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瑞鹤
 编辑:马戏团长

 全文约5600字 阅读需要15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对现代的人来说,“捕鲸”可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倘若有人听过,大概也就在如下新闻里——鲸本来就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动物啊,它们那么可爱,那么人畜无害,保护鲸不是共识么?但就有一些残忍的国家,比如挪威和日本,还在理直气壮地商业捕鲸。国际上的一些环保组织为了阻止他们,算是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拉横幅,开船冲撞,都不能阻止这些国家残忍地捕杀鲸。
现代的商业捕鲸行为
既然不能阻止,那就只好记录。在一些诸如《海豚湾》的纪录片里,捕鲸被描述为一个非常残忍的行业。海水被鲜血染红,鲸和海豚的尸体七零八落的,甲板上到处是大块的肉,这样的捕鲸场面能够极大地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
于是,商业捕鲸应该被禁掉,甚至整个捕鲸的历史,也被描述成为一部人与鲸的血泪史。
◎ 纪录片《海豚湾》剧照以及某平台该纪录片下的评论
在历史上,公众大规模反对捕鲸,是20世纪70年代环保主义兴起之后的事情了。
事实上,商业捕鲸在人类历史上一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产业,例如现在的美国,其早期发展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着捕鲸业发家的

◎ 鲸鱼照亮世界

19世纪的美国,一方面国内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另一方面,在国外也开始在太平洋地区扩张势力。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慢慢变得强大。
今人回顾这段历史,很多人会觉得美国之所以变强大,有各种思想和体制的原因,像废奴主义思想传播,门罗主义,山巅之城,等等等等,但其实,如果我们跳出这种叙事模式,看看美国故事的基底,就会发现,19世纪的美国之所以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变成世界一极,支撑其快速崛起的产业基础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商业捕鲸
◎ 反映19世纪美国捕鲸的画作
要想理解“捕鲸为什么曾经对美国那么重要”,就得明白人类从鲸这种动物身上能得到什么。
鲸肉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资源,但鲸肉并不好吃,而且,19世纪的捕鲸船没有什么冷冻技术,鲸肉虽然多也很难带回来。说起来,除了肉以外,鲸浑身都是宝,鲸须可以拿来做上好小提琴的琴弓,那会儿上流社会女士们穿的蓬蓬裙,里头就是鲸骨(准确的说就是鲸须)撑起来的。
19世纪时期,蓬蓬裙是时尚女性社交场合必不可少的单品,当然这样的裙子,也要以“杀死鲸鱼”为代价
但是,鲸给人类带来的,远不止高雅艺术或者上流社交的需求,人类捕杀鲸,要的最重要的产品是它们体内的油脂
19世纪初,现代的石油工业还没发展起来,而工业革命却已经开展了。很多机器,枪炮都需要润滑剂,这些润滑剂的用量巨大,猪油不够用,而鲸的油脂成了稳定的润滑剂供货来源。有了市场需求,就有供给。一来二去,鲸就倒了大霉。
当然,鲸油的最大用途不仅仅用作枪炮润滑。那会儿的很多大城市都有比较丰富的夜生活了。剧院,舞厅,酒吧彻夜灯火通明。工厂也是几班倒地生产产品,彻夜不休。
◎ 抹香鲸油,19世纪上半叶的照明燃料
虽然英国人发明了煤气灯,但这玩意儿除了在英伦三岛,其他地方并没有那么普及。大部分的地方晚上照明,靠的也还是鲸油。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是“鲸油照亮世界”绝不夸张,夜间照明是刚需,小姐们晚上要看戏,工人们晚上要上工,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夜生活需求,这就催生了捕鲸业的蓬勃发展。

