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四的文章里,我跟大家分享了端端确诊新冠后的情况。当时我说,如果还有后续,我会再来汇报。(前情回顾点这里)
也不知是喜是忧,这事还真有后续。
周五我收到通知,我的第三次核酸结果:
阳性。
好吧,端端转阴,我阳了,接力赛似的。
这回轮到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了。
也因为我自己确诊,我才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一把英国对新冠患者的不同处理方式。
我是23号开始不太舒服,24号明显感觉嗓子很疼,是奥密克戎的典型症状之一,但是无论核酸还是家用检测包,测出来都是阴性。
直到26号,我寄出的那份“优先核酸检测包”,才终于得到了阳性的定论。
之前有读者问,是不是“优先检测包”会送到更高级的实验室?
我专门查过了,都是一样的实验室。
我之前测不出应该是病毒载量还不够。
但是只有被医疗系统登记为“高风险”的人群才会收到这个“优先检测包”,一旦检测出阳性,经过医生评估,可能会得到相应的治疗。
大家如果经常看科普应该知道,新冠病毒跟感冒病毒其实是“一家子”,只不过感冒病毒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变,早就跟人类“和平共处”了。
而新冠是这两年才出现的,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大面积免疫,所以它比普通感冒凶险得多。
但同为冠状病毒,新冠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也就是说,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新冠,不用任何医疗手段也可以自愈。
基于这一科学事实,英美法德等国对绝大多数新冠轻症患者采取的都是居家隔离,提供对症建议(比如高烧吃退烧药、多喝水之类的)并没有特殊治疗措施。
我们周围很多人,包括端端,确实都没吃任何药就自己好了,至今没有因为新冠入院的。
尤其是小朋友,痊愈得真快!
他们同学没感染过的已经是少数了,目前还没听说谁有什么后遗症。
当然如果病情恶化,可以随时拨打急救电话,经过医生评估,会得到相应治疗。
端端昨天解除隔离,生龙活虎地踢了一个多小时球
但高风险人群不一样,重症和死亡概率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成为高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因为年龄太大,有的是因为有长期慢性病,有的是因为有免疫系统障碍......
我自己呢?
上面的原因都没有,大概还是因为一年前动过一个大手术,免疫功能受过损,医生出于保险起见,把我划在了高风险里吧。
所以在我确诊了新冠以后,我的信息就被系统自动报告给了我的家庭医生,和我们当地的医院。
02
28号晚上,收到确诊短信的几个小时以后,我接到当地医院一位男医生打来的电话。
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状况,我也如实汇报了病情:
24号开始明显感到嗓子疼、说不出话;
26号嗓子疼减轻,但变得很痒、轻微咳嗽;
27号开始胸口有呼扇凉风的感觉,人疲惫;
28号依然胸闷、疲惫,请了病假躺了一整天;
28号跟医生通话的十几分钟,感到说话气短,偶尔咳嗽。
医生问我是否感觉很难受,是否担心害怕。
我如实回答不算很难受,跟以前感冒差不多,没有发烧、没有持续咳嗽、也没有嗅觉味觉失灵,但是不知道症状会不会再加重,确实有点担心。
医生边听边在系统里敲下记录,跟我说会给我开一种抗病毒药物,后续会有专科医生联系我,安排取药和验孕。
什么?验孕?
我以为我听错了。
医生解释,因为我是育龄女性,这种药物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必须确保没怀孕的状况才能服用。
我再三保证没怀孕,也没有怀孕打算。
医生说,哈哈,验过才算!
我特意询问了药品名字,原来是新闻里报道过的Molnupiravir,去年11月才在英国紧急获批使用在新冠患者身上。
来源:维基百科
其实我28号接到电话的时候,真的没觉得特别难受,而且对“等自愈”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毕竟这是个小孩发烧40度,会让你把衣服脱光光,喝冰水吃冰淇淋的神奇国度啊!
新冠两年来,周围人都是这么扛过去的,大家也都好了。
真没想到,我还能轮上有药可以用。
更没想到,这药又没用上......
