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叁拾壹剧场&叁拾壹角色屋(深圳)创始人,网文编辑,叁拾壹“头牌”DM,培训导师,魔鬼考核官,摸鱼大师,i表协会核心灵魂。
“疫情‘占领’了这个春天,但注意防护,听党的号召,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所在。作为剧本杀从业者,我们都会在店里等大家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地回来,我们会和你们一起,重新迎接这一年的春暖花开。”
这是表哥正在做的,也是她想要和大家说的话,正如你所见,表哥是一个有很强正能量,很积极乐观的女生,这也是我在电台初见她时就想完成这次对话的最初契机。
这几天,我病了几天,小狐狸停更了几天,推迟了好几个本的测评,也带来了几天可以思考的空档期。
我无意间关注到的是,在这个春天突然席卷的疫情之下,剧本行业正遭受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我希望通过这样正能量的可爱表哥的分享,能给从业者们带来一些鼓励,或多或少都好。
希望你们加油。
疫情之下
深圳这座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显然在这个春天疫情的集中爆发之下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严峻。主要集中在福田的城中村为主的传播让管控的难度大大提高,即使封村,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收获,反而让感染的人数不减反增。现在深圳的做法就是,把里面的居民先送到别处集中隔离,然后彻底消杀每一个角落。
对于像我一样的剧本杀从业者而言,当然也是难以度过的寒冬。在疫情之下,深圳也颁发了红头文件,根据公告的指示暂停营业,居家办公,即使困难,但也是我们从业者必须要克服的。要说影响不大,那肯定是骗人的,和所有的传统行业一样,我们的租金并没有减免,店里小伙伴的工资也是要继续发的。
全面停业之后,也恰好给了我们一段认真思考的空档期,关于这家店的未来。而对于店里小伙伴们而言,除了有闲专注投入在学本和改本上,也正好乘机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
疫情之下的剧本行业,很多店家为了生存,其实也衍生了不少新的尝试,包括我们也做过的——上门开本,用通俗的说法,我们把它叫做“剧本外卖”,还有诸如“线上开本”这类的。我虽然能理解,但我并不提倡这样的尝试。线下剧本杀有着娱乐性社交的本质,聚众是在所难免的,“外卖”也是一样,在疫情之下,随时随地都可能会有被感染的风险,而这个责任,任何人都无法承担。
线上开本扯到的事情就更复杂了,如果只是想过过瘾,我会更建议在专业的APP上进行游戏,这类APP在线上的游戏性会比线下店家来得更加专业。毕竟从版权角度考虑,据我所知,我们线下门店得到的授权,都是只可以开展线下游戏的。

