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们发布了一期 我们在北京找来三个白领,聊聊他们为什么年纪轻轻要写遗嘱 | 故事FM ,三位北京的白领,站在各自的遗嘱面前,探讨生命与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身后事。 
今天的故事来自我们的一位听众,她在来信中说,自己年近半百,身体康健,她想要告诉我们一个关于衰老、死亡,与生命尊严的故事。 
故事FM  第 088 期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故事 
/讲述者/ 筱晴  /主播/ @寇爱哲
/制作人/ @梁珂
/声音设计/ @故事FM彭寒
/BGM List/
01. Story FM Main Theme (Sailor Version) (未发布)- 彭寒(片头曲)
02. 土地(未发布)- 彭寒(不说话的老大爷)
03. Hi, I'm Your Mom(未发布)- 彭寒(妈妈和姥姥)
04. Long Long Corridor(未发布)- 彭寒(姥姥的几次自杀)
05. Blue Kite Main Title - 大友良英,Cover By 彭寒(姥姥死后的生活)
06. Solitude - 坂本龙一(我会自己解决的)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 懒人听书
—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请配合上方音频食用
1.第一次知道人会死 
我第一次知道人会死,是七八岁的时候,约莫是七零年左右。 
那时候,我们家楼里住了个八九十岁的老爷子。在我的印象里,他总是在一个地方坐着,动也不动,也从来没见他说话。 
有一天,这位老爷子过世了,他们家里给他办了丧事,我也跟着长辈去了。办丧事的时候,老爷子的尸体就躺在他的棺材里。我特别好奇,想过去看一看,但又怕家里人说我,忍着好奇,没迈过去。 
在那个年纪,那位老大爷的死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懵懂而直接的概念——一个立着的人,变成了一个躺着的人,而再往后,这个曾经立着的人就再也不会出现在他原先常坐的那个地方了。 
2.很多年后我才知道 
一个生命的消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直到很多年后,我成家立业之后,家里开始有亲戚陆陆续续地离开。我这才真正明白,一个生命从健全到病弱,从衰老迈入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记得第一个走的是舅舅,他的离开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从小没父亲,家里的男性长辈就只有他,还有我的姥爷。虽说,他不能完全替代父亲的角色,但我在感情上多多少少有一点依赖他。 
他的胃癌查出来时,已经是晚期了。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他每日卧床不起,被病痛折磨得只剩一把骨头,连眼睛都看不见了。 
在弥留之际,他那双看不见的眼睛竟然产生了幻觉。我听到他说,「天真蓝啊,真好」,然后,他就走了。 
舅舅走的时候是冬天。第二年,姥姥也走了。 
■ 插画 | Etikeren
3.「我们放弃抢救」 
舅舅离开后,我妈妈就把姥姥接到了她那里住。 
我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之前,她是个体育老师,精力特别旺盛。退休之后,她也给自己张罗了不少事情忙活,比方说健身,游泳,打麻将,成天不着家。 
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那个时候的姥姥其实是很孤独的。尤其是这些年年纪大了之后,我格外意识到,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真的越来越少了。我妈妈和我姥姥也不例外,哪怕是白天忙活了一整天,晚上回家后,她们俩也并没有什么可聊的。 
姥姥第一次自杀,就是在那个时候。 
有一天早上,我妈妈突然发现,姥姥一直都睡不醒。送到医院后,医生和她都以为是脑溢血,或者脑血栓之类的,醒过来就没事儿了。 
可是检查了一圈之后,医生却发现,姥姥的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他很怀疑,老太太可能是吃了大量的感冒药。 
把姥姥从医院接回家后,我妈妈发现,她是真的不想活了。她后来告诉我,其实老太太那段时间在家里尝试了各种自杀的方法,但一直没死成。比方说,她拿刀子划过手腕,但刀太钝,她的手又使不上劲儿,就没划开。 
我那个时候孩子还小,工作又忙,也没时间常去看她们。结果过了一两个月,我妈妈告诉我,姥姥又自杀了。这回,她吞了安眠药。 
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姥姥已经醒了。那一次,在她的病床前,我觉得我大概是说错话了。 
