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日前发表了一篇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窦贤康校长的文章<<
武大校长:大学发展更重视质量,一流高校要培养新知识创造者
>>。

整个文章内容比较长,采访时间可能是今年两会前,原文可以在网上搜到。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窦贤康校长关于武大发展这块说了这么一番话,引发了热议:
" 最近,武大也提出了“双千”计划,争取再用五年,让“国字号”人才突破一千人,教职工总人数5年后整体减少一千人。如果这个“瘦身强体”的计划最终实现,人才数量可以再涨40%甚至50%,总人数可以再下降20%到30%。"
我们都知道,高校发展日趋激烈,适当的淘汰也在所难免,但是“5年减少一千人,总人数下降20%-30%”,这远远超过了正常高校的教职工更替。
考虑到每年有部分教师退休,5年减少1000人,意味着武大每年就要淘汰百人。如此高的淘汰比例,这是要学某些互联网企业搞裁员吗?
有网友指出,资历深的教师普遍都有编制,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实现”非升即走“预聘制。哎,看样子,要淘汰的可能还是青年学者居多!
如果每个学校都搞高比例的淘汰制,青年教师们如何能坐得住”冷板凳“,安心做些有价值的成果?
可能真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教授所说:
现在社会上经常说青年科学家要坐得住‘冷板凳’,可是有些研究成果都还没拿出来,‘板凳’就被人家抽走了,青年科学家想坐‘冷板凳’都坐不了或没得坐。”
两院院士卢耀如、金振民,以及专家代表在浙江省温州市参加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时,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曾对构建青年科学家成长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金振民接受采访
不少青年科学家手头没有过多资金,只有一些研究成果;还有的青年科学家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现在有些政策导向与评价机制不是十分有利于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成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教授说有的单位对青年科学家在5年内拿不出成果或晋升不了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就要被淘汰走人;有的单位出现个别奖励的“马太”效应,重复给某一个人奖励,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青年科学家的积极性。
金振民院士建议,社会应该多摆凳子、多搭台子、多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和培养青年科学家有科学精神,有仰望天空的雄心壮志和理想力量,有脚踏实地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有独立思考的工作作风和创造能力,不迷信书本与权威,此外就是勤奋学习有修养。
来源:科教小站
一个非常有钱途的平台,欢迎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