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500字 | 阅读需10分钟
今天一起来看看不一样的林彪。
林彪是我军当中最具争议性的军事将领,笔者希望通过探寻一些事例,以让广大读者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林彪。
在战争年代中,林彪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甚至说有时候都不太近人情。战场上的林彪,机敏、果断、善打硬仗、巧仗。而生活中的林彪,却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吃穿、不喜好玩乐。
据林彪的内勤组长刘文儒回忆,生活中的林彪吃喝极其简单,每天只吃些热馒头和肉饼等清淡食物。
林彪身边的吴姓厨师曾负责给他做饭,见到首长每天吃的都是些馒头、肉饼之类的寻常之物,竟近乎哀求似的请求林彪的贴身人员李根清:“小李,我好歹也是国家特一级厨师,什么样的面点,什么样的饭菜都会做。你给首长说说,就让我给他做点好吃的吧,我保证让他满意。
可当李根清把厨师的话传达到林彪那里,林彪只是摆摆手笑道:“谢谢他。我吃得很好了。每餐一份蔬菜,一个馒头,一钱盐,一钱油,二两肉饼,不加作料,雷打不动。
林彪的“老三样”吃了一年又一年,餐餐都是这个模样,几乎没什么变化,偶尔换点应季的蔬菜,也是开水煮白菜,再配上点小米粥,一年到头都是这样。
再有时候也会吃点井冈山的大米,说是忆苦思甜。对于肉类食品,林彪从不馋嘴。
一次,许世友打了些猎物送给了林彪,说是让他改善改善伙食,林彪谢过之后,碰都不碰,便转手让手下人拿去分了,自己继续吃着开水煮白菜之类的食物。
身边的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曾多次劝林彪改一下食谱,补充点营养,林彪每次都说:“就这老三样挺好的,谢谢大家的好意!
林彪在吃的方面不讲究,但却对黄豆情有独钟。
在抗日战争年代,平型关战役刚刚取胜,欣喜之下的林彪便穿着从战场上缴获的黄呢子,跨着一匹马驰骋在驻地附近。
跑着跑着,马儿竟一路不知不觉来到了国民党的防区,哨兵远远看见一个穿着黄呢子的人,误以为是鬼子,抬枪便射,林彪应声坠马。
这一枪洞穿了他的右肺叶,虽未危及他的生命,但却给日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林彪昏死过去后,醒来的第一句话便是:“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当时国共合作,全民共同抗日,林彪作为我军高级将领,没在战场上负伤,却差点牺牲在了国民党小兵的手里,阎锡山大动肝火,要枪毙了那个小兵,林彪却不愿追究小兵的过错,阎锡山内心有愧,便送来了
180箱猪肉罐头、52万枚
手榴弹
和100多万发步枪子弹。

林彪连连感谢道:“礼重了,礼重了!

由于林彪的伤势比较严重,国内又没有好的医疗条件,他便被安排到了苏联养伤,回国后,枪伤酿成了他怕风、怕水、怕光、拉稀和头晕耳鸣等诸多后遗症。
一次,林彪在指挥东北战斗中,听说吃黄豆能止住拉稀等毛病,林彪自此便开始吃黄豆,从此这就变成了伴随他终身的习惯。
因此,对于黄豆他有着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大战胜利后,他给部下的奖励往往就是一袋黄豆,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最高的奖赏了。
在东北战斗期间,林的老部下喜欢在战斗间隙去探望他,每次探望林总是不苟言笑,一如既往忧郁寡淡,各纵队负责人来了,给点黄豆算是欢迎了,老部下临走时,林彪也不起身相送。
尽管林彪表面看起来终日郁郁寡欢,看起来颇为“冷淡”,但根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每次老部下来看望他走后,个个都是面带笑容,没有人因为林彪的“冷脸”心存微词。
林彪性格孤僻,喜怒不形于色还不止如此。1946年11月,林彪带着班子在锦西考察,主席要求他“打大仗”,但刚刚上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的他却是个十足的“光杆司令”。
正当他为此着急之际,六七年未见的黄克诚、彭明治、梁兴初这些老部下来了,见着林彪,他们非常激动,一口一个“林师长”,个个紧紧握住他的手舍不得松开,巴不得每个人上前拥抱一下。
可林彪倒好,没有任何寒暄不说,依旧是脸上带着霜打的茄子模样,直奔主题问部队的人数、装备、情绪等等。
这些下属倒也见怪不怪,个个依旧非常高兴。当然,林彪外表如此“冷漠”,内心却为他们感到高兴。毕竟,从当年的红军小战士,到如今个个身居要职,林彪带出来的兵有出息了,他的心里怎能不高兴?
