了女儿200元钱。她向我抱怨,“女儿对她的冷漠还不如一个外人”,“她自己的生日,女儿都不会如此操心”。
母亲嫉妒女儿对偶像的好。
我这两个亲戚与子女的故事,都是我身边实实在在的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我写出来,并不是批判他们的方法,或许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也不是以看笑话的心态落井下石,而是请求朋友们指点迷津。
当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存在异常,比如现实中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我小姨家就是这个案例)如何减少亲情的疏远与消除在孩子的心里架起的鸿沟;比如父亲的专制与暴虐的性格,如何在与孩子相处中,得以软化、纠正与磨合?
我相信孩子从呱呱落地开始,都是天使,都是上苍赐予父母的礼物。孩子没有天生的原罪。孩子融入家庭后,亲子之间如何呈现爱、表达爱,唤醒爱,探索爱,是父母与孩子一生需要修行的课题。
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需要我们在脆弱中浇灌情感、爱、智慧、理想,从根部把芦苇扶正,让芦苇随风随雨飘扬,以自己的情感与理智支配起自己或平淡或有趣的人生——在家庭与社会中,走向温暖,走向光明,走向情感与伦理的共存共生。
欢迎新朋友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