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让我静静
作者  |  Farah Miller, 小乐
两周前的周六下午,我们全家从一个玩具店出来,在在抱着终于攒够了预算买的一个消防车站,迫不及待的想要拆开玩。我和在在爹商量接下来该去哪里,在在提出:“在在和爸爸回家玩新玩具,妈妈去逛书店,妈妈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安静时间(quite time),是不是挺好的?” 
既然他那么讲,我们立刻就开车回家,把他和爸爸放下,我再出门去书店。关上房门前,在在和我挥手说:“ 妈妈,have fun 哟。” 轻松洒脱的的像一个已经离家生活的大学生。
安静时间是我们从疫情以来开始慢慢给他养成的一个习惯,只要全家人在家,吃完午饭的一个半小时,在在需要自己在客厅玩。他一开始当然是抗拒的,但是后来慢慢习以为常,还时常能在这段时间玩儿出让我们惊喜的花样, 比如下图这个分栖息地和动物种类的动物园。
qu年一开始实行“安静时间”,是为了给疫情期间全家7x24 纠缠不清时给大人一个喘息的时间,但后来,我慢慢发现了这个概念对于孩子更重要的一层意义,那就是他开始学习爸爸妈妈也是需要自己不受打扰的时间,而不是随叫随到的。进一步说,这对他而言,是一种对边界感, 对一个正常的人类需要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认识。
也就是在那天,我读到了纽约时报养育版推送到我的邮箱的这篇标题为“我爱你,让我静静” 的文章。内容我很喜欢,所以编译出来,和你们分享。本文的原作者为Farah Miller。 
我爱你,让我静静
整个2020年对我而言最好的日子之一发生在12月,我做了根管治疗。我在牙医的椅子上躺平,没有人向我索要零食或玩具。之后,因为已经和家人、同事打过招呼,我在曼哈顿市中心闲逛,买了一杯6美元的拿铁,在人行道上翻阅二手书,开车回家时听了一个成年人的播客。
这样的时刻光芒万丈。
当然,在11个月之后终于走出了家门让人激动。更重要的是,这是次一个人的自由出行,就像我还是个孩子时,可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停下来盯着天空看。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己探索世界是我的默认状态--也是我很舒服的状态。在我20多岁的时候,我是 “无子女女士",我会跟着一只鹅一直走,只是想看看我们最后会走到哪里。
我交出了这种幸福的、无组织的孤独,以换来了一个家庭,如果要选择,我还会再做一百万次。但我以为一旦我的孩子长大成人,我就会找回一些自主权。我没有想到一场大流行病会夺走我们所有分开的时间,我也没有意识到大一点的孩子,甚至是青少年,还可以像幼儿一样紧紧抓住他们的父母。
当我们蜷缩在一起的时候,我试图压抑自己的挫败感。但是我的孩子们敏锐的感觉到我需要离开他们--这可能是因为我最后喊出了这样的话:"我需要离开你!" - 而他们并不喜欢这样。
配图来自于Liana Finck 
6岁时,我的小女儿很宽容。如果妈妈离开去吃寿司或在车里哭泣(或两者兼而有之),她可以看一个温情的Netflix节目,一切都很好。但我11岁的孩子在我达到崩溃点时就会躲开,带着耳机蜷缩在床上,如果我看她,就会瞪大眼睛。
“纽约Montefiore儿童医院的儿科副教授和青少年医学专家塔里布博士指出:”当孩子听到你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反应是需要独处时,可能会更难或震惊。如果周围的人焦虑或不开心,这个年龄的孩子更倾向于责备自己,而不是责备情况。我的女儿可能认为我生气和沮丧是因为她,而不是因为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或我丈夫做了或没做什么,或者是因为这场流行病。“
然而,这些都没有让我降低抽出时间绕着街区慢慢跑步的重要性。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重视独立的概念。所以我向一些专家寻求帮助。以下是我学到的三件事。
1. 现在是教孩子们自我照顾的时候了。讨论独处的时间是一个教孩子们了解良好心理健康的机会。"撰写《泰晤士报》青春期专栏的临床心理学家Lisa Damour说:"不要暗示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当我和你在一起时,我真的希望能够专注于你,所以我需要做一些自己的情绪整理。这样,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能更专注当下。"