29号,我接到医院另一位女医生的电话,还以为她要安排我拿药呢。
谁知道,她说,经过几位医生讨论,认为以我现在的年龄和症状,服用有致畸作用的抗病毒药物风险大于收益,所以决定为我改用抗体疗法,30号到医院接受注射。
但是,接不接受治疗,完全取决于我个人意愿。
抗体疗法?
我依然询问了药品名称,原来是世卫组织今年初才推荐用于治疗新冠的Sotrovimab。
来源:世卫官网
我记得之前在新闻中看到,这种抗体药物是目前唯一对所有新冠变种,包括Omicron都保持活性的单克隆抗体,但因为价格十分昂贵,难以全球推广。
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很想跟医生说,我感觉自己就能好,还是不要浪费医疗资源了!
但转念一想,我既然被划为高风险人群,还是不能太自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所以我同意接受治疗。
我又查了下资料,据美国药品网站的显示,Sotrovimab每剂500mg的花费约为2200美元!
来源:www.drugs.com
看到这个价格,我真是吓了一跳!
大鹿开玩笑说:你这是享受了特朗普的待遇啊!
如果是自费,真不知道多少人会在药费面前望而却步,也许就耽误了治疗的良机。
我应该感到幸运的是,在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制下,谁应该接受治疗、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完全基于对患者本身健康状况的判断,和国籍、种族、收入、职业、社会地位毫无关系。
03
30号,也就是今天,发这篇文章的两个多小时前,我按照医生指示来到我们当地最大的一家综合医院专门治疗新冠患者的区域。
大门紧闭,需要密码才能进去。
有一位护士在门口帮我换上N95口罩,就给我领到了一个很空旷的房间里。
除我以外,已经有另一个患者在输液了。除了我俩,还有两位护士和一位医生。
之前我说从没在英国看见有人穿防护服,好多朋友表示惊讶。
你们看哦,这里是专门治疗新冠患者的地方,医护人员依然没穿防护服诶,只戴了更高级别的口罩而已。
护士给我量完血压、体温,就顺利输上液了。
我特意问了医生,如果有人想通过私立医院自费注射这种抗体,可不可以?
医生说,oh no,这可不是个有钱人的游戏。在英国不可以,都是政府统一采购,按需分配。
他又开玩笑地说,如果谁愿意自己飞去美国打,那没人管得了。
好嘛,英美人民总是逮着机会就互黑。
不管怎样,希望我也赶紧转阴,把旧疾留在旧年,健康迎接新岁吧!
04
经过这次端端和我相继确诊新冠,我对英国的抗疫模式和医疗体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亲身体会。
虽然英国的“全民免疫”路线饱受争议,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并不像一些新闻里所说的,感染了只能“在家等死”。
让能自愈的人自愈、让高风险的人得到治疗、让需要住院的人住院,目的还是在尽力保护医疗系统不被击溃,社会得以维持正常运转。
近日,英国又一次在日增数字仍然惊人的时候宣布取消防疫限制,的确“头铁”,但也绝不是“草菅人命”。
背后的原因,我半年前写过一次(文末推荐阅读第一篇),里面的数据已经过时了,但逻辑依然成立。
毕竟,新冠虽然危险,但同时还有无数其他病人也需要医疗资源,还有无数“手停口停”的打工者需要收入来源,还有无数孩子需要稳定的教育和正常的童年......
也许是生病了格外多愁善感吧,让我感到非常难过的是,面对新冠,英美这些富裕国家可以靠科技实力硬闯、咱们中国可以靠雄厚的国力硬扛,但还有很多贫穷甚至战乱中的国家,或许只能祈求上苍的悲悯。
大家都知道“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亚马逊河上轻轻扇动翅膀,可能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面对新冠这场人类共同的灾难,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在付出代价。
只有世界各国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扶持,人类才能最终走出这场阴霾。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1
END
1
今日截团
全三季共228集
给孩子们带来一次知识面的大爆发!
春节客服安排请见店铺详情页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