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胡续冬(1974年10月-2021年8月)在北京去世,终年47岁。”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197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1981年迁居至湖北十堰,1991年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中文系、西方语言文学系(现为外国语学院)求学,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后留校执教。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
研究领域和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拉丁美洲文学。曾开设“西班牙语国家文学专题”,“葡萄牙语国家文学专题”,“现代主义以来的世界诗歌研究”等课程。2008年入选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胡续冬长期从事诗歌写作,是70年代出生诗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出版有诗集《水边书》《日历之力》《终身卧底》《旅行/诗》《片片诗》和随笔集《浮生胡言》《胡吃乱想》等,还有《在北大课堂读诗》(主要撰写人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合著者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等。曾获刘丽安诗歌奖、柔刚诗歌奖等奖项。
8月23日,在一个被诗人称为“悲伤的清晨”里,关于“重庆合川籍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胡续冬于昨日下午在北京去世,终年47岁”的消息,在诗人朋友圈刷了屏。《诗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名为“诗人胡续冬去世|诗歌作品选”的文章,不断被转发。封面新闻记者随后联系到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他确认该消息“属实。据说是突然发病” 。
消息传来,很多诗人都表示非常震惊。夏露、彭敏、沈浩波、安琪、蒋登科、李洱、符力等作家、诗人纷纷回忆自己跟胡续冬交往的往事。安琪从几个诗友处知悉胡离世,在朋友圈说:“十分震惊,47岁,太年轻了。2003年我刚到北京时有一段时间住在北大,我于是经常跑去旁听北大课程,胡续冬的也听过。那一节课他讲授并放映《发条橙》,记忆最深的是他的学识和口才,以及他讲课时双手在胸前向前滚动的手势。后来有几次在会议场合见到胡,胡清瘦、个子不高,一直是单纯大学生的神情和体格。忽又忆起胡主持北大未名湖诗会时西川迟到,胡调侃曰“伟大的人物总是姗姗来迟”,全场轰然。”彭敏则写道:“很多记忆一时浮上心头,好想再听胡老师在未名诗歌节上讲段子。”符力则评价胡续冬是“喜欢为朋友逗趣的人,在诗里说人话的好诗人”。李洱写道:“激情澎湃的,嘎崩利脆的,麻辣重口的,与人为善的,续冬兄,走好。”

来源:北京文艺网、封面新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