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私自购买盲盒
商家却出示了有“家长”签字的确认书
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起来看今天的案例
案情简述
消费者余先生近期来电反映,自家刚满8岁的孩子瞒着父母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花200元钱购买了奥特曼卡片盲盒,自己知晓后前往文具店要求退货,却被对方以“孩子购买盲盒已征得家长同意”为由断然拒绝。
图片来源网络
余先生纳闷了,自己和妻子在孩子房间里发现盲盒前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就同意了呢?双方多次交涉无果后,余先生选择向消保委投诉寻求帮助。
调查调解
宝山区消保委接到投诉后立即展开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经营者应宝山区消保委要求出示了孩子购买盲盒已征得家长同意的证据。
是一张写着“我在你们店购买玩具卡片是经过我家长同意”并署有家长签字的确认书。
确认书
经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同余先生沟通后得知,该确认书上签字是孩子找了其年仅6岁的小伙伴冒名签署的,然而这样一份字迹明显不属于成年人,疑点重重的“家长确认”却成为了商家向孩子出售卡片盲盒的凭据,实属掩耳盗铃之举。
随即区消保委工作人员在调解中指出,根据《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第十八条“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等相关规定,文具店在向未成年人出售盲盒前未尽到确认责任,理应做退货处理。
经过调解,经营者最终同意退款退货,投诉至此告一段落。
消保委点评
在如今万物皆可盲盒的消费环境中,不少商家抓住孩子猎奇、收集、从众的心理,将文具、玩具盲盒化,从中获取高额利润。盲盒受众的不断低龄化也让许多家长担忧,担心会诱导孩子产生赌博、攀比等不良心态。此外,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高额消费、打赏追星等现象也早已成为关注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3月1日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政府、社会对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区消保委希望经营者在面对未成年消费者时,谨遵法律法规、强化社会责任,自觉保障未成年人的消费公平;而广大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行为监督,并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密码等,防止孩子用来绑定进行大额支付。


阅读
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