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无论我们拥有多么强大的武器,都不好轻易地去打。但拖、耗,是不受限的。以打为支撑,以拖和耗为着力点 —— 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了还不服还可以继续把它拖死。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使我们有些乱了方寸,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在高科技时代是否还适用产生了疑虑,甚至有些忘掉解放军是如何打仗的了。但是,任何新武器技术和战争形态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演绎永恒的战争数学规律。这就是将战争规律进行科学化、公理化、数学化的价值所在。再次强调,《超越战争论》所讨论的规律是超越具体武器技术与战争形态的。不同的武器技术和战争形态仅仅是体现为战争数学公式中的参数不同而已。为了让更多普通人容易理解,我们在讲解中尽可能省略了数学公式,尤其是数学推导过程,只给出结论和定性的分析。想看数学推导的,可以直接看原书《超越战争论》。
一、研究战争规律的现实价值和根本目的
这个世界一直就不太平,战争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中国人只是幸运地生活在前辈们用鲜血为我们建立的安全环境里。对我们来说,研究战争的规律并不止是以更高的专业逼格去做吃瓜群众,整天看美国等喜欢打仗国家的热闹,我们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祖国统一。
从根本上说,我们当然不希望用战争手段来实现这一点。二战之后,核武器的大量服役使新的世界大战再也没有打起来。现在乌克兰局势再次走入战争的边缘,而即使如此,美俄也会共同发声明说不能打核战争,其原因就在于地球人都非常清楚打核战争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因为人们对常规战争的规律没有了解得那么清楚,因此,总会有太多幻想存在。战争,尤其很多毫无意义的战争之所以会发生,有很大的原因就是战争的各方都认为自己可以一战,但最终的结果一般总会证明至少有一方是错误的。如果在战争发起之前,就能够像计算卫星轨道那样,用数学公式精确算清楚战争的结果,很多不必要的战争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让战争的规律完全地科学化,使人们在可能的战争发起之前就能清清楚楚地算对结果,那么很可能就不需要多余地打一仗了。用精确无疑的数学推导去证明相应的结果,是使各方真正看清现实的最有效手段。以最少代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所希望和追求的。
二、现有的错误认知是什么
来自美国的很多智库、政界、军方等对此问题传递的信息有一个基调,就是如何在解放军军事占领台湾之前能抵抗更长时间,为援军到达争取足够时间。
台军及台独的基本战略策略也是:“挺得住,打不死,抗得久”。
神奇的是:过去中国大陆传递出的一些相关战略策略信息也是与此相配合,“速战速决”,在外援到达之前解决战斗。如“72小时解决战斗”等。
以上策略是基于这样一些相同的认知:
1. 现在仅凭台军绝对不可能抵挡得住解放军进攻和打击,最好的情况是能支撑更长一些时间。
2. 台军成败的唯一出路是取决于能支撑至外援到达。那接下来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到底具体要支撑多长时间才能使外援到达呢?虽然没有谁能给出明确的时间,但有些默认或者说想象的时间长度是一周,最乐观的看法也只能是撑一个月。
3. 各方普遍认为解放军的战略策略成败取决于能否在援军到达之前解决战斗。
以上第一点是各方都认可,也是正确的。但后面两点则是大错特错。这种认知完全是美国方面的战略误导。如果真要采取攻岛行动,当然需要速战速决,这也是此种误导真的能够迷惑住很多人的关键。但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是:速战速决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外援的到达。难道解放军最经典的战略战术“围点打援”就忘了吗?如果真要打,最需要打的难道不就是援军吗?
更重要的问题是:真有援军存在吗?
三、美军会面临的“三无一断”基本战略格局
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如果美军想作为援军存在,将会面临“三无一断”的基本战略格局。
三无是:
  • 无后勤支撑基地。
  • 无制空权。
  • 无制海权。
一断是:
  • 所有可能的后勤补给线将全部被解放军切断。
以上战略格局与70年前的抗美援朝时期已经发生根本性的逆转。美军面临的战略处境连当年的志愿军都不如。志愿军至少还有可靠的后勤支撑基地,部分的制空权,未能完全被切断的后勤补给线。但美军在以上四个关键性的方面将完全为零。自美国独立以来,美军什么时候敢在这种条件下打仗?
别说是一周时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为了对付伊拉克军队,美军沙漠盾牌行动也是花了半年多时间集结兵力。要想对付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年?三年?可能吗?况且,援军到哪里?当年是有沙特作为后勤基地的,抗美援朝时是有日本和南朝鲜作为后勤基地的。在可能的中国统一战争中,美军要想作为援军,它到哪里驻扎?日本,甚至关岛、夏威夷都在解放军火力覆盖范围之内。
派一堆航母战斗群,都驻扎在西太平洋美军的军舰上?美军什么时候打过这种仗?况且还是全在解放军DF-26、DF-17、DF-21D、长剑-10等火力覆盖范围之内。
设想一下,如果当年对马海峡的补给线被志愿军海空军完全切断,整个朝鲜的制空权完全在志愿军手上,整个朝鲜周边日本海、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完全在志愿军手上,美军在朝鲜能坚持超过三天吗?
