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到一个让人痛心的消息。
上海东方医院的一位护士突发哮喘,家属本能地就近前往自己工作的单位东方医院南院急诊求助,但因为新冠,昨夜东方医院南院急诊停诊,最后不得不前往浦东唯一在服务的仁济东院求救。
最后因为耽误了急救时间不幸去世,终年49岁。
官方也已经通报了:
有网友说这事怪医院保安不近人情,但其实保安也肯定也不知道他完成自己的工作会造成这样的后果。而且医院都停诊了,就算保安放人,病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及时救治。
还有人说这都是防疫政策的错,如果“躺平”完全放开就没这些事了。但如果现在放开只会造成更大的医疗资源挤兑,酿成更多悲剧。
我觉得真的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医院的急诊停诊。
华山医院:
龙华医院:

瑞金医院:

我之前骨折受伤了,一直有个检查要做,但常去的几家医院全都门诊停诊,去中山医院直接给我约到了一个月以后。不过我这不是什么要紧事,等等就等等吧。
但急诊停诊是另一码事。
这么多医院的急诊都停了,如果有人突发疾病怎么办?难道新冠以外的疾病都不算病了吗?

有人说这次去世的护士没有打120,如果是120一定不会把她拉去已经急诊停诊的医院,而是会直接把她拉去仁济医院东院,就不会耽误治疗了。
但你要知道根据官方统计口径,上海有近2500万人,中间不乏不怎么用手机也不怎么关注这些公众号服务号的老人。
如果他们突发疾病,如何保证他们都知道哪些医院已经停诊了?上海的救护车是否能满足这么多人的医疗需求?
同时这么多医院急诊停诊,剩下医疗资源是否足够,是否能满足全市的医疗需求?
我持怀疑态度。
当然,我不是决策人士,不知道这些医院的急诊是不是不得不关门。
但我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医院的急诊应该开着,至少抢救室应该开着,毕竟那是抢救生命的地方,是防止悲剧发生的最后一张大网。
如果上海的医疗资源已经不足以应付现在的情况,医生护士需要高强度加班身心俱疲,那是不是应该想办法增加医疗资源来应对现在的疫情呢?
另外,上海在进行“网格化筛查”后两周,终于表示要对应检未检人员赋黄码了:
我觉得早就应该这么做了,否则有些人就是不去做核酸检测,有些小区更是无限2+2+2,那所谓的“网格化筛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会徒增被封在小区者心中的怨气以及所有被疫情影响者的难处啊。
希望不要有更多悲剧发生了。
-END-
欢迎关注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