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知识的可能性” 第二季
“闭上双眼,真识即显。关掉大脑,真知即现。”
陈滢如与林丽纯
2022年3月3日—5月27日
开幕招待会

3月3日(周四),11:00-19:00
上纽ICA艺术馆
请注意,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的指导方针,上纽ICA艺术馆持续对上海纽约大学社区成员开放,并暂时对校外观众(非上海纽约大学师生员工)关闭。更多信息,请阅读文章末尾的“观众告知书”。
展览
作品细节:陈滢如和林丽纯,《音波驱动》,2018—进行中。混合媒介装置(水彩画、铅笔素描、纸本水墨、高清影像、7.1环绕声,以及工作坊);尺寸可变。由第13届光州双年展和V-A-C基金会委托创作。感谢艺术家供图。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上纽 ICA)于2022年3月3日开启由常驻中国台北的艺术家陈滢如和萨满实践者林丽纯带来的“闭上双眼,真识即显。关掉大脑,真知即现。”展览。她们的合作项目《音波驱动》(2018—进行中) 采用萨满的方法来进入意识转换状态,并创造另类现实。《音波驱动》进一步邀请其他人学习和尝试萨满实践,以发掘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并汇聚成更广泛的集体性知识。 
作品细节:陈滢如和林丽纯,《音波驱动》,2018—进行中。混合媒介装置(水彩画、铅笔素描、纸本水墨、高清影像、7.1环绕声,以及工作坊);尺寸可变。由第13届光州双年展和V-A-C基金会委托创作。感谢艺术家供图。
陈滢如和林丽纯的多媒体装置将上纽ICA的展览空间打造成“”这一汉字所代表萨满宇宙观中的三部世界:上部世界体现在一段影像中,它展示了使精神和肉体同时通往神域的两段艰难旅程;中部世界由一段深邃的唤起本能的鼓声主导,通过鼓声,人类与超人类可以抵达上部世界和下部世界;下部世界由陈滢如的水彩画和笔记描绘出来,是对她自己的萨满旅程的回忆和记录。中心点上是一幅由林丽纯绘制的钢笔画,它既是“巫”的宇宙观,也是这个象征性宇宙的原点。
作为正在进行的《音波驱动》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陈滢如和林丽纯召集本地和全球的参与者共组工作坊,开启通往其他世界的萨满旅程。在之前的萨满工作坊中,她们尝试预言了各种问题的答案,比如:全球变暖将对地球造成怎样的影响?人工智能将如何影响人类的未来?一百年后,我们的世界将变成怎样?通过影像的方式、沿着“中部世界”的边界,过去工作坊的文本记录被投影到天花板上。其中,2018年某次记录在影像中的预言,准确预测了现在发生的事。“为何用萨满的方式?因为它行得通。”——艺术家如是说。
艺术家们邀请观众扔掉对感官和逻辑的依赖,打破将科学与神秘主义、心灵与身体严格一分为二的方法,探索理性所难以企及的隐秘知识。展览观众和工作坊参与者须躺平身体、闭上眼睛,以便在黑暗中观察,并通过其他认知方式产生新的知识。
2018年台北萨满“巫团”神谕工作坊的记录片段。陈滢如和林丽纯,《音波驱动》,2018—进行中。混合媒介装置;尺寸可变。感谢艺术家供图。
一直以来,陈滢如对灵性和(伪)科学都十分感兴趣。她通过宇宙学系统来诠释历史和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并透过灵修与萨满实践探索意识的无限可能性。
林丽纯是萨满和魔法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疗愈者和传授者。她用萨满和魔法进行艺术创作,并以身体的感知作为意识的延伸,连通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
展览“闭上双眼,真识即显。关掉大脑,真知即现。”以及相关活动是上纽ICA组织的为期两年的艺术研究项目“另类知识的可能性”系列(2021-23年)的第二季内容。“另类知识的可能性”探索被忽略和压制的其他认知方式以及知识去殖民化的复杂政治。
同时,“另类知识的可能性”也在出版平台和年度驻留空间——《堆肥》上持续进行。《堆肥》由首位驻留编辑陈玺安(2021-22年),以及黄瀞莹、曾婧文、程廷共同创作。
此外,此次展览也是上纽ICA在当前的位于世纪大道的展厅举办的最后一场展览。2022年夏季,上纽ICA将与上海纽约大学一起搬迁到前滩新校区。
相关活动
艺术家讲座
陈滢如——“曼陀罗途径:连结自我与宇宙的创作实践”
3月9日(周三)
         13:30—15:00(北京时间)
         线上
        中文(配有英文同声传译)
工作坊
萨满“巫团”神谕工作坊——由林丽纯和陈滢如引导的前往其他世界的使命之旅

3月19日(周六)
         14:00—17:30(北京时间)
         线下(艺术馆内)
        中文
         4月9日(周六)
         16:00—17:00(北京时间)
         线上(工作坊前的必修讲座)
         4月10日(周日)
         16:00—18:30(北京时间)
         线上(工作坊)
        英文
讲座
林丽纯——“灵知途径:萨满与秘术魔法,一个实践者的探索”
         4月21日(周四)
         13:45—15:15(北京时间)
         线上
        中文(配有英文同声传译)
所有活动都需要提前报名。
关于活动的报名方式及相关信息,请扫下方二维码访问ICA网站。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关于活动的最新通知。
关于艺术家
展览现场:陈滢如,《致幻记III:2-19-20》,2021年。感谢台北市立美术馆供图。
艺术家陈滢如透过宇宙学系统,利用占星学、神圣几何、炼金术等符号,来诠释社会、历史中的权力结构,例如人类行为、民族国家主义、国家暴力、乌托邦思维与集体意识等议题。目前透过灵修与萨满实践探索意识的无限可能性。
