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写这篇推送,本来是想为大家推荐几部非常适合在过年期间体验的剧本,在列出了一整份的清单之后,我却把目光停在了这部剧本身上。
事实上在它刚发行不久的时候,我们就为它写过一次测评。只是当时没有想到,它能火爆到这样的程度,这其实挺出乎我意料的,所以,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倒是引起了我的关注。
仔细想想,从没人看好,到一条条玩家体验后忍不住发出的朋友圈作为它口碑的参考,《小吊梨汤》的火热,不是无迹可寻的。
它恰恰说明了,一部好剧本并不一定是要靠宣发,靠IP,靠品牌来决定命运的。
《小吊梨汤》| SENSE既视感剧本杀推理社(深圳)
我上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体验《极夜》的那天。《极夜》仅靠着体量不大的机制和故事,就换走了我长达半年对身边朋友疯狂的安利。
仔细审视《小吊梨汤》的剧本,虽然在剧情方面并不算特别出彩,也没有什么太过深刻的立意,但结合起环节的话,它似乎更能作为剧本杀的名片,让不常、或不想接触剧本杀的玩家体会到之中的乐趣。
《小吊梨汤》
其实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玩家看来,如果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分享大会”,似乎并不具备成为一匹黑马的潜质,但就是这样的一部“分享大会”,却靠着极其新颖的环节设计,爆了。
所以当我体验完它之后,我又推翻了一遍自己对于剧本杀固有的观念和态度,然后才能给出我的结论,它是值得的。
“有米,有炊”
它的第一个亮点,是它完美地诠释了剧本杀的多面性。
这是无数的作者都在尝试的事,把剧本杀的玩法,开创更多种的可能,但真正能做到的,其实并没有几个。《小吊梨汤》能有这么好的口碑,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它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可能性,去证实剧本杀,可以不仅是文字这么简单。
《小吊梨汤》| 海域探案推理社(厦门
从做饭到合影,从宣誓少先队到参加婚礼,这些能实打实自己体验的环节在剧本杀的玩家群体中很是吃香,这不只是单纯的追忆青春,也不是早期的剧本中那种“一笔带过”、全靠想象的随意。
而是直白地告诉你,你来打本,就是可以切实体验这些事的。
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在剧本之外极少会去尝试的事,却成了和一群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共同度过的几小时之后,能被激起内心分享欲的源头,甚至被牢牢记在心里更久。
《小吊梨汤》| 海域探案推理社(厦门)
从我第一次内测体验它时单纯的煮泡面、下饺子,到现在一车车玩家们前赴后继地在《小吊梨汤》中开始了你来我往“厨神争霸的内卷之战”时,我才意识到,玩剧本杀,不是每个人都只是冲着剧本来的。
你甚至可以不用费力去代入它,事实上,它才更像是闲暇之余会想要约上三俩好友会去做的事。
“有笑有泪”
但光有这些,似乎还不够,也当然还不够。
这些从根源上能激发你分享欲望的事情,其实也需要剧情推动你去这么做。
就像我不会在无聊的时候约上五个人陪我找个地方一起以追忆青春的名目宣誓加入少先队一样。
但有了剧本之后,事情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名正言顺”地追忆青春了,这正是剧本杀吸引人的地方。
抛开环节不聊的话,《小吊梨汤》的流程就是完完全全的“回忆分享大会”,但就算这样,在我眼里它依然有亮点。
它的第二个亮点,就是作者的文笔。
《小吊梨汤》- 剧本
不花哨,不炫技,行云流水的叙事,能很直接地用一两句话把画面直观地展示出来。比如“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属于你们自己的时光却越来越少”,“你们怀着矛盾复杂的心情期盼不远的将来,一边又被眼前的一日复一日磨去了棱角”这样的句子,就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高中时期的紧张感,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以这样的笔力去讲友情,讲爱情,讲亲情,正像寒冬里温着的小吊梨汤,加足了该有的辅料,入口是暖的,口感是丰富的。
《小吊梨汤》| 暮秋剧场(厦门
这种让人阅读起来足够舒服的文字,能让我忽略很多逻辑上的小缺点,去体会作者想要讲述的故事。
再回到故事本身,作者从俗气的青春题材里另辟蹊径脱了俗这件事,则是我眼中的第三个亮点。
《小吊梨汤》勾勒的青春其实并不算美,至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什么操场、阳光、白衬衫和挥洒着汗水的奔跑。
它更像是一个不断地拥有和失去的过程,这之中有严厉的班主任,有家庭中琐碎的烦恼,有喜欢的人也有一抬眼就能看到的好朋友。每一天都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日子,却也同样是日后的生活里再也找不回的光。
“剧本,生活”
剧本很短,但生活很长。
在运营这个公众号的一年多时间里,研究剧本这件事,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甚至超过体验剧本本身。
很多时候,剧本也帮我扩充了思想,是这一段段不同的人生,让我能学着站在更多的立场上去对待生活,这些文字,是娱乐,也是养分。
也有很多的时候,我们的阅历能影响我们对剧本的认知,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不同个体对待剧本角色的解读。
那些我们平时没有功夫去思考,去选择的部分,都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时,我们看不同的善恶,看人物的纠结,为他们做不同的抉择,都源自我们对它不同的解读。
这是剧本杀和生活互相影响的部分。
《小吊梨汤》| SENSE既视感剧本杀推理社(深圳)
回望我整份《小吊梨汤》的体验,虽然在过长的环节之后那份很强的、甚至已经快要忘了自己是谁的“脱离感”是它客观存在的瑕疵,但我仍然觉得它瑕不掩瑜。
毕竟,我只是很轻松地和大家聊上了几个小时的天,一起吃上一顿饭,喝上一点小酒,却过完了一整份的青春。
《小吊梨汤》更像是大多数的我们找寻着的那种角落,是在残酷的大人世界里,能依然保有简单快乐的角落。

* 如果你有什么想要对我们说的,可以在评论区下留言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