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355
过分了过分了!
《我的天才女友》,相信很多人没看过也听说过吧?
原著小说被称为“女性史诗”
改编的三部剧集,也在豆瓣分别拿下9.3、9.5、9.6的高分。
好不容易等到了中文的正版引进。

一看宣传slogan,气的半死:
兴风作浪???
塑料姐妹情???
一声姐妹一声仇???

意大利版《七月与安生》???

两个女人在长达六十多年的压迫和痛苦中建立起来的深刻情谊。
结果被简单解读为姐妹撕逼?

更恐怖的是。
它还要被国内翻拍了
——

救命
🆘🆘🆘
别把一部神剧,改成《小时代》啊!!
《我的天才女友》
上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那不勒斯郊区,就是一个典型的贫民窟。

这里的小镇上,人人脸上都挂着疲惫与灰尘。

各种骂声、争执不绝于耳。
而暴力,更是家常便饭。

你看,一个女孩像袋垃圾一样,被从二楼狠狠丢下

她,就是故事的其中一位女主角,莉拉

旁边那个被吓得后退一步的女孩,则是另一位女主角,莱农

这实在是两个很像,却又完全不一样的女孩。

她们一样出身自贫穷家庭,父母脾气暴躁,喜欢拿小孩出气。
一样聪明伶俐,喜欢看书,成绩优异。
一样性格孤僻,不讨人喜欢。

但是莱农知道,两个人其实不一样。

比如,莉拉的聪明,是一种天赋

而自己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追上她。
又比如,莉拉的孤僻是一种刺猬般的防护,是勇敢的体现
男孩欺负她,她就捡起路上的石头块朝对方狠狠扔过去。

也不管对方是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
而莱农没有朋友,纯粹是因为自己性格沉闷,显得愚钝。

莱农对莉拉的喜欢,带着一种崇拜与嫉妒
但莉拉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虽然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莱农家却稍稍富裕一些。

而且,运气也好一些——

聪明一些的是莉拉,可家里不支持上学
的也是莉拉。

莉拉的哥哥想为妹妹争取一下,却被直接甩了个巴掌。
反观莱农,尽管家里也有着更小的弟弟妹妹。

父亲却坚持要供她上学,哪怕她是个女孩。
比起自卑的莱农,连嫉妒都暗藏在心底。
莉拉的“坏”不加掩饰。
她会在上课时间把莱农从学校叫走,让她因为逃课而被父母教训。

也会在莱农害羞地告诉她自己有了月经初潮后。
装出一副嫌恶的样子打击莱农。
因为我没有的,你有,就是一种“背叛”

背叛?有这么严重吗?
其实莱农很早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两人还小的时候。
莱农五官精致,性格柔软,偶尔也会有男生表达自己的好感。

可莉拉黑黑瘦瘦,脾气还尖锐。
莱农心里自然升起一种不可为外人说的优越
直到那个曾经被莉拉扔石子的男孩突然转变了态度。
送了一株花楸果给莉拉。
这是喜欢她,想追她的意思。
而莉拉嘴上说着不喜欢男孩,回家却把果子钉在了墙上
从这时开始,莱农眼里的平衡被打破了
如果说,小时候的自己还能从外貌上找到一些优于莉拉的自信。

那么步入青年期后,两人的地位就有过调转。
莱农的青春期伴随着发胖、长痘、近视。

成绩依然优异,但形象上越来越泯然众人

而莉拉却丑小鸭蜕变,不仅长得出众,还有着独立、桀骜的性格气质
更何况,在和莱农经年累月的暗自比拼下。
莉拉虽然没有上学,却啃遍了图书馆的知识。

再加之早早跟着鞋匠父亲做生意,开发出了自己设计的才能。
总之,一众男生为之倾倒
包括莱农喜欢的那个。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就要走向姐妹撕逼、扯头花了?