陈滢如曾参加国内外重点展览与影展,包括第十三届光州双年展(2021)、台北双年展(2020、2012)、第五届乌拉尔当代艺术工业双年展(乌拉尔,2019)、鹿特丹国际影展(鹿特丹,2018、2011)、柏林超媒体艺术节(柏林,2018)、利物浦双年展(利物浦,2016)、雪梨双年展(雪梨,2016)、柏林影展(柏林,2016)、《陈滢如:超星鉴定》(旧金山,2016/另译星际评估)、《上则星辰,内则德律》(台北,2015)、《超距作用-陈滢如个展》(台北,2015)、《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上海,2014)、《疫年日志:恐惧、鬼魂、叛军、沙士、哥哥和香港的故事》(2013–2014巡回展:香港、台北、首尔、旧金山)、《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第二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北京,2014)、《回避乌托邦》(哈雷,2013)。
林丽纯击鼓中,台北,2018。感谢艺术家供图。摄影:陈滢如。
林丽纯长年穿梭在世界各地的萨满文化中学习,并给予萨满疗愈,教授萨满课与带领仪式超过十年。近年开始学习魔法,并与当代艺术跨领域合作,曾多次受邀在两岸艺廊演讲萨满相关主题,台湾“迷幻死藤水VR展”受邀演讲死藤水萨满学习经历,合作艺术作品受邀参加韩国光州双年展(2021年),并在世界巡回展出。
对于植物灵有深度的联结与学习,熟稔性能量和神圣阴性力量与萨满和魔法之间的关系。相信身土不二的哲学,不断钻研透过五感觉受与意识拓展,来触碰另一个人灵魂的途经。是亚洲少数受过完整正统死藤水传承训练的实践者,并运用核心萨满的学习拓展出独特的萨满世界经验。在以色列与英国秘术师的引导下,接受启蒙进入魔法结社中。
现在唯一的老师是自己的身体与脚底下的土地。
关于上纽ICA艺术研究项目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与艺术家以及所在社区一起,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通过公共展览、活动以及各类出版物等多种形式进行主题性探索,对我们理解世界、存在于世界的方式,以及我们与自身和与世界的关系开展多样的尝试。
在上纽ICA的第一个两年期的艺术研究项目“(看不见的)花园”(2019-21年)中,我们探索花园这一影响我们理解自然的方式,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改变自然的本性?这一过程使我们认识到:生态危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自然”,我们进而假设在此背后是更深层的认识论的危机——关于我们知道什么以及如何知道。
因此,从2021年秋季至2023年春季,我们将推出上纽ICA的第二个两年期的艺术研究项目——“另类知识的可能性”,探索被忽略和压制的其他知识,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深层的思想去殖民化是否可能复兴这些知识?2021年秋季,ICA与草根原住民媒体组合卡拉宾电影小组推出了微电影展览“石头在听吗?”,这也是首次在亚洲完整展出卡拉宾电影小组至今为止的全部作品。随着原住民世界观越来越受到学界和文化产业的欢迎,我们试图寻求某种原住民的诠释路径,以免主流认知方式通过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解读对其完成收编。未来几季的“另类知识的可能性”将呈现陈滢如和林丽纯(“闭上双眼,真识即显。关掉大脑,真知即现。”,2022年春季)、于吉(2022年秋季)和克里斯蒂安·尼安皮塔(2023年春季)的作品。
2021年秋季,伴随着“另类知识的可能性”的开始,上纽ICA同时推出了中英双语出版平台暨年度驻留空间《堆肥》。与上纽ICA两年期的艺术研究项目一道,《堆肥》每年邀请一位驻留编辑进驻这个“活的刊物”。驻留编辑的邀稿范围包括文本、图像、声音和影像,并进一步邀请其他艺术家、理论家和实践者参与平台上的讨论。2021-22年《堆肥》的首位驻留编辑是陈玺安。阅读、观看和收听《堆肥》请扫下方二维码或访问 https://duifei-means-compost.com。
观众告知书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根据上海纽约大学的指导方针,上纽ICA艺术馆持续对上海纽约大学社区成员 开放,并暂时对校外观众(非上海纽约大学师生员工)关闭。欢迎所有观众(含校外观众)参与线上活动,在上纽ICA艺术馆举行的现场活动仅对上海纽约大学社区成员开放。
备注:上海纽约大学社区成员包括上海纽约大学学生、教师及员工。
CONTACT / 联系方式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55号, 邮编:200122
1555 Century Avenue,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122
+86 (0)21-20595809
https://ica.shanghai.nyu.edu
HOURS / 开放时间
Monday–Friday, 11:00-19:00
Saturday & Sunday, Closed
周一至周五 上午11点至晚上7点
周六、周日 闭馆
Please note that, due to COVID-19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ICA’s opening hours and visitor policy are subject to change. Please check the ICA website for the most up to date information. Website address: https://ica.shanghai.nyu.edu/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纽ICA的开放时间和访客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欲了解最新信息,请访问上纽ICA官网。网站地址:https://ica.shanghai.nyu.edu/cn/
WeChat 微信
Instagram 图享
Weibo 微博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 at NYU Shanghai 
©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