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豆瓣@火竹风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登山,一项考验体力、耐力、意志力的户外运动。

那些热爱登山的人们步履不停,踏遍世界上的一座座高山,留下自己的足迹。

最近,一部新出的高分纪录片就聚焦于此,为我们讲述了一名独攀者“向死而生”的冒险故事——
登山家

导演: 彼得·莫蒂默 / Nick Rosen
主演: 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 / 彼得·莫蒂默 / 亚历克斯·霍诺德

赖因霍尔德·梅斯纳 / Brette Harring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21-09-10(美国)

片长:92分钟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9.3,位列本周口碑榜第一名。
片中的主角叫马克·安德烈,是一个职业的登山家。
我们平时参加的户外登山和攀岩,通常都是有保护装置的,但马克所从事的这项运动没有。
他时常不带任何保护地徒手攀爬几千米的高山,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他跌入万丈深渊。
他的身体看上去并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运动员那么强壮,但是却迸发着无限的能量。
他在攀爬时,非常的沉着镇定,那源于内心专注于一处的笃定。
影片一开始,讲述马克小时候的故事时,他妈妈讲的一句话就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如果你小时候从来没有自由地,去冒点小险,你绝不会真正了解自己是谁,也不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永远不会知道你有能力”。
或许这也让我明白了成年后的马克为何能长成这样,为何可以无拘无束地去追寻心中所爱。
从小就喜欢上攀岩的马克,为这项运动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受了很多伤。
朋友说,好像有好几个夏天马克都住在楼梯井里,后来他又和女朋友搬到了森林里的帐篷居住。
马克的女朋友布莱特也说,为了攀岩,他们尽可能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16岁毕业时,他做贴石膏板工作,挣些钱。
那会儿他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后来妈妈跟他说“如果你想登山,那还等什么呢?”
然后,马克走了,他踏上了追梦之路,找到了自由,成为了一名职业的攀登者。
马克先后攀登了斯坦利陡壁、帝王壁这些相当有难度的山峰。
在登上罗伯森山后,马克又去了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他的目标是无人尝试过的山峰,冬季徒手攀爬托瑞-艾格峰(这被认为是美洲最难攀爬的山峰之一)
在突破各种艰难后就快要登顶时,遇到了恶劣的天气,无奈下撤,虽有些许遗憾,但马克还是非常感激,因为毕竟自己活下来了。
就在要准备搭乘飞机离开之际,马克又发现了一个好天气的窗口,不过这次的窗口期比上次更短,他最终决定还是再尝试一次。
为了完成登顶,这次必须轻装攀爬,不能携带任何睡觉用的东西,所以要一天快速爬完。
这次,他成功登顶了。
这次的攀登体验,也让马克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状态中。
马克说:“你会感激一切,包括那些在平时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很有趣,成就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真正改变你的生活。当你在为之努力的时候,为你留下的只有这段旅程,是这段旅程把你带到了那一点。
如果你有一段伟大的旅程,你必须弄明白很多事情,你必须要有计划,更具沉浸感,然后你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必须非常努力地工作,克服某种心理障碍,你会有更多的故事、记忆或经历,那才是我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东西。”
马克并非一个无视生命的人,他也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他说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做。
他曾说:“我知道有危险,我不会欺骗自己说徒手攀岩没有危险,但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风险。不可否认的是,每次你去山上,都可能是你的最后一次。所以你得感激所有你喜欢的东西。”
此时的我在想,一个人每天都要在做着什么,才不会惧怕那可能突然到来的死亡呢?
又或者这么问,假如生命只剩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年,你会去做什么呢?
问完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们往往在感动之后,又继续过着跟往常一样的日子。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根本就无法假设吗?还是我们就只是把它当成“假设”而已。
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著作《幸福之路》中写到,导致人们不幸福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烦闷”。
所有伟大的生活,大部分时候都是单调乏味的,这是生活的真相。
为了改变这种实事,人们从小就应该培养一种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或者说培养一种能过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的能力。
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每天都更用力地去活、全力以赴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呢?还是说人生本无意义?还是说“存在”即为意义?
马克从事的这项运动,危险性极高,随时都有受伤、甚至是失去生命的可能。
所以大家可能会想,他这么拼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了出名吗?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在社交平台上获得追捧、获得成功,但马克的特别在于他就是他自己、在他心里只有自己想追寻的自由。
他不在乎荣誉,甚至不在乎别人是否知道他在攀爬什么,他在乎的似乎只有攀岩这趟旅程本身,他更希望独自一人去体会攀爬的自由。
马克的朋友、也是著名登山家亚历克斯的一句话,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他说“如果你跌落死去,每个人都会认为你是个傻子。如果你成功了,大家都会像对待英雄那样祝贺你。可现实中,无论发生哪一种,你都还是同一个人”。
是啊,这就是自己的生命探索,与别人的反应又有何干呢?结果如何又有何妨呢?
后来,马克又开始了新的尝试,他找到了攀登阿拉斯加的朱诺峰的天气窗口,还和当地一位很强的攀登者莱恩·约翰逊结伴登顶了这座山峰。
但是这一次,他没能安全地撤回到山下。
在下撤的过程中,遇上了雪崩,这也让马克的生命停在了25岁这一年。
在马克的追悼会上,他妈妈说:
“我相信他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是他要丈量大山、立于顶峰,找到通往孤独山谷之路”。
我想,她是如何强忍着内心的剧痛说出的这番话,她又是如何理性而又智慧地注视着马克的一生。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给了自己的孩子最无私的爱。
马克的女朋友,同样也是一位徒手攀岩爱好者,作为马克生命旅程中最重要的伙伴,给了马克无限的支持,无论是在行动上、精神上、还是在情感上。
在马克出现意外后,她万分悲痛,仿佛失去了所有活下去的动力。
但是,她记得马克曾对她说过,如果他出事了,他要她继续下去,他不想让她失去勇气。
他希望她继续登山,继续热爱生活,能够快乐。
所以,布莱特慢慢地从悲伤的阴影中走出来,自己又去了很多她和马克曾经一同攀爬过的山峰。
她说,在那些地方,充满了马克的气息。
马克的女朋友曾说“马克在登山过程中所经历的极端体验,使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深刻,也让他更珍惜平时稀松平常的事情。这让他更好地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受生命。”
或许正是他们俩对利益的无私、对攀登的热爱、对生命的义无反顾,碰撞出了他们对彼此这份纯粹而伟大的爱。
马克曾说“攀登时感觉,就好像我的生命把我带到了一个特定的地方”。
在第一次登顶雪山之际,我也有类似的感受。那种感觉就是,整个身体里空荡荡的,只有一种感动存在,你可以感受到生命单纯地、静静地在流淌。
马克还说:“当我进入大山进行冒险时,生活变得非常简单,我全神贯注,我不会有缩头缩脑或者焦躁之类的感觉,我感觉头脑清晰、心态平静、一切可控。”
我认为与环境的互动、与大山的互动,就是登山的最大乐趣之一。
最酷的感觉之一是:人类可以在如此庞大的世界中,体验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有些人的人生,注定短暂而耀眼。
但在炽热的燃烧后,却留下最深刻的印记。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