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将近半个月的暴雨和洪涝,使3月的澳洲陷入了一种低沉的氛围,
在这恶劣天气影响下,疫情和病毒更加肆意妄为地向各地蔓延,
近几天内,全澳范围内多地日增确诊数上升,

对此,澳洲总理表示:
虽然疫情有许多不确定性,
但有信心面对一切!
(来源:Daily Mail)
各专家也在对冬季可能到来的第二轮疫情,提供进一步的分析。
在此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在防疫方面保持警惕,
因为新冠带来的后遗症,其可怕程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不仅可能要重新学吃饭吞咽,
可能还会导致脑萎缩,大脑衰老...

又反弹!新州连续两天破1.3万例!
住院人数依旧破千!
2022年之初,整个澳洲都处在“疫情大爆发”的紧急状态,
好不容易在2月份有了“稍微好转”的趋势,
可是到了3月份,疫情的“反扑趋势”却是越发明显。
加上最近新州暴雨洪灾不断,
目前的新州可真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今天的数据来看,
在过去的24小时里,
新州单日新增病例高达13,179例!
这已经是新州连续两天确诊病例超过1.3万例!

在活跃病例中,住院人数也是依旧高达1,038例,39人进入重症监护室,
还有9位病患不幸病亡!
(来源:NSW Health)
据悉,这9例病亡病例包括5名女性和4名男性,
一人年龄为50多岁,两人60多岁,4人80多岁,两人90多岁。
其中两人来自西悉尼,两人来自悉尼南区,一人来自悉尼西南区,一人来自悉尼内西区,两人来自Northern Rivers,一人来自Forster-Tuncurry地区。
在年龄超65岁的病亡者中,5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3人接种了3剂新冠疫苗。这例50多岁的病亡男子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有显著的潜在健康问题。
(来源:NSW Health)
新州卫生部也再次提醒大家:
高龄和长期健康问题是新冠致死的极大因素之一,
各位朋友们,一定要提醒家中长辈:
时刻做好防疫措施!
而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疫苗问题,

新州各年龄段目前接种率如下:
在16岁及以上人群中:
  • 95.8%接种了首剂新冠疫苗
  • 94.4%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
  • 56.1%接种了3剂新冠疫苗。
在12岁至15岁的人群中:
  • 83.6%接种了首剂新冠疫苗

  • 79%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
在5岁至11岁的人群中,48%接种了首剂新冠疫苗。
(来源:NSW Health)
和新州一样属于“疫情重灾区”的维州,情况虽然没有新州严峻,但是目前的数据依旧是不容乐观。
据VicGovDH更新的今日数据来看,
截至目前,
维州单日新增病例7,081例!
和周一的数据相比,短短两天内,也增加了近2000例。

在活跃病例中,有196人接受住院治疗,32人进入重症监护室,
还有9位患者不幸病亡!
(来源:NSW Health)
而这段时间以来,全澳的疫情数据也出现了增长趋势。
上周7天内,全澳平均每日新增27,737例,
而本周一,全澳日增数猛然飙升至44,692例,
又是将近翻了一倍!
(来源:JHU CSSE)
好在今天的数据终于有所下降,
在过去的24小时里,
全澳范围内新增病例33,162例!
各州具体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如下:
(*注:图中昆州新增数应为4801例,来源:ABC News)
目前看来,除了首都领地新增病例为838例,其他各州均破千,
各位澳洲的小伙伴们,平时出门还是要戴好口罩,
在防疫方面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未来几月恐现新变异毒株!
澳总理:有信心面对一切!
上月,已有部分卫生专家警告称:
寒冷的月份可能会导致病例数量激增,同时还会出现两年来首次大规模流感爆发。
而在昨天的澳洲金融评论峰会上,澳洲总理莫里森也表示:
尽管Omicron病毒蔓延的情况已经稍有缓解,但是新冠病毒带来的挑战还将持续
(来源:Daily Mail)
莫里森还补充表示:

“当然,新变异毒株仍可能入侵澳洲,因此新冠病毒的不确定性仍存在。不过虽然病毒还将继续存在在我们身边,但我们不会再被吓倒。”
(来源:Daily Mail)
(来源:Daily Mail)
莫里森还表示:
“与其它国家相比,澳洲已经很好地控制住了Omicron的威胁,全澳各地的接种率都在上升。
尽管Omicron仍在社区传播,但确诊数的减少让各州和领地政府更有信心“解封”。
劳动力短缺和边境关闭重创经济带来的影响似乎已经过去,我们对此表示很高兴,西澳重开边境让我们的国家恢复完整,同时也给了联邦政府重开国际边境的信心。”
(来源:Daily Mail)
就目前情况来看,
全澳范围内加强针接种率已经超过了60%,
但传染病专家仍呼吁政府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的接种率。
ANU澳洲国立大学的Peter Collignon表示:
“对于50岁以上人群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加强针接种率超90%。还是有部分人仍停留在零病毒的意识层面上,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来源:Newsroom)
新州为何再次反扑?何时才结束?

