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3月11日,尼古拉斯·布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出生于荷兰多德雷赫特。他发展出激光光谱技术,建构起用于探索物质和电磁辐射的“非线性光学”
12岁那年,布隆伯根进入乌德勒支市政综合中学,该中学成立于1474年,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博士学位。严格的课程安排非常强调人文: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德文、英文、荷兰文、历史和数学。直到中学最后几年,布隆伯根才清晰自己对科学的偏好。学校的物理学和化学课都教得很好,他选择物理可能是因为觉得物理更难更具有挑战。他的外公是数学物理学博士,当时任一所高中的校长。布隆伯根一直对数学和物理事实之间的联系非常着迷。“描述物理现象起来,数学好用得不可思议。
1938年布隆伯根进入乌德勒支大学。奥恩斯坦(L.S.Ornstein)是他的本科物理学老师。奥恩斯坦允许布隆伯根和同伴略过一些日常实验,直接辅助一个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成果让布隆伯根第一次发表了论文。1943年,在纳粹封锁乌得勒支大学的几个星期前,布隆伯根获得了硕士学位。
之后的两年,布隆伯根躲藏在室内,有时需要吃郁金香来果腹。就着一盏抗风灯,他自学了克莱默斯(Hendrik Anthony Kramers)的《电子和辐射的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ie des Elektrons und der Strahlung)。
1945年,布隆伯根来到美国哈佛读博士。他到哈佛的六周前,珀塞尔(Purcell)、托雷(Torrey )和庞德(Pound)刚探测到核磁共振(NMR),于是布隆伯根就开始做助手,开发早期的NMR仪器。他用核磁共振来研究固体、液体、气体,在这个领域做了进一步开拓。并且,他从朱利安·施温格、弗列克(J.H. Van Vleck)、肯布尔(E.C. Kemble)的讲座中受益良多。  
20世纪50年代开始,布隆伯根研究微波激射器(maser),1961年开始研究激光(laser)。他偏好小规模的实验,“这样一个人,最多几个人,就可以掌握问题的所有方面。” 他发展出激光光谱技术,用聚焦的光来研究物质的性质。这项技术让他建构起用于探索物质和电磁辐射的“非线性光学”。布隆伯根因此获得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资料来源:

https://physicstoday.scitation.org/do/10.1063/pt.5.031172/full/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81/bloembergen/biographical/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几只青椒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