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制造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凸显。因此,要着力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稳产业链供应链,是近几年来工业领域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2022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态势,加快补短板、锻长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是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
“四长一主”新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稳工业,要稳产业链供应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从江西的角度来看,杨贵平表示,稳产业链供应链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一个机制”稳链条。两年前,江西启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有效弥补了极端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也成为检验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今年,江西将在过去两年实践基础上,探索构建产业链链长抓总、产业联盟盟长搭台、金融服务团团长服务、高校校长支撑、链主企业带动的“四长一主”新机制,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打造产业链链长制的“升级版”,切实做到铸链补链延链强链
二是聚焦“两个重点”补短板。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活动,推动组建一批创新平台,争取省级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上升为国家级,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发布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实施一批攻关专项。推进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保险补偿政策,实施新品精品“三百”计划。聚焦“工业五基”,统筹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重大装备升级等工程,推动制造业基础再造。
三是打造“两个高地”锻长板。聚焦有色金属、石化、钢铁、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出台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实施意见,发布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实施2000个以上技改项目,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应用,焕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另一方面,聚焦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新兴产业,出台打造全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地实施意见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作要点,扶持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倍增发展项目,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是新兴发展赛道,谁能抓住机遇挤入赛道、扬优成势,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夺得先机,实现变道超车、跨越赶超。”杨贵平向记者指出,江西对发展数字经济十分重视,近年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壮大了数字经济。全省数字经济规模从2019年的7000多亿元,跃升到2020年的8000多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万亿元。
2022年,江西将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重要部署,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具体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布局数字基建,筑牢“融”的基础。数字基建是融合发展的必备前提。将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完善布局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形成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做大数字产业,提升“融”的能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桥梁”。将做强做优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做精做优移动物联网、VR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量子信息、宽禁带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加强产业培育和集聚发展,结合地方特色创建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集聚区和产业基地,培育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打造本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提升江西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
三是抓好数字应用,打造“融”的示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以肉眼可见的成效引领带动百行千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是推进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将聚焦制造业,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一企一策”“一产一策”“一园一策”“一链一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促进中小企业集成创新应用,推动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开展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四是加强政策保障,优化“融”的生态。传统产业拼的是供应链,而数字产业拼的则是生态圈。为营造数字经济发展一流生态,将在加强政策保障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人才专项、融资支持、财税支持、要素支撑等五大方面,积极创新制度供给。这些保障措施中,包括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建立赣籍数字经济人才联盟,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数据、土地、用能保障等等,为数字企业在江西发展创造最优环境。
延伸阅读:

作者丨张心怡
编辑丨赵晨

美编丨马利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