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每年两会,教育问题总是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焦点。今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将带来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提案。
地方两会关注哪些教育话题
2022年全国两会,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效更是备受关注。
截至2月下旬,2022年全国31个省份两会全部闭幕。与往年一样,“教育”依然是各省级两会上广受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议题。截至2月24日,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共监测到366012条与2022年地方两会教育议题相关的网络文章。综合媒体报道评论、业界声音及网友意见,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双减”、家庭教育、学校托管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等25个方面,涵盖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中“双减”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议题,共有28777条相关网络文章,高居热度榜榜首。其次家庭教育(10445条)、学校托管服务(9955条)、“五育”并举(4213条)、协同育人(3006条)、教育评价改革(2406条)等也是大家关心的教育相关问题。
大众关注哪些教育话题
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问卷调查,截止到2月28日16时,共有72242人参与。“你最关心哪些两会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关注的各类两会议题中,教育的关注度排在第二,仅次于就业创业。78.4%的受访者关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效
“双减”政策后义务教育要提质增效,大家对两会有什么期待?调查中,62.6%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引导,58.0%的受访者期待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022年两会教育热点前瞻
建议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
戴立益委员介绍说,根据调查,“双减”给教师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高达91.54%的教师认为,学校落实“双减”,增加了教师负担。
不仅如此,调查还显示,“双减”后学校各项评比检查有增无减。各类评比检查最终都成为学校和教师的负担,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影响。
戴立益委员建议:

1.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
2.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减轻教师额外负担。
3.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双减”落地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各地“双减”工作进入落地监管的深水区。2月15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的细则上来。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
期待职业教育战略行深致远边界扩展机会大
2021年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备受瞩目,在政策红利及市场缺口上都有明显的优势。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战略目标、时间表等信息,将出现热度较高的讨论。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靠政策支持,还需要舆论和学生群体从心理上接纳、平等看待职业教育,涉及职业教育地位、呼吁舆论公平看待及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议题结合讨论的声音预计不在少数。
建议中高考导向要与“双减”吻合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认为,首先,“双减”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并不是目的。如果不把中高考“指挥棒”跟“双减”落实途径和实施路径协调起来,部分家长的困惑和焦虑仍难以消除。他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用请家庭“私教”来取代进入校外培训机构,“费用翻番,负担更重”。
其次,校外培训锐减,未能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过去校外培训机构热的出现,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部分家长对高质量教学的多元需求。因此,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满足这种需求,同时,将优质的校外培训资源引入校内进行服务。
学生和教师在校时间延长,一些学校缺乏活动场地和师资,有时只能增加作业量来填充延长的时间。朱晓进指出,如何用好这段延长的时间,是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问题。大部分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还需应付各项任务和检查,加剧职业倦怠,无暇投入更大精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朱晓进提出,要统筹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解决教育健康发展内驱力问题;要同步深化中高考改革,确保考试导向与“双减”精神相吻合;要鼓励和引导优质的校外培训资源参与校园公益服务,提升校园活动的丰富性、专业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又创新高,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建议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各高校充实就业辅导队伍,帮助应届生对个人能力进行评估,在应届生入职后1—3年进行跟踪辅导,持续指导帮助。四川省人大代表、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呼吁,建立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发布机制,逐步建立就业对教育的反馈机制,推动高校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谈及新职业、新业态带来的灵活就业机会,江苏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建议尽早考虑从业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地方立法先行先试,完善不同业态的劳动保障。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议程
来源:中国教育网、人民网、新华社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记者:刘煜
监制:
李璨
责任编辑:杨冬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