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4426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睿愚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马太效应”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罗伯特·莫顿指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这个术语随后被经济学家所借用,用来反映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纵观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两极分化、贫富分化是常态、是必然,通常来讲,富人赚钱肯定比穷人更容易,普通人要几代人都实现不了的目标,在富豪眼里就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
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大城市有更多的机会涌现,有更多的人才涌入,有更多更廉价的资金追捧,而小城市机会少,人才外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少,所以城市的发展大概率也是两极分化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规律也只是一种概率,总有偏差和例外。
众所周知,江苏是经济明星大省,是沿海发达地区,GDP仅次于广东,排名第二,因为经济强悍,人送外号“苏大强”。省内13个地市被称作“十三太保”,连续8年全部入选百强城市榜单,这一殊荣全国独一无二,就连全省最年轻最小的城市宿迁,GDP也超过了百强榜单中的乌鲁木齐、兰州两座省会城市。
省内的苏州是全国最强地级市,GDP过两万亿;省会南京排名全国前十;万亿城市拥有4座,数量全国第一,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去年底才追平江苏;2022年度百强县市榜单中,江苏强势领跑,占据百强榜单的1/4,前五名江苏占了4席。“苏大强”以全国1.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17%的生产总值。
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强省,我一直以为,江苏是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但前段时间研究江苏某个城市的时候,愕然发现,过去十年,江苏GDP增长情况竟然低于全国平均数。
2011-2021年,全国的GDP从473104亿元增长到了1143670亿元,增长了141.74%;同期江苏的GDP从48604.3亿元增长到了116364.2亿元,增长了139.41%。
虽然增幅只低了全国2个百分点,但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按照“马太效应”,江苏应该强者愈强才对。至少从我在政府平台做投融资的感受来说,相比全国大多数省市,江苏城市能更容易地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而且额度更大、利率更低。
到底是谁拖累了江苏?
为了进一步看看江苏13个地市的经济增长情况,我把每个地市的十年增长率都计算了一遍。
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的有7个地市,分别是:宿迁(185.02%)、南通(170.25%)、淮安(169.24%)、南京(166.13%)、连云港(164.29%)、泰州(148.71%)和常州(145.99%);
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的有6个地市,分别是:无锡(103.53%)、镇江(106.17%)、苏州(116.37%)、扬州(128.30%)、徐州(128.55%)和盐城(138.78%)。
宿迁增长最快,从1304.81亿元增长到3719.01亿元,从全国百强城市榜单中排名100进步到第75名,离连云港也只有不到9亿的差距了,按照现在的增长态势,今年赶超连云港也是大概率事件。
增长快,固然有期初体量小的原因,体量最小的三座城市,宿迁、连云港和淮安,他们的增速都很快;但也不尽然,镇江的体量也不大,排在省内倒数第四,但十年增速排在全省倒数第二。
十年前,镇江的GDP是2310.4亿元,泰州的GDP是2422.61亿元,两者相差110亿,十年后,镇江的GDP是4763.42亿元,泰州的GDP是6025.26亿元,两者相差近1300亿。
一直以为是苏北拖了江苏的后腿,但看增速低于全省均值的,前四个都是苏南城市。
十年增速,无锡全省最低,这个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无锡可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是大名鼎鼎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是工业明星城市,按照“马太效应”,它的发展应该更强更快才对。
十年前,苏州GDP刚破万亿,全省第一,无锡以6880.15亿元排名全省第二,比南京高出735亿元,十年后,无锡以14003.24亿元的GDP排名全省第三,大幅落后南京2352亿元。
同样让人唏嘘的还有南通、常州这对兄弟,十年前,常州GDP3580.4亿元,仅次于南通,比南通的4080.22亿元低了500亿元,十年后,南通的GDP突破万亿大关,高达11026.94亿元,而常州只有8807.58亿元,比南通低了差不多2220亿。
另一个让我感慨的则是最牛地级市苏州了。苏州的体量一直是江苏第一,2011年GDP破万亿,2020年突破2万亿,成为全国第六座两万亿城市,2021年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过上海、深圳,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光环、荣誉还有一大堆,但就是这样最牛的一个地级市,过去十年的经济增速竟然在全省排在倒数第三,远低于全省平均、全国平均!担心计算有误,我还仔细核对了好几遍,确认没有算错。
江苏四座万亿城市,刚好分布在快和慢两个阵营里。南通和南京,高歌猛进式发展;无锡和苏州,则在浅吟低唱、漫游徘徊。
看来“马太效应”还真不是绝对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穷人有翻身逆袭的,富人有家业衰败的,这个世界的规律不是只有一条,这个世界的现象也不是一个规律就可以全部解释的。除了有“马太效应”,还有“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德国人克劳修斯提出的理论,最初用于揭示事物总是向无序的方向发展、以及“孤立系统下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不可逆”的热力学定律。
“熵”,是指事物的混乱无序程度,“熵增”,是指在孤立系统下,混乱无序程度是不断增加的。
一个企业,如果管理层集体消失,这个企业很快就会走向混乱,走向破产倒闭;同样的,一个城市,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去用心经营、聚力建设,同样也会发展滑坡、走向衰落。
“马太效应”只是一个基础,就是你的起点是有优势,还是存在劣势?只是决定你的初始速度。但随后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还是逐渐慢了下来,就得看你对抗“熵增”的努力程度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回到江苏13个地市,起点最低的宿迁,反而发展最快,起点第二高的无锡,反而发展最慢。
回溯宿迁的逆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东客服中心带来的“蝴蝶效应”。
2009年底,京东客服中心落户宿迁,当时员工仅有80人。随着客服中心一期、二期项目的相继建成,员工发展到了上万人,其中,70%都是宿迁人。
随着京东的示范效应,当当、小米、途牛、携程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也把客服中心搬到了宿迁,如今宿迁仅客服人员就达2.5万。
目前,宿迁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电商“客服之都”和“电商名城”: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汇聚了500多家电商企业,集聚了3.7万年轻人,从客服业务拓展到电商平台设计开发、产品销售运营等,成为综合性全产业链园区;活跃网店数达6.5万家,电子商务产业相关从业人数超过55万人,也就是说,每9个宿迁人就有1个吃电商饭;电商产业成了宿迁的王牌产业,并且也是宿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
2010年,宿迁的三产比例为17.9:47.2:34.9,十年后,这一比例变为:10.5:41.9:47.6。
十年时间,宿迁的第三产业占比足足提高了12.7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整个城市逆袭嬗变。
当然,宿迁这几年工业发展也是势头正劲。
2020年,宿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宿迁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增长31.9%、16.7%、31.47%,增速均居全省前两位;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达8.3%,位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5.7%,增幅居全省第一。
其实“小”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快”,对比好多小城市,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何况宿迁的“小”是相对江苏其他地市,相对全国,宿迁的体量根本不小。
所以,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谋求发展的精气神和主观能动性还是很重要的,不能因基础弱而自暴自弃,更不能因家底厚而躺平在功劳簿上无所作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乾坤未定,你我皆须努力。
期待苏南城市重拾过去的荣光,再雄起再引领!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