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迪
来源:经管之家。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来源。
每年高考放榜之后,国内各大高校都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优秀人才报考。
有主打校园风景的,有主打食堂美食的,有为本科生翻新宿舍的,还有校花校草齐上阵的:
1
2
3
4
5
6
图源:各校官方微博
看了这么多美景美食美人,心动了吗?一所有温度的大学,无疑是热血青年心之所向的圣地,是莘莘学子期待已久的青春芳华。
但一所吸引人才的高等学府,更应该具备学科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人才培养能力,因此一大批高校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设与高新产业相关、国家发展相适应的课程,成为高考生眼中的理想象牙塔。
1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火了!高校纷纷开设
要提到热门专业,相信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最近几年关注度最高最为火爆的专业,没有之一。
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文件也提出,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
图源:教育部网站
2019年,华为曾披露了8位“天才少年”的年薪。据媒体报道,其中,博士钟钊研究方向是深度神经网络,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年;另一位博士秦通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方向包括机器视觉SLAM等,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年。
201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35所高校获得“人工智能”新专业的首批建设资格。根据来自“python爱好者社区”的数据:“ 2019、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是人工智能专业。据统计,当前国内共有345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网络上也流传出1份人工智能相关的TOP10“高产专业”。
(图片来源:网络)
2
中国崛起被西方恶意打压,部分领域人才欠缺
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大批世界领先的产品有了中国名字:神舟飞船、天和核心舱、北斗导航、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复兴号高速列车、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天河号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卫星、九章量子计算机、天鲲号绞吸船……无不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网
但放眼全世界顶尖水平,虽然我们进步很快,但在很多领域依然有差距。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西方国家对我们发展遏制的目的越来越明显,我们受到的阻力也将会越来越大。部分国家以安全为由,肆意打压中国企业,抹黑中国技术,限制人员、技术交流,甚至以制裁为手段,在多个领域企图阻挠中国的发展。
去年9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组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企业(院所),统筹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平台等资源,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6月22日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与中芯国际共同成立集成电路学院[2],以应对产业人才缺口对我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造成的严峻问题。
无独有偶,一天之后6月23日,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副组长丁青青在媒体访谈中透露:清华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今年新增招生的专业有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芯片)等。
据6月4日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该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赵小刚博士和华为公司签署合作项目,双方开始联合设计在高校中开设鸿蒙应用开发课程的内容。今年2月25日,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课程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顺利开设,为全国高校第一个鸿蒙移动编程技术课程。
图片来源: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3
解决卡脖子,这些领域人才或成未来香饽饽
86岁的微纳电子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教授,曾和同事钻研8年换来中国集成电路的突破,带领上百名专家一举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王阳元说:“我们不攻克这个难关死不瞑目,人家卡我们的脖子,我必须得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种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正是我们科学家们献身报国的最好时机。”
视频截图来源:澎湃新闻
从光刻机到手机系统,我们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还很多。2020年11月30日在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大会上,中科院大学副院长刘云教授用“大而不强”来形容中国科技领域,并列举了被卡脖子的35项关键技术,比如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手机射频器件,激光雷达,核心工业软件,核心算法等。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
“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图片来源:“十四五”规划刚要
校企合作,定向委培的模式原本在职业高中、大专院校比较常见。如今社会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随着高校和企业强强联手,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能有效缓解核心领域企业的人才缺口。
从卡脖子领域入手,寻找未来发展目标,不乏是个填报志愿的好选择。虽然很多新型专业和课程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紧跟时代需求,踩准国家发展节拍,相比传统领域学科,人才需求更大、未来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更广。
今日讨论
哪个专业未来可期?说说你的看法吧!
参考:
  •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461/mtbd/202009/t20200923_489987.html
  • 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1-06/22/content_24319064.htm
  •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623A0A2XI00
  • https://mp.weixin.qq.com/s/9K_8x1PuDdeqwyIHqTvD1Q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50314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757070912129936&wfr=spider&for=pc
  •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