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失望情绪的理由概括起来,就是张文宏的这篇长文,太像官方通报了,不如过去的一些讲话通俗生动,内容也像是政策宣讲之类。个人观感总是夹杂着读者的情绪判断,很难有什么是非定论。但根据对一篇长文文风的感受,脑补张文宏是不是受到压力进而发生了变化,还是有点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嫌疑。
不要再架火烤张文宏了
文/守一
来源/声道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多地疫情出现局部反弹,很多人又关注起了这些老问题——疫情接下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防控政策会不会调整?
这时候人们当然很希望看到既专业、又通俗的表达,当然也就很容易想起张文宏。
“大家只要看见我时常还出现在荧屏里面,看到我在闪光灯里面,就说明社会有这个需求。”这是张文宏之前解释自己为什么“很有名”时说的话。
张文宏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一个可以给普通人方向感、安全感的专家代言人。
这一次他也没有“失约”。3月7日晚上张文宏在微博发布长文,解读最近的疫情和防控政策。
但这一次,有人认为张文宏已经不是过去印象中的张文宏了,真的吗?
01
那些失望情绪的理由概括起来,就是张文宏的这篇长文,太像官方通报了,不如过去的一些讲话通俗生动,内容也像是政策宣讲之类。
个人观感总是夹杂着读者的情绪判断,很难有什么是非定论。但根据对一篇长文文风的感受,脑补张文宏是不是受到压力进而发生了变化,还是有点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的嫌疑。
具体来说,拿他的微博长文和之前一些演讲或者受采访时的表达做对比,也有些刻意和立场先行。表达的话题不同、场合不同,文风当然会有差别。同样是谈疫情,谈普通人的防疫心态和系统分析疫情局势,也不可能用同样的话语体系。
事实上,就算是张文宏去年7月引起很大争议的那篇博文,表达也并不很通俗生动,和3月7日晚上这篇长文的文风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
当然,此前的举报风波之后,张文宏在舆论场的存在感是小了很多。不排除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张文宏的发言变得更谨慎,但只要他的专业判断依然靠谱,那也就没太多可遗憾的。
渲染张文宏的改变,好像只有他依然要在舆论场谈笑风生、变成“网红专家”才正常,那也是一种非理性期待,甚至也不符合张文宏对自己的定位。
张文宏自己多次说过,哪天新冠肺炎没有了,就会默默地从大众视野当中消失。
基于现实环境来说,拿张文宏当一位医学专家,而不必非成为某种意见领袖,对他对公众,都更有价值。
就此而言,因为张文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搞太多抒情和借题发挥,是很无聊的事。
这不是在支持张文宏,分明是把他架到火上去烤。
02
不扯文风问题,张文宏对疫情和防控的专业判断,有什么变化吗?
这篇文章中有几处表达,很值得圈点关注——
“无论我们采取的是清零政策、动态清零政策、精准动态清零政策、逐步动态开放的政策,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将是我们的防疫底线。”
这里张文宏特别梳理罗列了防疫政策的表达变迁,如果推敲表达,这是一种比较高明的表达策略。
在文字细微变化的背后,是用事实说明,我们防控政策其实一直在做微调。这既是总结,也给未来的变化留下空间。
真正的专业,就是“对症下药”,而不是被立场和先入为主的论断绑架。
这是张文宏很为大家所推崇的重要原因。这种精气神,如果用心看文章,依然没什么变化。
从“清零政策”到“逐步动态开放”,看表达就能理解,张文宏所认同的防控政策,是随着疫情进展以及各方形势变化,而要做动态调整的。
具体怎样调整,在下文还有交代——
“抗击疫情到了新的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期间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如何既达到抗疫的工作目标,又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疫情防控除了医学科学之外,还有管理科学,如果把‘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作为工作的标准与尺度,那么后续的“动态”内涵就可以发挥的更为精准,下阶段的工作应该是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力争在常态化防控和疫情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最优的防控措施,做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其中,“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依然很大白话。
这种防控思路,也是张文宏一以贯之在各种场合强调的。
总结张文宏这篇长文的核心意思,就是在确保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前提下,做好疫苗接种,力求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做到最小成本达到最佳效果的防控策略。
03
在张文宏的长文下面,也有不少网友跟帖探讨当下的防疫政策。
很多意见是反对某些地方“一刀切”的做法,这和张文宏反对的“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方向一致。
防疫本来就不该有什么路线之争,因为衡量的标准是可以很客观的,只要不导致疫情的规模性反弹,只要不导致失控的人员伤亡,就是好的防疫政策。
过去因为“和病毒共存”等表达,网上有过很多口水之争,张文宏也曾被裹挟进这些争议,把明明是科学层面的问题,硬生生搞成了意识形态问题。
如果说张文宏的公共表达变得越来越谨慎,是因为这种外部环境压力,确实是很遗憾的现象。
而如果张文宏的克制表达,能让疫情政策的讨论,重新回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也不算是坏事。
但愿如此。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