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财政支出总体偏弱的背景下,万亿GDP城市财政支出强度如何?
中国经济最强市上海,以8431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体量登顶,而同期福州、东莞、泉州支出规模尚不足千亿元。
从同比增速看, 2021年杭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最快,达到15.60%,而重庆则是唯一一座财政支出负增长(-1.20%)的万亿GDP城市。
-01- 
广深财政支出强度弱于沪京
搜狐城市以24座万亿GDP城市为样本,统计各地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截至目前,24座城市中,尚有天津、西安、无锡未公布全年数据。
在已知全年数据的21城中,上海以8431亿元的支出体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上海之后,排名第二的北京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6863亿元,对比上海少了1500余亿元。
从具体支出项目来看,作为中国顶尖的工业城市,并且正在发力“五个新城”建设的上海,主要在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两大项目上支出较多,分别比北京高出837.0、572.6亿元。
2021万亿GDP城市财政支出分析/搜狐城市制图
相较于京沪,同为一线城市的广深,财政支出强度稍逊一筹。
2021年,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570亿元,不及同期上海的6成。广州财政支出强度更弱,刚刚3千亿元出头。
总体来看,在已知支出数据的21座万亿GDP城市中,仅福州、东莞、泉州3城,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未突破千亿大关,其中泉州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仅670亿元,排名最末。
此外,相比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低速增长(0.3%),大多数万亿GDP城市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杭州同比增幅最高,达到15.60%,而重庆则是唯一一座财政支出负增长(-1.20%)的城市。
从主要支出项目来看,2021年重庆在住房保障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以及节能环保支出方面下滑明显,三个支出项目分别较去年同比下降28.0%、14.7%和10.0%。
-02- 
泉州东莞人均不足万元垫底
从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来看,上海、北京是唯二人均支出额度超过3万元的万亿GDP城市。 
而常住人口规模约为上海的75%,但财政支出规模却不到上海4成的广州,2021年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1.6万元,不仅远低于上海、北京,而且也比不上宁波、苏州、杭州、南京等一众长三角城市。
此外,支出总量垫底的东莞、泉州,在人均支出方面同样排名末尾,两者2021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未能突破万元门槛。
2021万亿GDP城市人均财政支出分析/搜狐城市制图
若将人均GDP视为个人一年内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可看作个人所分享到的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成果。
搜狐城市计算了各地人均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上海、重庆、北京、深圳分列前四,其中,上海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达到19.51%,排名最高。
而同处一线城市阵营的广州,2021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还不到11%,比上海低了近9个百分点。
而佛山、福州、东莞、泉州四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更是不足9%,其中占比最低的泉州甚至不足6%。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像佛山、东莞、泉州这类极度仰仗外来劳动力资源的制造业大市(七普数据显示,三市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3%、76%和38%),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享受到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却相对有限。 
-03- 
杭州财政自给率最高
“量入为出”是地方财政管理的重要原则,但在当下,各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是常态。(搜狐城市此前曾对“万亿GDP城市2021年财政收入”进行过专题拆解) 
以重庆为例, 2021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亿元,而同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35亿元,收入与支出的差额达到2550亿元。 
那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否就意味着该地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并不代表着当地可使用的全部财力。 
以重庆市为例,据重庆市财政局报告,2021年,重庆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5亿元,但若加上中央财政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2046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收入777亿元,以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资金、上年结转等1162亿元后,重庆收入总量可达6270亿元。 
这6千多亿元的收入体量,足以覆盖同期重庆市4835亿元的支出规模,并且使重庆仍有余力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下年等708亿元,用于来年的财政收支调节。
但另一方面,依靠中央2千余亿元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调节财政收支,足以表明重庆财政运转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计算得出的财政自给率,能够体现一地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统计结果表明,在已知数据的21座万亿GDP城市中,重庆财政自给率最低,而同期杭州财政自给率最高。
2021万亿GDP城市财政自给率/搜狐城市制图
此外指出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于支出,即地方财政维持收支平衡需借力中央财政,并不必然意味着该地对中央财政贡献为负。 
以上海为例,2021年,除去7772亿元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上海还获得中央财政税收返还和补助收入996.8亿元,以补充地方财力。
但获得中央税收返还和补助近千亿的上海,反而是对国家财政作出较大贡献的城市。
此话何解?
据上海市税务局数据,2021年上海市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达到15318亿元左右,但按照“分税制”制度结算后留给上海当地使用的税收收入约为6607亿元,税收自留比例不足一半。
这意味着上海当地企业和居民缴纳的所有税收中,有8700余亿元的税收上划中央,即便减去此后中央返还上海的近千亿财力,2021年,上海对中央财政的贡献仍达到7700余亿元。 
-04- 
北京压减三公经费支出
展望2022,各市对新一年的财政收支形势拥有共同的判断——2022财政收支呈“紧平衡”特征。 
北京市财政局表示,在财政收入增长面临挑战的同时,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仍呈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重点任务和刚性支出保障压力加大。
重庆市财政局指出,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中低速增长已成为常态。同时,落实重大发展战略、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保障重点民生政策,以及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等方面资金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刚性增长。
面对如此财政收支形势,“控支出”和“保重点”成为各地新年度的重点财政举措。
其实,自2019年减税降费、2020年疫情突袭不断对财政收入造成冲击起,政府过紧日子就成了常态。
以北京为例,在2019-2021连续三年的年初预算安排中,北京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接连被要求压减2%、6.7%、3%。 
2022年,北京继续从严控制“三公”支出,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同比下降1.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压减3%,公务接待费用压减15%,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用则因执法用车更新购置与2021年持平。
压减一般性支出之后,如何统筹财政资源,把省下的钱花到该花的地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也是各地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依据各地2022年预算报告,各地新年度的支出重点有所不同。
在2022年福州市重点支出项目中,“聚焦落实强省会战略,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获得最多的资金支持(285.87亿元)。
而合肥则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据合肥市财政局规划,将安排市政路桥建设资金278亿元、轨道交通建设资金219亿元、滨湖科学城项目135.1亿元,引江济淮项目50.1亿元……
泉州则在建设海丝名城方面安排了最多的资金(139.7亿元)。
泉州市财政局表示这部分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推进厦漳泉都市圈和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建设,支持泉州创建世界遗产典范城市,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以及促进文旅融合消费升级……
预算安排虽已制定,但各地新的一年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如何仍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资料:
[1]2021年财政收支情况,中国财政部
[2]各地关于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各地财政局
[3]上海市2021年税收收入统计情况,上海市税务局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
短视频栏目《鲜城汁儿》

第一时间辣评城市热点事件
把脉城市发展难题
更有专家对话、榜单发布等
海量直播活动邀你共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