我问她,如果您不愿意跟我妈妈一起住,我给您找个地方,比如养老院之类的?老太太当时没说话,但我后来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她其实是接受不了这样的安排的。 
这次回家之后,我妈就给姥姥雇了个保姆,每天照看她。结果没过两天,我正在上班,我妈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姥姥跳楼了。 
那天,她吃完早饭,正和保姆一起在外屋收拾,老太太就趁着这个工夫跳了楼。她们家住三楼,姥姥大约是担心自己跳下去死不了,还在脖子上系了条围巾,绑了一把剪刀在里面。 
我妈说,姥姥在跳下去之前,好像还冲她笑了一下。 
我赶到医院,医生说,老太太多处骨折,要想把人救过来就必须做手术。我妈六神无主,让我拿主意。我问医生,做完手术会怎样。医生说,老太太年纪太大了,什么都说不准。 
■ 插画 | Paige Mehrer
我当时就想,既然老太太有这么强的求死意愿,说明她是真的不想再留在这个世上了。哪怕手术做完,无论身体还是心灵,她依然会很痛苦。 
于是,我对我妈说,要么,就不要抢救了。我妈说行。于是,我给医生签了字,表示家属同意放弃抢救。 
我听到姥姥在帘子的另一边哭喊,「疼啊,疼啊」。 
我对医生说,别再让她受罪了,拔管子吧,但我看不得。然后,我听到姥姥哭喊的声音越来越弱。然后,就没有了。 
4.我仿佛预见到了自己不堪的晚年 
姥姥离开后,仿佛因果报应一般,我跟我妈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我发现,我越来越控制不住我对她的脾气,而我妈妈自己的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几年,她在非理性情绪的控制下,被卷入了各种各样的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把一生的积蓄都赔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我拉不住,也救不回,身心俱疲。 
姥姥的死,妈妈的空虚和绝望,仿佛替我打开了一个宿命般的时空窗口,让我看到了自己无可回避的晚年。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我也会变成一个沉默、孤独的老太太吗? 
我不害怕病痛,我也不畏惧死亡,我怕的是,自己在衰老之后,变得无法自理。我并不介意自己在身体不方便的情况下住进养老院,但能接受的底线是,我需要有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尊严。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我觉得,人活着是没有意义的。 
■ 插画 | GRACIA LAM
5.我想要有价值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 
我之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美国的一个癌症病人,他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无可挽回之后,选择了安乐死。 
在他临死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没有开始变形,家人朋友也都支持他的决定。他选择了一个十分优美的环境,在家人的陪伴下,迎接了他想要的结局。 
我觉得,这是一种我愿意接受的死亡方式。我甚至在很认真地考虑,将来有一天,当我的生命质量下降到无法自理的程度,我或许会想办法去瑞士寻求这种解决方法。因为据我所知,很多国家是不允许安乐死的,而瑞士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家里的长辈们是以如何痛苦的方式离开人世的。不只是舅舅,我的公公,还有好几位亲近的家人都死于极为痛苦的疾病。他们垂死之际,最后呼出的那几口气中,丝毫没有生命的尊严和质量。 
我不想那样死去,我也不想自己的晚年在毫无生命质量的同时,还给我的家人带去麻烦。 
中国人常说,「寿高则辱」。我活过了第四个本命年之后,才慢慢明白,那个时候的姥姥可能就是这样想的。她孤独,无力,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劳烦他人,一天一天,便丢失了生的意义。 
如果我也到了那样的一天,我希望,我能找到我的解决方法。 
* 你有没有思考过生命质量和死亡的命题,你是怎么想的?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 本期头图 | Etikeren
感谢分享故事到朋友圈
文字 | 梁珂  运营 | 刘军
/往期故事/
「故事 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 
更多收听平台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蜻蜓 FM | 懒人听书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