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地陪导游姓彭(因他本人要求,我不便在此给出他的真实姓名,也不便帖出他的照片,就尊称他为彭老师好了),40多岁的样子,和蔼安详,他自我介绍说,他是在11年前响应神的呼召,毅然离开他久已熟悉的台湾教会搬到以色列,来服事以色列当地的华人教会。仅凭这一句介绍,我就已对彭老师肃然起敬。

    从埃拉特出发,巴士沿着以色列的90号公路由南向北行驶。沿途我们见到的都是黄土碎石,都是沙漠或是半沙漠的旷野,偶而也能见到几株高大挺拔的椰枣树或棕榈树,但最常见的还是那一丛一丛的矮小灌木。远近的山谷延绵不绝,但都是黄黄的,尽显荒凉沧桑的样子。彭老师说,90号公路是沿着约旦裂谷开辟出来的,所以我们是在裂谷中行进,这里在旧约时代也是属于以东地,每当夕阳西下时,阳光会把都会把这里的山谷映成一片火红,美极了。

    窗外忽有几棵矮树闪过。彭老师说,那是皂荚树,是造约柜的木材。沙漠之中,有数个品种的皂荚树,这种树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极强,能抗风抗寒抗暑,也能耐酸耐碱,所以通常是生长在沙地或盐碱地中。它的树叶有点象含羞草,但又比含羞草小很多,而且有刺,造物主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它减少水分的蒸发。神当年命摩西造约柜的时候,之所以是叫他用皂荚木,是因为皂荚木是一种很坚固的木头。会幕中的陈设也是用皂荚木来做的,其木质极硬,可以存很长时间而不朽坏。彭老师告诉我们,这一带沙漠里有许多皂荚树,但都不是人工刻意种植的,而是由羊群随机播种的。什么意思呢?原来,当皂荚树的种子落在地上草上,羊就会把这些种子吃进肚中,然后羊走到哪里就排泻在哪里,羊粪中的皂荚树种也就在哪里扎根。呵呵,这种散种方法的确很奇特。

    这时,窗外又有几棵高树闪过。彭老师说,那是棕树,或称棕榈树。《诗篇》第92章第12节有这样的句子:“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
”彭老师解释说,以色列是世界的中心,其地理位置介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地理环境因此也变化多样,我们行驶的地方是以色列最南部的沙漠地带,属于热带气候,严热高温,盛产耐热的棕树;而以色列的最北部是黑门山山区,那里却是气候寒冷,终年积雪,盛产耐寒的香柏树。棕树之所以被拿来比喻为是义人发旺,乃是这种树根深笔直,四季常青,不怕风雨,又多结果实,而且越老其果实也越香甜越结实,正如义人的身上所彰显出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在中东沙漠旅行的人最乐意见到的植物就是棕树,因为棕树的旁边有荫凉,往往也可以遇到泉水,容易找到食物。沙漠所生长的这种旺盛的棕榈绿树叶,也是以色列人庆祝和喜乐的标记。圣经福音书中记载,当年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犹太民众认为他就是旧约先知所预言的、由神差遣来的、要以武力来推翻罗马帝国对犹太人统治的那位弥赛亚,那时他们就欢呼雀跃,高举树枝,颂赞和散那,对待耶稣如同迎接君王一般。这些犹太人当时手中高举着的树枝就是表达喜庆的棕榈枝。

    同样的,黎巴嫩的香柏树也象征着义人的生命。香柏树高大佳美,号称是百树之王,其木是建造圣殿的最重要的材料。《诗篇》第104章第16节说:“
佳美的树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树,是耶和华所栽种的,都满了汁浆。
”因此,义人的生命,正若尊贵的香柏树,其亲手栽植者正是那位创造宇宙万物的至尊者。

    棕榈树和香柏树,前者生长在严热的低地,后者生长在寒冷的高山,但两者都是长青之树,都是努力地向下扎根,奋发地向上结果,正若义人一样,他们依靠神所赐给的力量和养分,都会不断地生长,不断地发旺,不断地成熟。