明明根本不可能有援军存在,那为什么要极力地制造这种概念和错觉?就是要为台独提供心理支撑,去与大陆对抗,并且与解放军进行一场恶战。
四、围点打援——祖国统一核心的战略与战策
既然如此,对于解放军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攻心为上,打掉台独的这个心理支撑。充分地让全世界明白:如果只能选择战争手段,台军不可能有外援存在。
围点打援,就是要打掉台独的心理支撑。不是一上来就直接进攻台湾本岛,而是通过围,给幻想中的援军以极为充分的时间。如果真有外援敢来,就打掉外援。如果没有外援存在,就用事实给出证明,打掉台独的心理支撑。
最重要的是:以围点打援作为首要的战略出发点,本身就是对于寄希望于外援的台独势力心理上不断的打击和教育。例如;
无论解放军是否还在继续进行登岛军事演练,都不要再轻易宣传。进行这种宣传,并不会真正触及台独势力的心理防线,却只会让矛盾存在于中国内部的大陆与台湾之间。
要公开宣传军事演习的话,就需要不断地宣传围点打援,将一切可能的统一战争中的援军全部歼灭的各种军事演习。解放军要打,打的就是外援。一切外援都不是对手,台独能是对手吗?以“打援”为核心,台军就成看热闹的了。台军都成看热闹的了,谁还会愿意做外援?因此,打援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核心,将矛盾引向外部。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我们不能老是被美国挑动着加剧台海局势,这局势乱了是乱我们内部。既然牌这么明,美国明摆着就是想搞乱中国,那我们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在海峡对面,而是索性直指源头。
设想一下,未来统一战争开始时,解放军迅速攻占部分台湾外岛,然后围住其中某些外岛。同时对台独进行武器禁运,公开给有意愿成为台独外援的势力充分时间来增援。划定外国军事力量的禁入区域。这样会发生什么?有可能某些国家的军舰会在我方划定的外国军舰禁航区之外晃来晃去,既不进入,也不离开,给我军施加压力,因未进入我禁航区我们又不好开火。怎么办呢?我们就把禁航区扩大,并且要求一切外国军事力量必须在限定时间内离开。扩大的区域和限定的时间是对方要以最高航速才能跑出去,稍留一点富余。—— 打击对方的心理,远比打击对方的军事力量更为重要。
五、突袭定律
如果按以上围点打援的基本战略,可能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先围点打援,就会打草惊蛇,使台独有充分时间进行准备。那么就可能会使解放军在最终必须要攻岛时失去突然性,从而遇到更大的困难。在此,我们需要充分理解突袭定律:
从军事理论上说,只要保有打第一枪的权力,并且充分理解突袭的军事规律,突袭在原则上就是不可能被破解的。在很多历史战例中,突袭计划的军事机密已经被完全泄露给对方,依然无法阻止突袭最终的成功执行,甚至使突袭计划的实际执行更加具有突然性(讲课视频中谈到的二战时的“卢瑟福事件”)。为什么台独势力不可能成功防范解放军的“突袭 + 折腾”,详细分析请见视频的讲解。
六、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军事是一个存在高度机密的领域,但是,我们不要对保密产生误解。保密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让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在今天网络的世界,信息传播极快,我们很难做到让对方什么都不知道。
首先,保密的最高境界,是传递出大量真真假假的信息,把对方搞懵。例如,战忽局的工作可谓非常出色。
另外,我们可以从信息安全的技术上获得很好的启示。最好的信息安全加密方法是什么,并不是什么都保密。相反,最好的保密方法是将加密技术中尽可能多的方面公开,而真正需要保密的东西尽可能地少。例如现在常用的RSA加密算法,其算法本身是公开的,公钥也是公开的,只有私钥是需要保密的。因为只有这样的方法才能不断经受全球各种密码高手的攻击考验。
最伟大的军事战略,是完全公开的军事战略。它最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一切规律,寻找到理论上一切可能的解,将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战略即使完全公开,也会让对手完全无解。抗战之初,毛泽东就写下《论持久战》,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将如何进行抗日战争的所有战略策略公开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军队手上有,国军手上有,日军手上也有。它是完全公开的,日军完全清楚,但是,却完全无解。这样的战略才是必胜的战略。
七、增强自己、消耗对手
战争的最基本规律就是在战争维之内,胜利永远只属于实力更强大的一方。既然如此,一切好的军事战策、战略、战术就是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增强自己在战争维中的实力,同时最有效地削弱对手的实力。
我们一般在考虑战争问题时,总是看对方有什么武器,它的性能指标是什么。我方武器有哪些,性能指标是什么。然后按照双方武器技术指标和双方实力来进行演练。但是,这只是一个环节的工作。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就是在真正开战前充分地消耗和削弱对手。把对手肥的拖瘦,瘦的拖垮。直到对手接近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去发起实际的战役和战斗。所以,我们不能只盯着常规的军事对抗,而要充分研究如何消耗对手。