塔里布博士说,如果你是以反应性的方式要求独处,你可以具体说明你的压力是什么—工作上的变化或感觉被家里的任务压垮了--并明确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时间来清理你的情绪负担。她说,一个人呆着和孤独之间也有区别,这种细微差别值得与孩子们讨论。
配图来自于Liana Finck 
2.独处的时间应该是你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还记得新冠刚开始时家人做的那些作息表?所有的家庭聚餐时间么?塔利布博士说,在大流行病开始时,”我们谈论过全家共处时间"。"为什么我们不创造一个独处的时间?" 她的孩子只有3岁和5岁,他们知道她每天都会出去 "盯着后院的一棵树"。她在冥想,而他们知道不要打断妈妈的 "树木时间"。
Lizzie Assa是The Workspace for Children的创始人,该网站帮助父母教孩子们自己玩,她确保她的三个孩子,现在是14岁、11岁和8岁,从他们蹒跚学步开始,每天都有 “安静时间”。她说这需要付出努力,但回报是值得的。” Azza女士说,”即使是今天,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变得喜怒无常时,我其实并没有说“你需要离开我们”,他们自己会说,’我要去自己待一会儿’。”
如果建立每天的安静时间在你家感觉是不可能的,你可以尝试以其他方式在你的孩子的日程安排中建立休息时间。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助理教授普伽-拉克什明博士建议我简单地问问女儿她喜欢怎样的自我关怀。你可以对一个11岁的孩子这样做,拉克什明博士提醒我说。”你可以直接问她:'你觉得你需要什么?读一本书吗?洗个澡?也帮助他们集思广益"。
配图来自于Liana Finck 
3.你的孩子不高兴也没关系。如果你不想把每个醒着的时间都花在你的孩子身上,”从发展角度来说,一些适度的拒绝是他们需要经历的,"拉克什明博士提醒我说。"这很正常。作为父母,你的工作是帮助他们理解悲伤是正常的。" 她甚至进一步说,与这种不适感相处教会孩子他们可以照顾好自己,哪怕这让别人端在的不开心。
达穆尔博士说得更直白。“人应该有个人生活,句号。”
理直气壮的,对自己say yes
我所见到的很多愧疚于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对孩子发火的父母,常有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相关的另一面:那就是对孩子的要求难以拒绝,尽全力满足,直到勉强自己,退无可退。 
所有的行动都在表达信息,当我们永远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之上,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便是父母没有自己的需求,一切时间都任你支配,更进一步,我们没有自己,我们,是你的附属品。这听起来荒谬,做起来也难度极大。所以退到最后,就会出现 “ 你要这样我也给了, 你要那样我也做了,我已经忍你很久了,我为了你都牺牲了,你还要我怎样,你为什么还不高兴” 等等此类的怨言。
很多时候,对他人说的yes, 是对自己说的no。说给自己的No多了,最后就只剩下nothing了。这并不是给孩子养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寻找边界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好示范。一个空洞的模糊的自己,如何照顾好她人,教育处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孩子呢? 
相反,当我们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合理需求看见并且尽量满足, 而不是否定和压抑,反而可以更清晰的看见,体会,并接受那些渴望。
我最近在时隔多年之后,开始重新学习小提琴。在一次课上,老师问我练习的怎么样,我不好意思地说:“太忙了,没有天天练,一周大概会练3次。” 老师的回答是:“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我教过的成年人里,那些要求自己每天练习的,大多都放弃了。坚持下来的,都是每周练习3次左右的。” 
那一瞬间,我感觉光芒万丈。 
最后,都看到这了,留言、转发、点击“在看”,还是赞赏, 你看着办喽~
1
END
1
- 往期文章 -
                                               对自己要有多狠,你才满意?
- 版权声明 -
文章版权归成长合作社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