林彪总是以一副“冷面王”的形象示人,但他却很少发脾气。战争年代,唯一一次发脾气是在四平撤退期间。
那是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投敌,泄露了大量核心机密,导致我军极其被动,部队之间乱作了一团,恰逢林彪又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这种局面在战争年代相当危险。
正在林彪急得焦头烂额之际,他麾下的作战参谋李处长(人名自行脑补)却在喝酒耍乐,林彪气得掀翻桌子,搞得这位李处长大气不敢出。这是林彪有记录以来的唯一一次大发脾气。
不过,除此以外,再也没见林总在任何场合发过脾气。
李处长尽管严重违反军纪,但林总却并没有把他彻底打入“冷宫”,而是根据他作战能力强的特点,把他安排到了一纵,也算是人尽其才。
林总的秘书季中权违反东北局“二七八团”结婚规定,林对他态度明显冷淡了下来,季中权觉得对不起他,便主动请求调离了单位,林彪舍不得他走,但也很尊重他的意愿,参谋长刘亚楼见林彪一个人有时忙得晕头转向,便提议说把季中权“抓回来”,林彪摆摆手。
林总就是这样一个既眼中揉不得沙子,但也尊重他人,不对老部下搞打击报复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孤僻、不近人情的人,却有着极高的威望。
何以见得?
1946年6月,东北的形势于我军不利,中央直接打破条条框框,直接任命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肩挑”。
这可不得了。要知道,当时东北局四位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委中,彭真、高岗和陈云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唯独林彪是中央委员,连“核心圈子”都没进入的林总,却被安排在了东北局最高领导岗位上,这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可即便是如此安排,却没有一个人不服气,大家都积极协助林总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彭、高、陈等人的组织纪律性强,但同时也足以说明林总的威望高。
如果说,这不能完全说明林总的威望高,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林总麾下的那些桀骜不驯的名将。
林总的麾下悍将如云、猛将如雨,有不少令人头疼的“刺儿头”将领,但是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他的那些麾下将领没有人不对他服服帖帖,更没有人在背后贬低、丑化他。
一是因为跟着林彪打仗明明白白,打胜仗;二是因为他从不搞山头;三是从来不与部下争功,打了胜仗记在部下头上,打了败仗从自身找原因。
参谋长刘亚楼外号“雷公”,出了名的暴脾气,甭管遇谁都爱顶上一顶,唯独从来不敢顶林总,每次林总要找刘亚楼,刘亚楼总是跑步过去相见。
二纵钟伟是李云龙的原型之一,这人打起仗来不要命,发起进攻几个警卫员都拉不住,沙场作战常常能想出各种克敌制胜的鬼点子,解放战争打急了眼,临时让战士随身掏出口袋里的封条一贴,国军的物资变成了他独有的了。
纵然是如此“刺儿头”的钟伟,依然对林总也是服服帖帖。
在四野,像这样难搞的“刺儿头”太多了,但林总以其巨大的威望却能在不使手段的情况下,也能让他们心悦诚服。
他的巨大威望来源于他的军事才华和他从事革命的老资格,以及放眼军中难以匹敌的赫赫战功。而他的巨大威望无形之中又让身边聚集了极多的崇拜者。
陈、黄、吴、李、邱等等,哪一个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赫赫战将,哪一个不是能独当一面的老革命?但他们却死死追随林总左右,这样的近乎狂热地崇拜在我军当中实属罕见。
林总威望高、崇拜者多,但圈子很小。林彪的生活寡淡如水,林彪的社交圈子也寡淡无味。
据林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林的一天除了吃饭、睡觉、会客、听秘书讲文件,极少主动外出参加社交活动,除非确有必要。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踱步,一间房子来来回回地踱步,踱了一遍又一遍,边踱步边思考边写写画画,嘴里絮絮叨叨,自言自语,想到某个问题时便会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叫起来。
