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

2022年2月12日

康德逝世218周年纪念日
康德的终极关怀:人是什么
选自《哲学100问》第1季
文字 · 声音丨书杰
点击收听 ↓
伊曼努尔 ·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 - 1804年2月12日
上图扫码 - 解锁康德(0基础哲学课)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了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康德:人类闪耀之星
△哥尼斯堡
康德,1724年出生在东普鲁士一个小城市哥尼斯堡。他一生活到了80岁,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长寿了。康德的身高只有一米五七,一点也不像那些人高马大的欧美人,但正是这么一个矮小瘦弱的德国男子,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哲学时代。
康德出身比较贫寒,没有雍容富贵的家庭背景,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家里兄弟姐妹很多,童年时便失去了母亲。他16岁时考入哥尼斯堡大学,而后父亲也去世了。经济的拮据状况让康德走上了家庭教师之路,他32岁时重回大学校园当起大学老师。那时,康德为了挣到更多的课时费以补贴家用,接了很多的课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什么课都讲。这期间康德博览群书,拓宽了知识面,也为他后面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直到1770年康德46岁时,终于从编外讲师晋升为教授,提交的教授就职论文的题目是《论感性世界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原则》,这成为他后面批判哲学的萌芽。
也正是以此为界限,康德的哲学分为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
在康德就职教授之前,是他的前批判时期。那时康德在自然科学层面进行了研究,提出“星云假说”,这个星云假说主要是解释宇宙最初的起源问题。我们知道牛顿当时提出了机械论,承认物质之间的力学运动,但运动最初是怎么发生的?牛顿并没有解释清楚,只是把上帝搬了出来,认为上帝是第一个推动者,给了世界一个力,于是世界就运动起来了。
这时,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混沌的星云状态,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由于物质本身具有的重力作用,不同的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星体,进而形成各种星球和星系。
这是康德在天体物理方面的观点,当然那个时候是康德年轻的时期,哲学上也小有建树,但更多的是理论基础的建构。真正让康德名声大噪的是他在1770年以后的批判时期提出的哲学理论,这也是康德哲学真正成熟的阶段。
康德的一生是极其平淡的,甚至是有些乏味的。除了一次短暂的旅行外,他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没有结婚生子。他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生活作息表,生活极其有规律,每天什么时候起床、学习、授课、吃午餐、散步、读书、写作、睡觉,这些都在康德的这张作息表中体现并严格执行。他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邻居甚至会把康德当成一个活的时钟来对表,只要到了下午3点半,康德会准时在街道上散步。据说康德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来散步,是因为他前一天晚上通宵读了卢梭的书——《爱弥儿》。或许正是这种清淡的生活方式,让这个身体瘦弱的德国男人活到了80岁的高龄。
古板、克制,一切都井井有条,再加上身体瘦弱,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让康德迸发出了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对未知的探索,对真理的渴望。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他的著作里有着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认识能力、人的道德和信仰、人的自由、人的审美,这些在康德的学说里一一呈现出来。他关注的是这个时代的前沿,启迪的是人类的全新思维。
在康德的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休谟,另一个是卢梭。休谟打破了他对理性主义独断论的迷梦,而卢梭启迪了康德对自由的向往。
1781年,康德大器晚成。他用了10年时间写成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一鸣惊人,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那一年,康德57岁。
从此,康德引领了一个批判的哲学时代。康德哲学也成为当时的热点,大街小巷的每一个人好像都要来读一读这本《纯粹理性批判》,虽然不见得能读懂,但至少也要瞻仰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仅凭这一部著作,足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在随后的十几年内,康德相继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就是著名的三大批判,因而康德哲学也叫批判哲学。