◎ 捕鲸是美国的支柱产业

美国之所以被称为“上帝保佑的国家”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它一开始只是在大西洋沿岸的新英格兰,西进运动之后,美国国土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而太平洋北部历来都是鲸繁衍生息的场所,国际上对鲸油需求那么强烈,俗话说“机遇来了风口上的猪都能飞起来”,美国显然比猪聪明,很懂得抓住当时国际对鲸油的巨大需求。
于是,美国的捕鲸业由此迅速发展。
◎ 一个典型的19世纪美国捕鲸港口
在1846年,美国全国共有640条捕鲸船。这已经超过了当时世界全部其他国家捕鲸船数量的总和。这一年是捕鲸业在美国历史上的巅峰,行业产值超过一千万美元, 是当时占GDP贡献比重前五大的行业之一,在当时,美国对国际鲸油市场的垄断,宛如现在一些中东国家垄断石油,非要说“捕鲸业是当时的硅谷和房地产”,大概也能说得过去。
◎ 麦尔维尔的《白鲸》小说封面
抛开这些数字和事实,一个国家的经典文学总能代表着它的重要历史。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长篇经典是麦尔维尔的《白鲸》,里面非常详尽地刻画了当时捕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到现在也是了解美国文学的必读书之一,可见19世纪的时候,美国人对捕鲸业的感情。

◎ 捕鲸船和废奴思潮

捕鲸既然是当时美国的支柱产业,那它就宛如今天的高科技或者房地产一样,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时美国的很多思潮。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废奴思想。
捕鲸船上的生活特别艰苦,一般的白人不愿去干这种事情,因为在捕鲸船上的生活,不体面且特别危险。
首先,这船一出去就得三年,这一路上大部分时间连口新鲜的吃食都没有,而且那会儿没有无线电,出去之后生死茫茫,一般人真受不了。
其次,捕鲸是极其危险的事情。那会儿技术落后,得用捕鲸叉扎住鲸,而这种海中巨兽又经常拖着小船跑,稍不留意就会葬身大海,船毁人亡的事情时有发生
最后,成功捕获的鲸要在船上分割,那种腐肉的味道洗都洗不掉,稍微体面一点的白人都不愿意去干。
19世纪20年代,美国曾经找了爱尔兰人去在捕鲸船上做工,但在白人中处于歧视链底层的爱尔兰人都不愿意去做这行,到最后,捕鲸能吸引的就只有黑人了
19世纪的一艘典型的美国捕鲸船
在19世纪前半段,黑人在美国的身份是黑奴,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南方种植园里干活,生活非常悲惨,别说人权了,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还被农场主像猪狗一样给圈在一起。相比较而言,捕鲸业虽然艰苦,但比起在农场里被当牲口,那真是好到天上去了。
首先,黑人能在捕鲸船上得到自由和尊重
19世纪初,种族歧视在美国几乎各行各业都存在,但在捕鲸船上,种族歧视很难行得通。因为危险系数极高的捕鲸业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极高的勇气而且在充满危险的茫茫大海上,一个人的肤色远没有一个人的技术重要
一方面,像投标枪,挂缆绳,操纵船舵,这些个危险的事情,白人不愿意干,给了黑人机会。另一方面,黑人渴望公平的待遇。捕鲸再危险,那也比当奴隶好不知道多少倍。黑人只要要付出努力,迅速提升自己的捕鲸技术和经验,就能在捕鲸船上得到平等对待,甚至取得更大、更多的成功。而这些东西都是黑奴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捕鲸的艰苦生活让一些黑人得到了白人的衷心尊敬。
事实上,美国黑人能当船长,最早就发生在捕鲸船上。例如有一名叫帕顿·库克的黑人,原先就是逃亡的黑奴,他从事捕鲸业后,因为能力出众,于1839年至 1843年间相继担任了 “伊丽莎白号”和 “朱诺号”的船长,成为黑人捕鲸船员成功的典范。
威廉·肖利(William Shorey)一家人,一个通过捕鲸业发家致富的黑人家庭
其次,捕鲸船上的日子比农场自由,而且黑人也能通过捕鲸积累一些财富,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对生而为奴的黑人,吸引力很大。
有了自由和尊重,就能有收入和个人积蓄。那会儿的捕鲸船为了激励船员多捕鲸,采取的是一种分红制。最开始的时候,黑人的分红比例是低于白人的。但有些黑人在捕鲸船上的出色表现让他们赢得了和白人一样的分红权,黑人积累了财富之后,甚至还拥有了捕鲸船的股份。
例如有一名叫保罗·卡夫的黑人,他通过从事捕鲸业赚取了大量财富,拥有好几条捕鲸船一半的股份,创建了自己的 “航海王朝”。像卡夫这样的黑人富翁,在美国别的行业是很难出现的。
保罗·卡夫画像
保罗·卡夫的纪念铭牌,相对于后世很多自夸的“民权运动者”,卡夫是一个真正值得尊重的人
最后,黑人有了自由和财富,就开始思索自己的政治权利。上文提到的卡夫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注重对平等权利的追求,向政府抗议黑人缴纳税收但没有选举的权利。不仅如此,他在马萨诸塞州韦斯特波特镇创建了第一个跨种族学校。
卡夫为后继的黑人树立了榜样,让更多的黑人相信,经过努力同样可以达到与白人相同的成就。捕鲸活动中培养的平等意识激发了黑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 关于解放黑奴引发的美国内战,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美国南北战争》
捕鲸业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黑人的思想,还在改变着从事这行业的白人想法。在《白鲸》中,作者就塑造了了淳朴、善良、令人尊敬的黑人捕鲸手形象。
在黑人聚集的捕鲸船港口,一些白人放弃了对黑人的偏见,在离开捕鲸业之时转而投身废奴运动。例如,受捕鲸船上黑人船员感染,“国家崛起号”的船长爱德华·庞贝和捕鲸手纳撒尼尔·博登在结束捕鲸生涯后,成为了《解放者报》在楠塔基特的代理人。二人十分活跃,经常在 《解放者报》上发表文章,阐述废奴思想。
◎ 美国内战之前,帮助南方奴隶逃亡北方的“秘密铁路”,这些秘密逃亡通道,有许多终点都是北方的捕鲸港口。
除此之外,庞贝还是楠塔基特废奴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委员,博登则成为了废奴协会的秘书兼财务总管,两人在当地实行诸多废奴运动,与其他废奴主义者一道传播废奴思想,对推动美国的废奴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纵观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史,可以说废奴主义的兴起成了推动南北战争的背后导火索。而捕鲸业的发达,成了废奴主义兴起的催化剂

