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站,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隶属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管辖,车站等级为二等站兰考站在陇海线上行距离连云港站457公里,离兰州站1302公里。
兰考站原名兰封站,始建于1912年,于1915年建成通车,是陇海铁路的一个车站,是客运和货运混合运输站;属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车务段管辖。
陇海铁路于1904年开始修筑,1915年开封至商丘段建成通车,兰封站属陇海铁路管理局管辖。解放前战乱不断,铁路运输时断时续。
1912年与陇海铁路开徐段(开封—徐州)同时施工。
1915年5月,陇海线开徐段临时通车,兰封车站同时启用,当时只有到发线3条,1个15立方米的机车上水塔。
1938年5月,民国政府和日军争夺兰封,为存放机车加修了一条股道。
1949年3月,郑州铁路管理局成立,兰封站属郑州分局管辖。
1954年兰封县与考城县二县合并,共称兰考县,兰封站随之改名为兰考站。
1958年又加修了第五股道,并在道南修建了上货站台,建货仓一个。
1969年行车闭塞法为集电和色灯信号。
1979年12月,陇海复线开通时对兰考站进行改造扩建,车站和货场分设,车站到发线6条。
1993年,增建7股道。
2003年9月,郑州铁路局投资600多万元,由天津设计院设计,北京铁路第二工程局承建,对兰考车站进行改造扩建工程,面积扩大一倍多,由老站的1100平方米扩建成了2400平方米。
2005年,全路裁撤铁路分局后,兰考站属开封站管辖。
2008年车站等级由三等站改为二等站。
2016年1月1日,郑州铁路局生产力布局调整,兰考站归属新成立的郑州车务段管辖。
自1915年建站以来,兰考车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百年发展,见证了农民从“逃离兰考”到“返乡创业”之变。兰考车站本身,就是一个讲不完故事的地方。从上世纪70年代最后一次整修之后,车站一直沿用至21世纪,经过40余年的风雨侵袭,如今的站场站舍已经跟不上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脚步,原有的设施、设备亟待整修。
2018年9月,郑州铁路局集团公司下达兰考火车站站房改造扩建施工任务后,郑州车务段高度重视,积极对接路内外施工单位和兰考县政府,全力配合施工部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受使用年限影响,兰考车站二站台地面出现破损、坑洼不平现象,电缆沟盖板破损外露,旅客风雨棚棚面破损、檩条局部开裂,风雨棚柱梁表面涂料开裂脱落,对旅客出行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我们作为本次施工的主体单位,联合郑州车务段、郑州供电段等7个单位和部门,全面统筹协调,把此次兰考车站大修工程干好。”郑州建筑段兰考车站改造工程项目经理余春喜说。
据介绍,兰考火车站二站台原来的风雨棚长100米,要全部拆除重建,两边各增加50米,建成总长200米的轻钢结构风雨棚,此外还要对1.1万平方米的两个站台地面、620平方米的旅客地道、1503平方米的站台围墙全部翻新,让这座百年老站彻底旧貌换新颜。
2018年年底兰考站站房启动改造扩建工程。
根据改造方案,兰考火车站在原址对车站站房进行功能优化扩建,站房将向站前广场方向外扩10余米,完成后的车站面积将增加超过1700平方米,候车厅面积将扩大一倍,高峰时能容纳1000余人候车。主要是对现有站房扩建和候车室的整体整修,新装照明设备和地道面层翻新,重新铺地砖、墙砖等
2018年4月启动站台改造提升工程,工程于4月初开工,计划工期180天。对1.1万平方米的两个站台地面进行改造,新换铺设一站台沥青混凝土站台面积6600平方米,新换铺设二站台混凝土站台面积4400平方米,拆除二站台老旧风雨棚100米进行重建,两边各增加50米,建成总长为200米的轻钢结构风雨棚,此外还要对620平方米的旅客地道,1503平方米的站台围墙进行翻新。
2019年10月兰考站站台地面改造,拆除二站台老旧风雨棚重建轻钢结构风雨棚,以及旅客地道和站台围墙翻新工程全面完工。
2020年5月兰考火车站站房改造扩建工程由于疫情原因影响,站房改造扩建工程一度停滞,随着疫情控制的好转,改造扩建工程全面复工,站房外立面基本完工,仅剩站房内部改建。
2020年11月新扩建站房投入使用,火车站站前广场继续改造中。改造后,站房候车面积由原来的620平方米增至1725平方米,高峰时期容纳候车旅客人数由800人增至2000人。
今日兰考火车站,广开拍摄于2021年10月17日
2021年1月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完工。
2021年兰考站改造后,站房候车面积达1725平方米,高峰时期容纳候车旅客2000人。候车厅更换了350组座椅,增加空调、饮水机等设备,更新了照明设备,补强了标志标识。在厕所安装了新风系统。在进站通道醒目位置设置“红色驿站”服务台,工作人员针对需要帮助的重点人群,联动各岗位提供“点对点”个性化服务,并提前按方向分流旅客,帮助旅客尽快乘车。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