林彪一生当中除了革命战争年代与主席交集比较多些外,建国后的他几乎都是深居简出,从来不会主动与其它搞社交。
但唯独有两个人却是例外。一个是粟裕,一个是罗荣桓。
粟裕大家都很清楚,他是我军当中极其杰出的天才军事将领,他善于打巧仗、硬仗、险仗、恶仗,往往能在数倍于己,乃至于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中打得敌人丢盔弃甲。
他指挥的黄桥战役、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等至今都是世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
粟裕将军尽管在建国后仕途并不如意,但林总对他却极其欣赏。林彪麾下“四大金刚”之一的吴某某曾说:“林彪这个人自视甚高,但非常看重粟裕,很重视粟裕的意见和建议”
林立衡也回忆,说在众多的高级军事干部中,与父亲林彪来往得最多的就是粟裕大将。
林彪与粟裕,这二人都生长于楚地,他们相貌不帅,个头也不高,多半时间里也都病恹恹,他们的爱好几乎相同,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下棋,逮着机会看着地图,能一看一整天。
军事上,他们战法各有千秋,有些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惺惺相惜。林彪见到所有人都是沉默寡言,几句话就能应付完事儿,唯独见到粟裕却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犹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二人只要一聊到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就舍不得停下来,越聊越兴起。
终林彪一生,只与粟裕最为谈得来,可以说,粟裕是林彪社交中屈指可数的知心朋友。
林彪的另一个知心朋友就是罗荣桓。林彪的性格孤僻、沉默寡言,这种性格使得他的革命战争年代与很多政委合不来,身边的政委是换了一波又一波,但依旧不尽林彪之意。
后来,主席斟酌再三,将罗荣桓配给了他做搭档,从此,二人凭借着这个“黄金搭档”从东北一路打到了海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功勋,而这当中,绝少不了罗荣桓的巨大功劳。
长期的革命生涯,相得益彰的友好相处,使得二人结下了密切的革命战斗友谊。因此,1963年,罗荣桓患上尿毒症时,素来深居简出的林彪居然亲自前往探望。
罗荣桓病逝后,林彪一改不参加活动的习惯,早早地就赶到了医院,瞻仰罗荣桓元帅的遗像。当年春节,林家人怕罗荣桓夫人林月琴一个人过春节会孤独伤感,把她请来家中陪伴故人之妻过节。
由此来看,林彪对罗荣桓这个老搭档的怀念之情。
纵观林总一生,威望极高,崇拜者极多,但圈子却很小。当年的四野老人说,林彪这个人就是天生的将星,用兵如神,打仗往往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胜利。
在他说起这些往事时,嘴里不由自主哼起了四野的老战歌《林总的命令往下传》:“军号响,红旗展,林总命令往下传,号召东北野战军,创造千百个尖刀连。要顽强,要勇敢,朝着敌人心脏钻,刺刀见红,敌人全部完了蛋......
参考资料:
1.《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作者 李根清 《中外文摘》 2014年第20期54-57,共4页)
2.《粟裕与林彪的交往》(作者 张雄文 《中外文摘》 2011年第18期44-45,共2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识别下方小程序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用脚踩三公里后,猛然大呼:台湾旦夕可下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