专家:未来几周很关键

虽然疫情大爆发已经过去,可大家所期待的“确诊暴跌”却并没有出现,

新州和维州的每日新增数据依旧是破千,有时甚至破万,
到底何时生活才能回到正轨?
近日,澳洲《Herald Sun》总结了几位专家对于目前澳洲疫情的看法,目前疫情数据的分析,
(来源:Herald Sun)
对于眼下新州新增病例几度反弹,迪肯大学流行病学系主任Catherine Bennett教授表示:
“悉尼的住院人数有所增加,
其很大原因是因为现在的暴雨天气,
大家都回到了室内,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来源:Herald Sun)
针对目前维州的情况,
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建模负责人James Trauer副教授认同“维州的疫情正在好转”的说法。
Trauer表示,许多维州人要么接种了疫苗,要么已经在夏季感染,增强了自身免疫力,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病毒传播,
并且增强了群体免疫力!
(来源:Herald Sun)
不过,他也表示:
“我们最大的担忧将是冬季的情况,以及行为方式的变化,最重要的是看看是否会有新的变异株出现。”
“虽然限制减少是好事,但现在应该实行新的疫情应对措施。
重点防止易感群体出现重症,如果要在年中关闭PCR检测点,那么需要做好计划,在需要时及时恢复。”
(来源:Herald Sun)
对于“新变异病毒”和“新一轮疫情”,Bennett教授还补充强调,
接下来的几周将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出现新的变异病毒,之后会出现Omicron变异株感染高峰,像Alpha变异株之后的Delta变异株感染高峰一样。”
“此前南非出现了Omicron疫潮,我们不知道它从哪里来,但知道它在当地还有Delta疫潮时出现,且迅速传播。”
“因此,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异株,导致大量人员再次感染,
那么情况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来源:Herald Sun)
疫情和病毒的蔓延有太多的未知数,
而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保持疫情期间的行为习惯,
戴好口罩,及时消毒,
减少病毒传播!
男子患新冠住院500多天!
还要重学吃饭吞咽!
新冠病毒的扩散,导致确诊人数激增,

虽然有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能够自我康复,
可有一些患者却没有那么幸运, 甚至还留下了后遗症...
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唐奈尔,就是这样“不够幸运”的新冠患者。
前些天,他终于在警察的护送下回到了家中,他的邻居们也纷纷上门表示祝贺,
因为这是康奈尔在经历了500多天的住院治疗后,
终于治愈回家!
(来源:红星新闻)
据悉,唐奈尔早在一年多前,也就是2020年9月就感染了新冠,确诊后他就被安排住院治疗。
从那时起,
他转辗了9家不同的医院,
他和家人都认为可能再也无法回家了。
据康奈尔的妻子阿什利回忆:
“确诊当天,康奈尔在车里,没有一点力气下车。”
“当天住院后,唐奈尔和孩子们也再没见过。
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平衡,既要确保我在他身边,为他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又要确保我能在孩子身边,照顾到他们。”
“有很多时候,医生还会打电话告诉我说,需要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
(来源:红星新闻)
康奈尔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有时候我非常害怕入睡。我知道自己感觉到不舒服,但我无法确定病情。有时醒来发现自己在重症监护室。医生告诉我,他们也不知道我是怎么撑下来的。
直到今年1月初,终于有所好转,那时我大概有整整2天没有使用呼吸机了,白天只通过鼻导管吸入少量的氧气,晚上使用(小型)bipap吸氧机,还能开始下床行走,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来源:红星新闻)
尽管如今,康奈尔已经出院,但在康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康奈尔表示:
“我的手、胳膊和腿都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运动,
我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康复治疗,
学习如何吃饭,学习如何吞咽。
我必须重新学习一切。”
(来源:ABC News)
在妻子阿什利看来,唐奈尔一直是一名“斗士”,
他十几岁时与肾衰竭作斗争,大约六年前接受了肾移植手术。
而在住院治疗新冠的一年半多时间里,他已经克服了很多困难。
尽管康奈尔还在康复中,她还是强调:“我不想让他觉得我们还在医院里,所以我尽量让一切看起来和医院里不同。”
(来源:ABC News)
能够从长达一年半的住院治疗中挺过来,

想来,没有顽强的意志也是万万做不到的。
在这里,小编也祝愿康奈尔一家能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也希望每一位新冠患者都能早日康复!
新冠后遗症:或使大脑萎缩,加速衰老!