◎ 捕鲸和日本开国

当然,捕鲸业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国内。很多人都听说过日本幕府开国的故事。那是1853年的7月,日本江户的海面上来了几艘吐着黑烟的怪物,那是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带着的四艘黑船。幕府对于黑船来航完全手足无措,而日本,也就从此开国,并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东亚和世界历史。
黑船来航
佩里为什么要一脚踹开日本的国门呢?他背后的动机,很重要的一点也还是捕鲸业
如前文所述,鲸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在北太平洋,自然地,那里就聚集了大批美国的捕鲸船。1853年一年,美国人就在太平洋上捕了8000头鲸,获利1100万美元,相当于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价格的1.5倍。可以说,正是在纵横太平洋的捕鲸船上,让美国人首次尝到了独霸太平洋的甜头。
但是,这些捕鲸船在外面漂泊,船员需要靠岸休息补充淡水,而且在当时,捕鲸之后要在船上熬鲸油,这需要烧木柴,而船又不可能遇到困难就回美国,有的船就会在日本北边靠岸,到岸上砍树,或者找当地人讨粮食。
◎ 关于日本开国的历史,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日本明治维新》
当时的日本正是德川幕府统治,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所有的外国人跟日本打交道不是不可以,都请去长崎。捕鲸船上的美国人自然是不晓得幕府的规矩,就自顾自在北海道跟本州岛靠岸,早在1837年前,美国捕鲸船莫里森号就试图在日本的横滨靠港补给,结果遭到日本军队的火力攻击,被迫撤退,没有达到目的。
太平洋北岸盛产各种鲸,也是美国捕鲸船重点巡游的区域
船在北太平洋漂着,总得靠岸补给,从美国捕鲸业的利益角度来讲,日本必须开放港口。9年后,美国海军少将比德勒受命来到日本江户,与日本就开放口岸进行谈判,要求日本开放国门。但是日本人言辞拒绝,比德勒少将无功而返。
眼看着美国捕鲸船在海上漂泊无依无靠,美国总统让海军准将佩里带着美国的国书见日本的统治者,要求给美国捕鲸船开放港口。
打开日本国门的美国海军准将佩里
佩里从小长在罗德岛。这地方捕鲸业非常发达,佩里周围不少亲戚朋友就是捕鲸船的船员。所以佩里这次带着黑船去日本,一方面是政府使命,递交美国的国书,另一方面也是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期盼。
所以佩里到了江户,态度非常强硬。给德川幕府一年时间考虑,到时候要是不开国,直接炮轰江户。后来德川幕府被佩里吓得六神无主,被迫签订了条约,这个条约被称为《日美亲善条约》,在条约中,美国对日本提出的三条要求中有两项是关于捕鲸船的
可以说,如果援引中英鸦片战争的命名惯例,美日之间由黑船事件而签署的《日美亲善条约》完全可以被称为“鲸鱼条约”。
日本人至今还在深切感念帮他们打开国门的佩里
可以说,要不是捕鲸船,日本的历史肯定也不会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样子。

