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小编加入小枇杷团队也有三年了,偶尔也尝试一下童话故事创作,但是很多草稿还没成型就被自己否了,原因就是一个“太难”!
        我之前当过几年中文老师,知道海外的儿童要多认识几个字有多难,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至少得有个时间吧,“从前”,地点,“有一片大森林”,人物“住着几个好朋友,他们是小野猪、小狐狸·····”我拿着这页纸给女儿看,只听萌萌念到:“什么前有一什么大“,”森林“,苗苗还不错,记得这俩字,“什么什么几个好朋友,什么什么小什么,小什么····”
        我😓
        娃也被这背景和铺垫绕晕了, 根本没有耐心读到后面好玩的对话和情节了。
        怎么样才能写出一本简单又有趣的儿童绘本呢?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直到在图书馆发现一本书,上面有一只睥睨人生的小鸽子。
        打开以后豁然开朗,原来故事可以这样写。时间,不要;地点,不要;背景,不要。上来就是一只小鸽子在叨叨叨,连“小鸽子说”这四个字也不要,一个对话框就表示了。小鸽子说给谁听呢,说给正在看这本书的小朋友,而且还需要你和它搭腔。
        原来这是是一本和读者互动的绘本。
        小鸽子的话可真不少,家里有过两三岁的娃儿家长朋友都知道,当娃儿有了某种疯狂的意愿,比如非得摸摸方向盘,非得吃人家手里的饼干,大晚上的闹着不洗澡,不睡觉·····持之以恒胡搅蛮缠坚持不懈找各种天马行空理由,绝对能让娃妈头上绕上三圈星星,只想找面墙不停的往上撞。每次我家娃捧起这套书,被那个鸽子的胡闹逗得哈哈大笑,我在旁边那种各种吐槽,你们小时候就是一样一样的。
        哈哈,当年娃儿妈被娃儿整,现在轮到娃儿被鸽子整一整了。
        这套书的作者是莫·威廉斯,1968年出生于美国新奥尔良,曾为《芝麻街》写过不少剧本,从2003年开始创造儿童书,已经出版了40多部绘本,各种奖拿到手软。威廉斯的作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特色:第一,有新意,前面说了,小编一拿到这本书就在感慨,绘本可以这么写。第二就是简洁:画面简洁,除了人物,背景一概省略;语言简洁,虽然小鸽子是个话痨,一刻不停叨叨叨,但是那些对话都是小孩子们喜欢的,看得一个劲儿地捧腹大笑。除了这些,真是一句废话没有!    
        除了这套“小鸽子”系列(全称“小鸽子互动教育绘本”),还有一套也是小编的最爱,那就是《古纳什小兔》(Knuffle Bunny)。
        封面为什么有一双大人腿呢?小孩子要是逛个商店,看到不就是一双双人腿嘛?这是一本给小朋友图书,自然也反映了他们眼睛看到的世界。大赞作者的细心!画风是黑白电影背景+卡通手绘,这么有创意的绘本之前没见过吧!
      相信每个乍一听到这本书名字的人都会问,“古纳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只毛绒小兔起这么个古怪的名字呢。其实这个英文里面就没有“Knuffle”这个词。这本书的中文翻译阿甲还特意做了一番研究:“Knuffle这个词在英文中是没有的,作者之所以用这个词,主要是说英语的小孩难发音,n和l不分,ffle和gle、pple不分。在中文中有所不同,学说话的小孩最常说错的是k和g,常发成d,n和l也难分,还有最可笑的就是sh会发成j或x。所以“古纳什”有可能就说成了“肚拉机”——译文这部分就是这么来的。”(摘自
《 翻译手记<古纳什小兔>为什么会译成“古纳什小兔”?》新浪博客红泥巴阿甲)
        小编在腾讯上找到这个故事英文版,提醒一下,这个故事一定要揪着娃儿爸一起看,才最有教育意义。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每当看这个故事我都想起当年我们家萌爸也是一模一样的。萌萌不到两岁时,有次让萌爸去遛娃。爷俩儿都走了五分钟,我去倒垃圾,发现怎么俩人还在车库里蘑菇,只见萌爸急得满头大汗,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啥,见了我像是见了救星,“啥叫呸咣~,非得闹说“呸咣~”,oh,“play~ground”,我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个英文单词,萌萌忽闪的小眼睛闪着泪光,那是被知音读出心声的喜悦·····
        除了“小鸽子”和《古纳什小兔》,小编最喜爱的还有一套,《大象哥哥和开心小猪》(Elephant & Piggie)
        这套书也是同样继承了“小鸽子”系列简洁的画风和对白,但是主角是一对儿好朋友,讲述大象哥哥和小猪弟弟的之间的“爱恨情仇”:一会儿俩人一块儿玩得嗨皮,一会儿意见不一致打起来了,一会儿我哄哄你你逗逗我,开心地抱在一起。总之家里有俩娃以上的妈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家这套书英文的中文的都有,有一天,苗苗问我一个问题,”英文名里没说哥哥,为什么中文要翻译成“大象哥哥”呢?““嗯~,”娃儿妈很开心孩子能想到这个问题,赶紧地解释
见了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叫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见了爸爸妈妈的朋友叫叔叔阿姨,见了和爷爷奶奶一样的老人我们也叫爷爷奶奶,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一个特色呀。在我们中国要是一个小朋友会这样打招呼,我们就说他是个懂礼貌的小孩子。你们回国以后是不是也做个懂礼貌的小朋友呢?
请输入
“那美国人不这么叫是没礼貌吗?”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风俗,有些习惯中国人认为是不礼貌的,美国人就不这么认为;而有的行为在美国是不礼貌的,但是中国人觉得还OK。
        想和爱问的娃儿讲清楚点道理真不容易,后来我们一直讨论了世界上好几个国家的风俗,举了老多的礼貌和不礼貌的例子,并且达成一致——在哪个地方就按哪个地儿的规矩办。
    “这叫入乡随俗”,娃儿妈我总算得空能喝上口水,端起杯子来还不忘多教一个成语。
        Anyway,从一本书出发和两个娃儿用中文讨论了半个多小时,娃儿也学了不少知识和道理,这些过程才是我最看重的。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 more",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