当然不是。
这里就要讲到,为什么《我的天才女友》会被冠以“女性友谊和命运的意大利史诗”
的称号。

先说友谊。

《我的天才女友》里,对感情描写的细腻程度堪称毒辣。
莱农和莉拉之间的感情,其实要比友谊更浓烈

的确,她们的友谊之间有妒忌,有不平。

但无论是对莱农还是对莉拉来说。
对方都是自己最重要的灵魂伴侣。

对于莱农来说,莉拉是她的引路人。
无论在哪一方面,莉拉都能轻轻松松赢过她。
在莉拉面前的莱农,更加自卑。
可这同样也是激励她加倍努力学习、让她深知自己必须利用好那一点点“运气”的重要推力。
幸运是比较出来的,既得利益者一边庆幸,又一边自省。
这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获得,却又无比真实辛辣。
而对于莉拉来说,莱农则是她的寄托。
早熟的莉拉需要的倾听、陪伴、理解,只有莱农可以给她。
自己抗争过却触碰不到的精神远方,莱农却可以够上,再赠予给她。

蜕去年少时对命运不公的愤恨。
莉拉对莱农重新产生了期待,她告诉莱农:
你替我学。
你替我去体验那些我渴望,却永远触碰不到的人生。
你一定要比任何人都厉害,因为你才是那个拥有机会的天才朋友。

莉拉矛盾却又坦然。
所以我们能看到她一边自己花钱给莱农买书。
一边又忍不住对和高知交谈的莱农露出尖锐的讽刺。
她希望莱农可以爬得更高,也害怕莱农头也不回,把她抛下。
发现了吗?
尽管她们的友谊里,拥有着“塑料姐妹”相互妒忌的特点。
但本质上,是两个女孩在命运洪流中牢牢握紧了彼此的手。

这种复杂的女性关系,矛盾的根本,不在于性别魅力的攀比。
而是一种对权利不公的深刻体悟
是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
莉拉对自己的命运有多绝望?
明明有天赋有才华,小学时看完《小妇人》后就能提笔写书。
却因为父亲不愿供她读书,生生掐死了她的学习梦。
她敏感且聪慧,知道自己困境的源头在于性别和金钱

在这个落后的小镇里。

穷人不仅会读不起书,更没有耐心教书的老师。

穷人家的女孩子,被富家子弟玩弄后,甚至要被人说“幸运”。

就算自己看了很多书又怎样?

没有受过教育,根本走不出这个小镇。

只有金钱,才是永恒的保障。

莉拉选择了嫁人,这是当时的她看来,自己唯一的出路。
表面上,的确光鲜亮丽。

可实际上。
在这个封闭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只是附属、物品。
好看、聪明,只不过是能让这个女人比其他人更值钱罢了。
婚后的莉拉。
被强暴、被家暴、被所有男人忽视掉脸上的伤痕。

曾经的骄傲反而成了如今她最大的羞耻。
权利的支配者,是男人。
莉拉以为一次臣服,就能讨要到权利。

她却忘了,
这不是各退一步的交易。

而是豺狼张口之前的玩弄。
莉拉的遭遇,让莱农有了跳脱于现实层面的视野
她旁观着莉拉从一只浑身是刺的小兽,到逐渐被这个小镇磨平棱角。
再到被小镇里的思维同化,开始认命。

莱农意识到,男权社会得以运转的燃料,就是无数女性

她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被打断了反抗的脊梁。

再被扔回进家庭里,为父亲、兄弟、丈夫、儿子换取利益。
只要最终愿意放下执念,露出一个笑容。
那么,她就拥有了在其他人眼里,幸福美好的一生。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莫过于她在撒谎,而他们也知道她在撒谎。
但所有人都习以为常。
《我的天才女友》故事复杂且跌宕起伏。

涉及到的话题涵盖了从女性反抗到时代浪潮。
不仅内容深刻,对女性情谊的大胆剖析也精准尖锐。

但无论怎么片面地去用一句话概括。
都和所谓的“塑料姐妹情”相去甚远。
其实哪怕是《七月与安生》,讲述的也不仅仅是“虚假姐妹为男人争风吃醋”的故事。

影片里呈现出了两个女主相互难以割舍的情感,至少在国产青春片里,是少见的。
但提起它,很多人第一时间还是会联想到撕逼、抢男友等情节。
这其中,宣传占了多少原因?
无非是因为,贬低女性友谊,将之视为廉价情感,才能戳中一些人的爽点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天才女友》不会是两个女孩扯头花的一生,可宣传依然要采用这样的话术。
谁说不是另一种“所有人都习以为常的撒谎”呢?
把女性友谊视作洪水猛兽。
在这种环境下,也难怪大家对国产翻拍不看好了。
比起宣传造势,主创们可能更应该把原著读透。
读懂它的核心意义:

岸上伸出的手。
只会把她拉上来,而不是推下去。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