◎ 捕鲸业的衰落

纵观19世纪前半叶,捕鲸业在美国可谓是风头无两,它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也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思潮,还影响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世界格局。然而有句俗话,叫“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 开创人类燃料新时代的洛克菲勒石油公司
19世纪中期,石油被开采出来之后,煤油取代了鲸油,成了更好的照明燃料,石油工业的一系列衍生产品也在逐渐取代着鲸油的地位。所以到了19世纪下半叶,不光是美国,整个世界的捕鲸业都在急剧萎缩,昔日风光无限的捕鲸业造就了无数传奇和财富的故事,但现在,这些故事听起来都很陌生了,大家更熟悉的是石油造就的传奇,比如洛克菲勒,比如“争夺石油的阴谋”。
但是,也不能说捕鲸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20世纪人类捕鲸,更多的就是获取肉类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粗盐腌鲸肉被视为是配给制度外的肉类选择之一。
这些鲸肉以"whacon"之名在市场上进行贩售,被形容是“没有新鲜鲸鱼肉的鱼腥味,就像粗盐腌牛肉一样”,和腌牛肉不一样的是,粗盐腌鲸肉为深棕色而不是腌牛肉的粉红色。英国官员特别强调其具有“高营养价值”——但根据当时的人们回忆,这样的鲸肉口感非常可怕,像“在尿里浸过的牛排”一样。
捕鲸船在二战时期以另一种方式为人类所铭记。挪威和英国皇家海军雇用了许多捕鲸船,用于扫雷,搜索和救援以及反潜战等。有十艘同盟国的捕鲸船在战争中魂归大海。
20世纪初期的一艘捕鲸船,这时候,捕鲸业已经衰落了
二战以后,蓬勃发展的媒体和环境保护运动让捕鲸真正地声名狼藉。过去捕鲸业所有的荣耀,也都不再被人提起,就像《白鲸》的结尾,整艘捕鲸船都毁灭了,而“白寿练一般的大海,还在滚滚奔腾。”
但是,即使如此,人类在哀叹捕鲸的残忍时,也在对其他的动物做着残忍的事情。大约残忍是人性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而在这样的现实中,现在,或者未来,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它们的种子,就蕴含在每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所谓历史,原本就是这样的。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联合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秩序的守护者?| 循迹晓讲
祖宗们做了一个违背老祖宗的决定 | 循迹晓讲
凶徒遍地:明末社会中的戾气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循迹晓讲
想推翻相对论的人,到底图啥?|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