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抗疫助企21条新政,多地支援上海
撰文 | 汪航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3月28日,上海市新增9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438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自3月1日起至今,上海市已累计新增本土感染者20000多例,无症状感染者超97%。24日,上海疫情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过千,近一周来,日新增感染者数量一路攀升。
为尽早控制疫情蔓延形式,上海市已实施“半城”轮流封控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并出台了21条举措助力疫情下的企业发展。来自浙江、江苏两省的2000余人检测队伍于昨日抵沪支援,云南、山东、安徽省等部分省、市也在驰援上海。
支援队伍进入小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图片来源:人民网
浙江、云南等多地支援上海
“全力支持上海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做好涉沪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和我省疫情防控工作”。
近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关于驰援上海的紧急会议,省交通运输厅迅速组织运送医务人员赶赴上海支援疫情防控,并成立了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专班,建立重点物资保供绿色通道。
3月28日晨,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江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等的1500名医务人员,和来自江苏省的500余名医务人员已抵达上海,协助开展核酸筛查工作。
核酸检测现场
图片来源:“小亭郭”
除了增派医务人员外,云南、安徽、山东等多地还为上海援助蔬菜、水果等一系列生活及抗疫物资。
杭州富阳每天将5万斤早笋运往上海,持续10天以上;安徽六安在3天内完成物资筹集工作,将西红柿、黄瓜等十来个品种共160吨的蔬菜类生活必需品紧急送达上海。
云南通过两地沪滇协作领导小组协调,将33吨蔬菜、8吨生活物资和20万只口罩从昭通运往上海市闵行区。怒江州将2600斤沃柑从泸水市上江镇付坝村发往上海。
四川省都江堰市各大蔬菜基地、蔬菜种植专合组织和蔬菜龙头企业接到供应需求后迅速响应,用最快时间将120余吨蔬菜准备到位,并于3月28日晚运往上海。
都江堰市为上海运送时蔬
图片来源:又见都江堰
上海发布抗疫助企21条新政,
涉补贴、减租、降费等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表示,当前上海正处于疫情防控的最关键阶段。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吴乾渝介绍,昨天起,上海市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实施了核酸筛查和区域管控工作,累计组织1.7万名采样人员,设置6300个采样点,“也得到了江苏、浙江两省的大力支持”。截至28日24时,共筛查超过826万人。
今日,浦东新区、闵行区、奉贤区、金山区发布通告,要求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闵行区分两批实施,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
吴乾渝在会上对“足不出户”做了详细解释:指的就是不出家门,不要走出家门到楼道、地下车库、露天区域等小区户外空间活动,比如散步运动、聚集攀谈、遛宠物等。居民要拿快递、扔垃圾,可以由小区物业或志愿者上门协助。
在“半城”轮流封控等防疫措施下,上海市相关行业和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对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针对直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和企业,从防疫和消杀支出、临时补助补贴、防控创新产品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为了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研究制订《若干政策措施》时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如:对零售和餐饮企业免费开展员工定期核酸检测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支持;“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在国家规定减免幅度内按顶格执行等

二是针对本轮疫情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制订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如:房屋租金减免对象从国家规定的服务业拓展到所有行业;除国家规定的五个重点行业外,对会展业也给予纾困扶持,同时对零售、餐饮等行业的企业新增贷款给予贴息等
“总的来看,这次政策含金量是比较高的,综合了退税减税、降费让利、房租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多种助企纾困政策;初步测算,仅税收相关政策2022年就可以为全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阮青副主任说。
此外,上海市还将将向防控一线人员发放补助补贴。
向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向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适当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或补贴,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干警、物资保障和生产一线职工等开展慰问。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完成多个集中隔离收治点改建
上海为什么不能封城?专家解释有原因
“防疫优等生”上海,怎么了?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