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中搜索小坡生活小程序,查看新加坡生活分类信息|
疫情笼罩下,东南亚数字经济的投资依然活跃,但企业业绩表现却呈现疲态,总部设在新加坡本地的冬海集团(SEA Limited)和Grab去年亏损幅度再扩大。
(图源:视觉中国)
3月1日,东南亚“小腾讯”冬海集团公布业绩报告,去年第四季亏损扩大到6亿1760万美元(8亿3000万新元),2021全年净亏损达20亿4000万美元。集团股价当日应声下挫,市值一度缩水约13%,收126.50美元。
(图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东南亚网约车及外卖平台巨头Grab于3月3日同样发布业绩报告,公司去年第四季亏损达到11亿美元,营业额下降44%至1亿2200万美元,2021年全年亏损36亿美元。业绩公布后,Grab当日股价跌幅达37%,收市报3.28美元。
自去年10月以来,冬海股价一路“跌跌不休”,而Grab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 【冬海游戏娱乐业务红利不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冬海集团盈利主要来自于游戏娱乐业务。2021年,公司全年营收为99亿5000万美元,其中游戏娱乐业务营收就达到43亿美元。然而,伴随着2021年底许多经济体的重新开放,冬海的游戏用户参与度及在线活动已有减缓迹象。在2021年四季度,游戏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数量均出现负增长。
不过,冬海集团手中能打的牌也不只有游戏娱乐业务这一张,它还有电商和支付两大业务。
随着电商近些年在东南亚地区的迅速发展,冬海集团董事长兼CEO李小冬就称,预计2022年,旗下电商平台Shopee有望在计入总部成本之前,在东南亚及台湾市场取得正的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SeaMoney也有望实现正现金流。在2025年之前,Shopee及SeaMoeny 所带来的现金流也将支持这两项业务的长期发展。
  • 【Grab网约车业务受重挫】
与此同时,本地另一互联网巨头Grab因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约车业务受到重挫,导致去年业绩下滑。
财报就显示,Grab网约车业务去年全年GMV(商品交易总额)为28亿美元,同比下降14%,营收约4亿6000万美元,同比微增4%。为维持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Grab仍需向司机和消费者提供巨额补贴。
Grab集团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陈炳耀(Anthony Tan)称,尽管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挑战,2021年仍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强劲的一年,在GMV和营收方面均实现了大幅增长,调整后EBITDA也在持续提高。他也表示,2022年将在新加坡推出数字银行业务,这将成为Grab的又一分水岭。
不难发现,电商、数字银行将成为两大互联网企业下一个发力点,但目前这两大巨头均处于亏损状态,如何走出盈利模式,仍是未来的挑战。
  • 【Gojek联手Tokopedia与两巨头分庭抗礼】
既然提到冬海与Grab,那就不得不提及他们在东南亚的竞争对手Gojek。
去年5月,网约车出身的Gojek就与印尼电商Tokopedia合并,设立GoTo集团。该集团业务覆盖至交通物流、送餐外卖、电商、娱乐、金融等多个领域,创造了东南亚又一个平台生态系统。
这样的场景会否让你感觉似曾相识?没错,早在2018年,当Uber把东南亚的业务卖给Grab后,Gojek和Ryde立即现身抢滩新加坡网约车市场,“三分天下”的格局首次形成。
而如今,雪球越滚越大,单单网约车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巨头的胃口,大佬们又开始将支柱业务从网约车领域转向了金融。目前Grab、GoTo和冬海集团都拥有自己的金融平台,涵盖信贷、保险、投资等多个范畴,而支付则成为三家共同聚焦的核心业务。
新加坡风投基金Beenext的创始人兼CEO佐藤辉英在接受财新采访时就表示,电商、网约车等“集市业务”(marketplace)能够为公司带来大量用户和边际利润,而支付等金融服务也能带来大量优质数据,并可提升集市交易的流畅度,二者形如互联网业务中的“国王与王后”,相互结合顺理成章。
基本可以预测,未来几年,GoTo、Grab和冬海集团之间的“三国杀”肯定无法避免,而东南亚的互联网行业格局长期内也将继续维持这种“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对于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这既会是一大机遇,也将会是一大挑战。
*“星港钱潮”是中国领先的专业媒体财新为新加坡和香港经济和商业报道推出的重磅栏目。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ZXW
《新加坡眼》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新加坡眼“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