我们研究美军也不要只是盯着其武器装备、各种军事战术。美军在消耗对手方面是极端重视的。消耗和削弱对手的一种经典方式是通过制空权优势去切断对手的补给线甚至军工厂、经济资源。在二战中通过战略轰炸对德国和日本的军工厂等进行毁灭性的打击,通过潜艇攻击甚至切断对方的战略物资运输线。打击对方的后勤补给线是美军极为擅长的战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也是为此吃过很多亏的。美军的轰炸机一直不停地对志愿军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给志愿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即使美军攻打实力弱小的国家时,往往也采用长期执行的经济制裁等手段,不断地消耗和削弱对手,然后等其被消耗到虚弱不堪时,再找机会发动战争一战而成。例如对伊拉克等,就是通过多次战争以及中间长期经济封锁后出兵全面占领的。对付俄罗斯,很难直接采用军事手段,因此更重视采用各种非战争的消耗削弱对手的手段,待对手虚弱不堪时再试图给予以致命一击。如各种制裁不断。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等,也都是想以此削弱中国,只是中国自身体量太大而达不到目的。因此,我们更要极为充分地研究如何削弱对手,才能有效地战胜美国这样的对手。
例如,最近美国F-35战机在南海降落到航母时出事故,7人受伤。有分析认为很可能是着舰时拦阻索断了,出现这种事故后拦阻索在航母甲板上大玩“扫堂腿”,造成舰上大量支持人员受伤。类似的事故在美海军历史上很多。这类事故是偶然的吗?是,也可以不是。航母上的拦阻索是技术要求太高的东西,要有柔性,不能太粗,还要能承受几十吨重的飞机以200公里左右时速反复冲击。一根拦阻索寿命大概也就能用200次左右,这是航母一个非常大的软肋。另外,战机遂行飞行任务,一次就是好几吨油。如果一次几百架舰载机遂行某一项任务呢?上千吨左右的油就没了!所以,航母战斗群看起来很威风,同时也是吞噬各种物资的巨兽。
美主要舰载机载油量数据
型号F/A-18FF-35CE-2C
载油量(kg)614586905624
好了,如果未来美国N个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耀武扬威,我们怎么办呢?别着急,更别只是想着如何打,而要更多地想如何耗。把对手拖垮,看起来不如打垮来得爽,但却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战法。—— 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设想一下,我们从陆上起飞若干有人战机,以及数以千计的超低油耗无人战机飞向美航母战斗群,会发生什么?它当然得起降至少上百架战机来拦截吧!真打吗?当然不是。中美双方谁都不会轻易地打起来。等它战机起飞并且已经飞了足够时间,我们就全都返航。然后呢!过一段时间,再如此来一遍。即使对方明确知道我方就是在耗它,它敢不起飞战机来拦截吗?不敢,你要真不起飞战机来拦截,我可说不定就真打了。—— 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它就是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就是这么干的也没用。
美国一艘航母舰载机数量最大的可达90架左右。很牛是不是?你牛,我让你全部起降个几轮,一根新装的拦阻索就报废了。无论事故多么频发,和我们当然都没有任何关系。无论扫堂腿打伤多少人也都和我们没关系。当然,它有补给舰支持,可以换拦阻索,可以加油。但是,前不久美国核潜艇在南海耀武扬威时撞上不明水下物体,被迫开回去大修了。如果拦阻索换了一根又一根,油快没了需要补给时,补给舰又“非常意外地”撞上水下不明物体无法补给,需要回去大修。—— 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会是什么结果?那和我们当然没有任何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关系美国也会坚持说没关系。因为如果明说有关系就意味两国真发生战争了。真发生战争了就失控了。这和当年的韩国天安号事件性质完全不同。天安号事件无论是不是和朝鲜真有关系,美国都会指使韩国说与朝鲜有关系。
然后我们该说什么?不能只是说美国是麻烦制造者,制造了西太平洋的紧张局势,而是要强烈批评美军制造了太多环境污染,增加了数十万吨碳排放!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你说他是麻烦制造者,是紧张局势制造者,就是在肯定和赞扬他有能力制造麻烦和紧张,所以他听了心里会很高兴。但是,如果只说它是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制造者,他会感到很丢面子。不要以为美国不讲面子,别的面子可以丢,但老大的面子是一天也不能丢的,只要它还想做老大一天。欧美政治正确的人很多,世界环保组织会同情我们。
当然不止是拦阻索,只要过度地运行,无论是战舰、飞机还是人,都会过度疲劳,出各种问题和事故。拖垮,比打垮更好。况且我们现在更加拥有拖垮对手的实力,那么就需要更多地研究如何拖垮对手的战术手段,而不仅仅只是想着如何打垮对手。因为,无论我们拥有多么强大的武器,都不好轻易地去打。但拖、耗,是不受限的。以打为支撑,以拖和耗为着力点 —— 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了还不服还可以继续把它拖死
扩展阅读: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大幅降低防疫成本 | 汪涛
抗美援朝目的与战略深度解析 | 汪涛
《长津湖》及抗美援朝的军事科学解读 | 汪涛
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 汪涛
中美股市与宏观经济为什么不一致?| 汪涛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汪涛,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现为析易船舶总经理。本文2022年1月2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纯科学如何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统一战争,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陈昕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