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ric
本文授权自公号:Apple妈咪放羊村
写公众号的这段时间里面,时常有读者留言,说让讲讲留学的事。大家提出的问题里面,有一大部分是希望分析一下,最近几年留学还有没有价值,或者留学生未来的前途和职场发展问题。
今天这个文章,就专门讲讲这个事。
我尽量多上干货,当然,该熬的鸡汤也会熬一点。
01 “留学红利”
要聊留学的价值,就要先说说“留学红利”的问题。
什么是留学红利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孩子用留学几年的经费,也就是钱,上了一个ta水平本来可能上不到的排名的学校。
而ta上到的这个学校的排名,与ta本身实力之间的差额,就是“留学红利”。
打个比方,A同学如果高考,尽最大力也就能考个末流211吧,结果呢,他放弃了高考,专攻托福和SAT,然后本科申请到了美国前50,世界排名前100的学校。
如果他不出国,那么他那个国内大学的排名,最多也就世界300多名。这样一来,他身上的“留学红利”就出现了。
这样的红利,在研究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因为美国和英国的研究生,大都是商业性项目(这里不展开了),所以申请起来并没有太费劲。
B同学是一个国内“双非”学校的本科生,她现在在犹豫是要考研还是出国读个研。如果国内考研,那么以她的资质,估计费牛劲能考个211学校的研究生,这学校全球排名300多名;
但如果她去英国读研,那么花个几十万的情况下,她完全可以申请到世界前100的某个英国大学的研究生,一年毕业。
这样看来,这个钱花的好像也挺值。
讲完留学红利是啥,我们就可以理解,判断留学值不值的标准在哪。
好比毕业后你去大厂找工作,比如腾讯吧,人家筛简历的时候只看国内985和世界前100的海外高校(这里说的排名依据,在国内来看,大家还是认QS排名更多一些),那么前面说的A同学和B同学,他们就可以进入大厂的初筛对吧。
这样一来,他们的留学红利就体现出来了。
但是,留学红利能够帮助他们的,也仅仅是进入初筛而已
02 什么样的人适合留学 
在早先的一些文章里,我反复提过一个说法:

留学在今天这个世界里,不太可能是“投资”,它大概率只是“消费”的一种。
如果作为家长和学生,到现在还抱着靠留学逆天改命,最终把出国的这个钱挣回来的想法,那我要认真劝您放弃这个念头。
如果您有怀疑,去看看现在国内一线城市里,中学教师的应聘情况,大概心里就有数了。
如果说十来年前的出国留学可以让人们在职场上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那么今天,留学大概只能让人们找到工作
可能有朋友就会问了,既然现在出去念书性价比这么低,是不是出国就没价值了?
当然不是。
我的观点是,如果留学的这笔开销对您的家庭而言,不至于背上太大负担,不影响未来的生活水准和成长规划,那么应该果断出国。
这倒不是因为国外的大学一定有多好,而是因为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去看看世界,本身就拥有着很大的价值
成为一个“多元”的人,这真的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但是,如果留学本身会耗尽家里的积蓄,甚至有可能让家庭举债,那么我不建议出去念书。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都容易把留学看成一笔“投资”。但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投资在今天,是几乎不能回本的。
这个事情也没有什么“为什么”,我只是单纯把它理解为,这是我们得到时代红利之后的一种代价吧。
可惜的是,承担代价的,却往往不是我们这一代得到红利的人。
说到“多元”这个词,有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大概是去年的时候,我那个留学的公司招聘了一波助教,那几天我抽空看了看简历,大呼“我靠”。
二三十份筛出来的简历,托福最低成绩108雅思最低6.5。我不得不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竞争压力太大了。
那次招聘后来招进来一个美国的小海归,毕业院校也是美国前50的好学校。紧接着我们举办了一个留学活动,我主持,当时分享海外经历的其中一个嘉宾,就是公司新入职的那个小海归。
活动里,有个现场的高中生提问我那个小同事,说“你出去留学四年,最后还是回来做留学,那你收获了什么呢”?
当时我有点紧张,担心这个问题会不会刺激到那个同事的心态。
结果那女孩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包容,不会盲目的批判和附和,更知道了自己的余生应该怎么过,追逐的是什么”。
当时我听的很澎湃,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远赴重洋的价值。
03 行的人,在哪都行
从业这么久,我从来没有神化过留学这个事。