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多么难回答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这个问题摆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回答?
人是世界的主体,人要吃喝拉撒睡,人有欲望,人是道德与自由、理智与情感的承担者,人也是矛盾体⋯⋯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人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的世界。而这个问题也是康德,作为一个哲学家一直在追问的。你会发现,康德其实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他的哲学包含对人性的关怀,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人是什么?在康德看来,这个问题被划分为三个小问题:人能够知道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人可以期望什么?
正是这三个问题,最终解答一个总的问题——人是什么?
大家第一次听到这三个问题,或许觉得这并没有什么,这三个问题不正是涵盖了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吗?你要怎样认识这个世界?你要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你对未来的愿景是什么?这就是人生啊!
而康德的伟大,正是用哲学精妙的论证,来解答这三个问题。他最为著名的三大批判也正是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
人能够知道什么
《纯粹理性批判》解决的是人能够知道什么的问题,这是认识论层面的哲学。人能够认识什么?去考察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理性本身的运用范围是什么,哪些我们可以认识,哪些我们不能认识,知识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人应该做什么
第二本著作《实践理性批判》要解决的正是人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这便走向了实践的领域。在我们日常行为中,能不能够形成一种实践的准则,一种普遍的法则,一以贯之呢?如果有,这就涉及道德层面的讨论了,这些法则就是道德律。
人可以期望什么
第三个问题是人可以期望什么,这是《判断力批判》要解决的。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是什么,以及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究竟是怎样的?通过对人的审美和情感的探讨,去找寻人类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这就是康德三大批判,讲的就是知、情、意的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是“知”,《实践理性批判》是“意”,而《判断力批判》便是“情”。综合起来,便归结到一个终极的问题——人是什么,人要知道什么,该怎么做,人的审美和情感有哪些。
这就是康德的非凡之处!他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以往的哲学家是在搞思辨的、技术性的学术,是在玩儿一种复杂的智力游戏,通过缜密的论证得出一个观点,并深深享受着逻辑和文字游戏带来的快感。
但康德不是!康德站在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他超越了以往哲学家的境界,哲学不仅仅是在进行逻辑的推理和论证,更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进行生活的追问,他把哲学当成一种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当成一项道德事业,这个境界就不一般了。虽然康德哲学晦涩难懂,但最后确是柳暗花明的,指向的是一个终极的关怀——人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康德逝世这么多年,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研究康德的原因。因为康德研究的是每一个人都特别想探究的,但又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探究清楚的一个问题——人是什么。每一个爱智慧的人面对这个话题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心向往之。
康德有一句名言,大家耳熟能详: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俯视自己的心灵。
这就是康德!
他关注头顶上的星空,这是从自然的维度来说的,这里的自然不仅仅指大自然,而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对世界的认识等。康德关注自然的规律,讨论自然的法则问题。
低头俯视自己的心灵,这是从一个自由的维度来说的。这个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指人应该怎样生活的法则:人应该诚实,不应该说谎,人应该尊老爱幼,应该多做善事,等等。从“应该”层面去讨论的,就是人内心的道德法则。
“人是什么”是康德一生关注的终极问题。
——来自《哲学100问·第1季》音频课
作者 :书杰
康德哲学 · 入门大纲
完整哲学课
第1季 + 第2季 + 第3季
0基础系统入门
《哲学100问》
畅听2500年西方哲学史(系统讲解)
69位哲学家 + 350期音频课 + 16大篇章  + 250张逻辑图
生命丨欲望丨孤独丨死亡丨灵魂丨幸福丨性爱丨信仰
痛苦丨意志丨自我丨语言丨逻辑丨存在丨荒谬丨救赎
启蒙丨神话丨理性丨工具丨身体丨权力丨科学丨传媒
5折券 · 最后3天
限时:2月15日(正月十五)结束
👇
上图扫码 - 领取5折券 - 微信平台收听 
一次订购 · 永久收听(附文稿)
课程解锁:哲学名著
柏拉图《理想国》《会饮篇》、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笛卡尔《谈谈方法》、培根《培根论人生》、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萨特《存在与虚无》、加缪《局外人》《西西弗神话》、马克思《资本论》、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福柯《性经验史》《规训与惩罚》《疯癫与文明》、罗尔斯《正义论》、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等。
通俗易懂,带你入门
听哲学创始人书杰的独家好课
购课赠送:250张逻辑思维导图
已购课程用户领取:高清 PDF 版本(可打印)
逻辑图领取
下图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发送已购截图
👇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第1季(适合新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