近日,世界上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Nature》,报道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新发现:
新冠病毒会加速大脑衰老,
哪怕是只有轻微症状的新冠患者,也会受到影响!

(来源:9 News)
(来源:9 News)
据悉,感染新冠病毒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灰质数量下降和脑组织损伤,还可能削弱其大脑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其中许多变化发生在大脑中与嗅觉有关的区域。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者,牛津大学神经科学副教授Gwenaëlle Douaud说:
“我们非常惊讶地看到,即使是轻度感染,大脑也有明显的差异。”
Douaud教授和她的同事评估了401名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感染COVID-19的人的大脑成像,包括感染前和感染后四个半月的平均情况。
他们将结果与384名年龄、社会经济以及血压和肥胖等风险因素相似的未受感染人群的脑成像进行了比较。
(来源:9 News)
Douaud教授解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区域每年减少0.2%到0.3%的灰质是正常的,
但在这项研究评估中,
与未被感染的人相比,感染了冠状病毒的人额外损失了0.2%至2%的组织。
(来源:9 News)
除了成像,参与者还用Trail - Making Test测试了他们的执行和认知功能。Trail - Making Test是一种帮助检测与痴呆症相关的认知障碍的工具,并测试一个人的大脑处理速度和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
那些脑组织损失最大的人在这次考试中表现最差。
(来源:9 News)
尽管大脑中受影响最大的区域似乎与嗅觉系统有关,Douaud说,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我们在受感染参与者的大脑中看到的异常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嗅觉丧失有关,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可能会逐渐减少。
“找出答案的最好方法是在一两年后再次对这些参与者进行扫描。”
Douaud教授补充表示,研究人员预计在一到两年内对参与者进行重新成像和测试。
(来源:9 News)
虽然这项研究发现了感染和大脑功能之间的一些联系,但原因尚不清楚。
之前的研究表明,嗅觉显著和反复丧失的人也会伴有灰质的丧失。
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评估人们是否真的失去了嗅觉。
来自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大脑健康中心主任、神经学家Isaacson博士表示,
这些发现很值得注意,
但还不足以引起恐慌。
(来源:The Conversation)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但我们还是不能低估新冠病毒对于身体的危害。

归根结底,大家还是要在平日里做好防疫措施,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来源:BBC News)
这一周以来,全澳范围内再次出现疫情反扑,
新州目前依旧是全澳每日新增最多地区,
还连续两天超过了1.3万例,
Omicron病毒的余波还未平息,冬季还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疫情,
各位小伙伴们还是要注意做好防疫措施,
出门戴好口罩,
回家及时消毒!
(来源:ABC News)

而最近许多新冠患者分享的经历,
以及《Nature》最新公布的关于新冠病毒的研究结果,

都在提醒我们:

千万不要低估新冠病毒对人的危害!
不过呢,在对病毒保持警惕的同时,
也要对疫情带来的生活改变保持乐观的态度,
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战胜疫情!
(来源:ABC News)

编辑:Skylar
微悉尼招聘兼职编辑!
岗位职责
1、媒体相关专业,能独立思考,逻辑强,喜欢并擅长文字工作,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者优先;
2、喜欢刷微博微信,对舆论热点有敏感度,善于发掘重大新闻;
3、英语基础扎实,雅思7分以上;
4、周末需有空、节假日需要可上班;
5、生活在悉尼本地。
虚位以待!
欢迎在校生!
有兴趣者请将简历及文字作品
发至主编邮箱:
并注明【应聘兼职编辑】
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岗位职责
1、思维活跃,了解澳洲文化、流行趋势及海外华人的兴趣点,擅长从生活中发现吸引人的选题及内容; 
2、日常喜欢浏览小红书、抖音、Ins、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美食、好物、美妆、旅行等),有自己账号并定期更新者优先考虑; 
3、中文文笔流畅,英文基础扎实,需要具备良好的英翻中能力; 
4、了解手机剪辑软件及作图软件,例如剪映、美图秀秀、黄油相机、PhotoGrid等; 
5、可远程办公,实习期结束后提供实习证明及推荐信。 
有意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及【作品】
(或个人社交媒体账号)
发送至 
并注明【应聘新媒体编辑实习生】
销售兼职招聘!
岗位职责
1、有独立工作能力,且具备团队精神;
2、有冲劲,有想法,有执行力;
3、五官端正且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
4、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请发送简历发至邮箱:
并注明【招聘】
右下角点赞哦~
小编写得那么辛苦,求求大家点个赞吧!
微悉尼视频号,
带你看遍海外有趣生活
澳村萌宠圈,
每天让你开怀大笑
澳村尚方宝荐,

给你种草没商量
新媒体主编| 曼达哥

微悉尼副主编| 陶陶
编辑| 小歪  猫宁 
Melody 小隐 April 
SelinaZ 琳大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微悉尼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