这个世界太复杂多元了,北京户口不一定就比绿卡容易,美国也不是样样工作都不加班。
北京也有蓝天白云的时候,加州也有雾霾冲天的日子。
哪里都不是天堂,哪里也都不是地狱,你在美国遇到的所有问题,中国都会遇到,反之亦然;
过得好的人在哪里都能过得好,过不好的人在哪里都过不好,如果内心没有幸福的能力,在哪里也幸福不了。
做留学的这些年里,见过的个别学生是让我印象很深的。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让我不断强化着一个认知,那就是“行的人,在哪都行”。
比如去年,有一个男孩高三时边准备高考,边考了雅思准备申请个海外大学,作为保底。
结果雅思自学了几个月, 首考就考个7.5。他高考前的一个月里,英国有3个大学的offer就都下来了,都是世界前150的学校。
这情况,搁一般小孩,早都没心思高考了吧。结果这小伙完全没受影响,高考超了一本线几十分,后来被一个985的好学校录取了。
后来他在群里告诉我们,很感谢我们帮他申到了好学校,但他自己做了一些调查,又结合了一些电子行业前辈在知乎上分享的经验,决定在国内念书了。以后读研要是想出去,再找我们。
他现在大二了,有时候看看朋友圈,他在学校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篮球队长,学校典礼的主持人,各种社团活动领袖。
这种孩子我之前见过一些,无论他们最后出没出国,都不会太差。
而且,我们的时代就是这样,当你看过了足够多的案例之后也会发现,人生真的是由“惯性”决定的。
优秀的人身上,都有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不会因为留学而获得,也不会因为没有留学而消失。
大家挣钱有多少,房子有大小,空气有好坏,但是只有内心的充实和快乐,是没有多少、大小和好坏之分的。
04 一封信
前年的时候,我给自己的一个学生写过一封信。当时那个女孩有点迷茫,马上要出国念书了,却觉得对未来的生活没啥信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英国追求些什么。

我把我对留学这个事的理解,和我自己很多年的一些个感悟写了下来。作为文章的结尾,我把这封信贴在这里,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XX,展信佳:
我出生在中国西部的一个5线城市,小时候牛肉面2块一碗。初中前没学过一个单词,大学录取时才有了人生第一双耐克。
21岁方才第一次看到大海,我用很多年看完几百本书,用剩下的时间怀疑阅读的意义,后来发现,外部的一切唯有和你的世界撞击之后方能存在,心里没有世界的人,其实走到哪里都是原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10年来我一直认为留学生有两种:逃避型和索取型。 
所谓“逃避型”的学生,他们出国的原因大概是要逃避一些东西,比如就业压力,不得不做的选择,社会的残酷竞争甚至是一个麻烦的女(男)友。
这些同学出国的目的可以概括为“镀金”,而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在海外的生活跟在国内大差不差,无非是上上网,学学习,跟好友聚聚再回家探亲。
而“索取型”则不同,他们是带着目的去外面的。他们想实现某种想法,达到某种目的,开启某种人生。
这样的孩子,我见过不少,无论他们最后选择了回国还是在外国就业甚至移民,多年之后当我们再遇见,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某种耀眼的光,人群再熙攘,这种光都让他们在俗世中鹤立鸡群。 
我希望一些年后,你可以成为后者。
当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始终是:时代变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来天津上个大学都似乎让一家人背上了许多压力,“出国念书”于我而言更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遐想。
毕业的10年后,我在天津这个城市拥有了一些东西,过的还算可以,基本上都是因为对于像我一样的小镇青年们来说,我们是没有什么选择的。
我觉得我们都是茶树上刚长出来的茶叶,而大城市则是一个巨大茶壶。这个茶壶的钢铁之躯是以无数人的青春为食的。
每一年,新鲜的茶叶都会涌入这个沸腾的大壶,滤走自己最好的那几年时间。幸运的会变成茶壶内壁的茶渍留下来,运气差的,带着自己寡淡的身躯离开。
我和我这一代人的努力,其实只是为了让自己体面一些。
但你们不同,时代在你们这代人的身上显得轻盈了很多。对于你和你的多数同学来说,即便是停下来不努力或是偶尔摸摸鱼,生活也会大概率一帆风顺,那么,你们这一代人去努力的原动力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我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刚毕业的时候我自己开过一个学校,主要的业务是教孩子们英语口语。那时我那儿的学费不贵,过来报名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我很多时候都被一群蛮不讲理的客户围攻,感觉身心俱疲。

几年后我开始做留学,教托福,身边接触的家长和学生大都来自比较高知的家庭,那时很明显的感觉是身边的人变得非常友善,非常supportive,跟从前完全不一样。
去年,我开始担任一个自媒体矩阵的撰稿人,工作里出现的伙伴大都是北上广的精英,还有海外的华人华侨。除了工作能力很强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非常乐观,有趣,善良。
我终于开始明白,其实世界是一个纵向生长的大树,你爬的越高,身边出现的同伴就会越厉害,越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太有意思了
所以,对于你们这一代人来说,我想奋斗的意义,大概就是让自己站的更高一点,去碰到那里的有趣的人吧。
正如我的一些学生,以他们的素养,家境和父母人脉,如果选择留在故乡,他们衣食无忧前程似锦。然而他们同样毅然选择下山,踏上未知的土地,开始举目无亲的生活。我以帮助他们为荣。
可能有一天他们也会回到一切开始的山顶,叩响昔日的木门。然而在那个时刻,他们可以坦然的作揖说,如今我已看过了这大千世界,我享受过最好,也经历过最难。遇到过知己,也承受了背叛。迷失过自我,也曾看见光亮。
没有遗憾,答案已存于心中。
在此,我希望很多年后,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作者Eric,资深托福老师及欧美高校升学文书顾问。
微信公号ID:Apple_Mammy。
-End-
想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美国大学?
扫码访问FindingSchool大学专区
解锁独家全美大学排名、点评和案例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拓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