事实上,不少授权线下的剧本游戏也有专门授权给一些线上平台,例如20年疫情时Larp研发的pad开本助手等等。疫情之下,大量的展会取消使得行业发展已经很困难,不去伤害正版,本就是剧本人应该要做的事。
而从体验上来说,线上玩线下本也当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或许推理类剧本能相对少一些,但氛围肯定是不对的。就好比学生在学校上课和在家上网课,看似差别不大,但参与感,娱乐性,沉浸的方法和浓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我也希望发行能在这个契机之下,可以开发出适合线上授权的内容,让店家们在这样特殊的寒冬,有能够生存下去的途径。
身份
19年,疯狂打本的基友勾起了我对这个游戏的好奇心,我也从没想过,那之后自己会这样一发不可收拾。那时的市面上,硬核本和阵营本占了大半壁江山,情感沉浸这种“擦边球”,似乎即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为了自给自足,基友和小伙伴成立了发行工作室3101,我呢,也和他们一拍即合,创办了这间剧本店,上下游一结合,完美入圈。
这是我成为DM的第一个契机,而《月影仙踪》,则是我在这个身份上的第一次尝试。我试图在当时的传统游戏流程上加以改变,赋予主持人新的角色,让DM这个身份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完整加入游戏,于是《月影仙踪》里,一个引导玩家们去法尔瑞大陆的lo裙小精灵就这样诞生了。
每次听到有人把我称作叁拾壹的头牌,我的嘴角都会抑制不住地上扬,如果边上有个摄像头的话,你甚至可以通过屏幕听到我爽朗的大笑声。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以此满足自己成就感的女生。我希望努力是有回报的,而“头牌”这样的称呼,就是我想要的回报。但正因为这样的性格,我却又时刻不在担心自己做得不够,这样的称号会留给别人一个错误的印象。
在店里,我基本已经属于一个“边缘游离分子”了,开始上班之后的我,有了一个正经的主业——网文编辑。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除了进步自己之外,我还在不停地寻找和剧本杀结合的不同可能性。如果说小说可以ip化成为剧本杀,那么剧本杀也应该可以反向输出,变成小说。
触动
做DM,是我在几个不同的身份游离之中最舒服的事。对于我而言,去听不同的玩家讲述他们对剧本的不同看法,不断地了解一群人在一起碰撞出的火花,是一样极其享受的存在。从传统的桌面游戏到后来的互动剧场,在剧本杀这个行业成长的过程里,我披着DM的这层身份与之共同进步,于我也是成长。
在做DM的这几年间,我也收获了无数次的触动。从刚入行那阵子忘词出错时玩家的包容和帮助,到第一次被玩家点名主持,甚至在玩家们得知我家里有门禁时,为了不耽误我的时间,愿意主动帮我收拾桌子,那样的舒服是很鼓励的。
从小,我就有一个明星梦,但我没有想要去实现它的心,或许是因为吃不了那样的苦,或许是自己不够喜欢,我的生活,还依然更多地依赖在刷手机,打游戏,追动漫这几件事上。直到2020年的9月,我们的玩家兰多成立了一个名叫“i表会”的微信群,顾名思义,就是我的粉丝会了。到那时候,我才找寻到自己的意义。
何德何能,我的梦也能实现,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收获,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我收获了这样的一群玩家,他们会来打所有我会开的本,会介绍周围的所有人来打所有我会开的本,会迁就我的时间提前预约我的本。

那时候,我被宠爱到了极点,作词作曲,录音唱live,送花念信...我才发现,原来努力坚持的东西真的会被人看到,我的背后,也有力量在支持。这是我在当DM的期间,收获的最大认同,和触动。
剧本
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本有很多,但我第一次体验的《瞳中月落》,是最让我难忘的,尽管是反串,尽管我已经忘了之中的大部分内容,但保留到现在的,是“表哥”的这个称呼,直到很久以后,那时的小伙伴再把我介绍给别人时,还是以“表哥”来称呼我。
在我当上DM之后,所有的剧本我都是“先玩后学”的,或许这就是当老板的好处吧,既可以打本,又可以把自己的“私心”全都灌输进去。于是在有了叁拾壹之后,我又感受了无数次的“第一次”。
在《大鱼》的故事里,我第一次通过演绎的尝试来替代传统的念信和录音环节;在《千千晚星》的故事里,我第一次尝试了用塔罗牌完成推理;在《年轮》的故事里,我第一次尝到了硬核外衣之下的酸楚;在《狐狸旅馆》的故事里,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自己从小喜欢的日式神话被文字赋予了生命的感受。

还有,还有很多。有哭到差点断气的《挟剑惊风》,有被许亮亮“噩梦笼罩的《月下沙利叶》,有亲身体会那些负重前行的《逆鳞》,将悲痛的水滴汇聚成河的《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地把这一个个我反复沉浸过的角色清晰地印在脑海。而他们,也在这一次次的“几小时”之后,成了我生命里短暂的不可或缺。伴随着他们而来的,还有故事中的每一次抉择,和那之后无法忘怀的美好或痛苦。

不要上网搜「剧本杀写作课程」,韭菜们根本把持不住
不会真有人打本不点奶茶吧
它挺一般,但我希望我们都能关注它
更多往期内容,点击以下「关键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