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评论》于2014年3月创刊并公开发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办的国家A类学术期刊,刊号CN10-1210/D.
订刊电话:010-83938198
订刊传真:010-83938216
本期推送题为“法意与学思——清华法学院建院九十周年”,首发于《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1期影像栏目(第145—150页),给读者展示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法学学科在九十年中的发展、变迁和成长,以及清华法律人的面貌。
本栏目由清华大学法学院陈新宇副教授撰文,清华大学法学院供图,李煜华夏题词。欲览原文图貌,请点此参阅原文。
1909年清华
第一批留美学生
1909年,清华的前身游美学务处开始派遣留美学生,首批留学生中即有唐悦良出国学习法政,这是清华法学的起点。
清华第一批留美学生合影
清华早期法政
留学生代表人物剪影
从1909年到1929年,清华共派遣出各类留学生1285人,其中学习法政的有169人,出现了张福运、钱端升、萧公权、梅汝璈、向哲濬、杨光泩、施滉等杰出法政人物。
张福运先生
钱端升先生
萧公权先生
梅汝璈先生
向哲濬先生
杨光泩先生
施滉先生
清华早期校园里
浓厚的法政氛围
1909年,清华的前身游美学务处开始派遣留美学生,首批留学生中即有唐悦良出国学习法政,这是清华法学的起点。
高等科课程表
学生法庭
政治学研究会研究题目与研究小组
辩论赛
1926—1937年
清华法政教育的成长
1925年9月,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1926年4月26日,大学部设立政治学系,这代表着清华专门的法政教育之开始。1928年,清华学校改制为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校门
192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成立,首任院长为经济学家陈岱孙先生。法学院下设法律、政治与经济三系,其中法律学系暂缓设立。
陈岱孙先生
1932年清华开始筹建法律学系,首任系主任为燕树棠先生。但因为当时教育部实行“发展理工,限制文法”政策,1934年法律学系被指令裁撤。
燕树棠先生
20世纪30年代,清华法学院名师荟萃,培养出曾炳钧、王铁崖、楼邦彦、陈体强、龚祥瑞等优秀法政人才。
曾炳钧先生
王铁崖先生
楼邦彦先生
陈体强先生
龚祥瑞先生
20世纪30年代
清华法学院院址
清华法学院院址:清华图书馆西部馆舍一层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一层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室说明
1937—1945年
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
在筚路蓝缕中坚守法政教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南迁至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再次迁徙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清华法学院与北京大学法学院、南开大学法商学院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师生们用行动展现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
西南联大校门
图书馆内景
端木正学籍卡
1947年
清华法学院恢复法律学系
1945年抗战胜利,三校复原。在梅贻琦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经教育部批准,1947年清华法学院恢复了法律系。法学院院长为陈岱孙先生,法律学系主任为赵凤喈先生。
赵凤喈先生
1948年法学院部分教授
1947年法学院政治学系毕业班师生合影
1949—1952年
院系调整中的清华法学院
1949年开始院系调整,清华法律系被取消。1952年全面院系调整,清华法学院的政治系与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政治、法律系,辅仁大学社会系民政组合并成立新设的北京政法学院。1953年钱端升先生出任北京政法学院首任院长。
钱端升先生任命状
1952—1995年
清华法学的薪火传递
这段时期清华虽然没有法学院系的建制,但以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原司法部部长张福森为代表的清华法律人积极地投身国家的法治建设,演绎着弦歌不辍的故事。
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
1995年
清华大学复建法律学系
1994年10月12日,清华大学校长书记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法律学系筹建委员会。1995年8月31日,清华校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恢复建立清华大学法律学系的决定》,同时聘任王叔文教授为系主任。1995年9月8日,法律学系复建大会隆重举行。
筹建委员会名单
法律学系主任王叔文教授
筹建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
法律学系复建大会
法律学系部分教师
1999年
清华大学复建法学院,
清华法学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
1999年4月15日,清华校务会议通过《关于恢复建立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决定》。4月24日,法学院复建大会隆重举行,王保树教授担任复建后法学院第一任院长。12月22日,明理楼启用典礼举行。清华法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拥有独立法学楼和独立法律图书馆的法学院。2011年4月22日,清华百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廖凯原楼)奠基。
复建法学院文件
法学院复建大会
法学院院长王保树教授
明理楼启用典礼
廖凯原楼奠基典礼
迈向百年的法学院
2018年9月9日,廖凯原楼启用仪式举行。2019年是清华法学院复建20周年,建院90周年。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法学院,其历史与清华校史紧密联系,其使命与中国法治紧密结合。
今天的清华法学院,作为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一员,以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国家法治建设亟需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层次的法律人才为办学宗旨,引领法律与科技的交叉学科研究,正坚实地迈向百年法学院和世界一流法学院。
廖凯原楼启用仪式
新大楼外景
复建后第二任院长王晨光教授
复建后第三任院长王振民教授
现任院长申卫星教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