▼棕榈树:义人要发旺如棕树▼
▼皂荚树,是造约柜的木材▼
▼亭纳会幕公园中的奇石怪山▼
    约30分钟之后,我们抵达亭纳会幕公园(Timan Tabernacle Park)。公园内到处可见由不同矿物质所形成的沉积岩奇石,它们经过大自然长年的风蚀,变得层叠岫衍,光怪陆离。

    放眼望去,山脚之下的空旷平整地带,一座由灰褐色的帷子围拢起来的会幕就铺开在那里。当然,这只是会幕的模型,但据说是依据圣经《出埃及记》中所给出的会幕的外观和内容形式来搭建的,而且是按着1:1的尺寸来仿制的。

    团员们聚拢在一起,听讲解员给我们详说会幕的格局和其中的陈设。

    当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进军迦南时,在沙漠旷野中行军,神吩咐摩西给他造一个会幕,代表神与他的子民同住。在会幕中有至圣所,至圣所里有约柜,约柜上有施恩座,施恩座上有两位展翅的基路伯天使,神的荣耀就住在这个约柜上。神当年是借着约柜上的施恩座向以色列人说话,约柜本身就是代表神的同在,是代表神居住在人的中间。神人关系的根据和根基也就是约柜。

    神不但告诉摩西建造会幕,而且把会幕的制作蓝图,比如样式啦,尺寸啦,以及其中的摆设啦,等等,都详细无遗地启示给摩西,就连造会幕要使用哪种材料,由哪几位能工巧匠动手来做,也都一五一十地启示给摩西。除了会幕的硬件设施之外,神还启示摩西在会幕中设立祭司制度,把以色列支派中的利末支派分别为圣,赐令他们为世袭的专职祭司,来代替一般以色列民众在会幕中向神献祭。大祭司为最高等级的祭司,其他的祭司也各有等次,各有所司,祭司们的服饰和佩戴也有规可循。

    自摩西从西奈山上神那里得到会幕的蓝图以后开始,然后开始建会幕,直到会幕的最终建成并投入使用,共约进行了五个半月。圣经记载,会幕完工之后,引导百姓的云彩停在会幕之上,神的荣光充满了会幕。

    会幕所处的位置都是十分讲究的。每当以色列人在旷野行军之后安营扎寨,会幕就座落在营地的中央,其东南西北各由三个以色列支派驻扎护卫。拨营起行时,得由利末支派的祭司收起会幕,然后再由祭司们抬着约柜继续列队行军。

    会幕的整个布局呈长方形,外面由帷子包围,长100肘(约45米),宽50肘(约22.5米)。会幕的大门必须面朝东方,门宽20肘(约9米)。

    进入帷子之后,正对面就是铜祭坛,其后是洗濯盆,再其后就是梯形状象帐棚一样的圣所。圣所也呈长方形,长30肘(13.5米),宽10肘(4.5米)。

    进入圣所,可以见到三样东西。左边是金灯台,中间偏后一点是香坛,右边是陈设桌。陈设桌与金灯台相对而立,桌上摆设着用不加酵的细面烤制而成的12块圆饼,这叫陈设饼,分成两行,左右各六,代表以色列12支派。桌上另有存放乳香的器皿。根据旧约律法,陈设饼在每个安息日之时要更换一次,每当换上新饼时,乳香就要在坛上焚烧,以此在神耶和华面前作为纪念。换下来的饼算是圣物,只有祭司们才能吃这些陈设饼。根据新约中的启示,金灯台代表基督教会,陈设饼代表基督是生命的粮,是给基督徒生命上的供应。

    圣所的最后端是至圣所,由浅绛紫色的幔子挡住,幔子上绣着张翼的白色天使形象。撩开幔子,进入至圣所,里面赫然端放着以色列人心目中那件最神圣东西:约柜。

▼亭纳会幕公园中的1:1的会幕模型▼
▼会幕正门▼
▼铜祭坛▼
▼洗濯盆▼
▼金灯台▼
▼陈设桌和陈设饼▼
▼金香炉▼
▼浅绛紫色的幔子挡住了至圣所,上绣着白色的天使形象▼
▼会幕的布局图(英文示意图)▼
▼会幕的布局图(中文示意图)▼
长按下图可以关注本号,谢谢您的支持!


★圣地游学记系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